■许韦韦 胡前进
《指挥控制与仿真》编辑部,江苏省连云港市圣湖路18号 222061
组稿是指学术性期刊依据期刊结构的要求,为每一期刊物选择栏目,为所选择的栏目挑选合适的论文,并将之合理地组配成一个整体,使重点突出,方便用户阅读与知识获取,从而加深用户对期刊的品牌认可度。组稿是编辑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影响期刊影响力。目前,对学术性期刊的组稿、审稿研究较多集中于计划组稿和定稿的经验性总结,而对于已录用的稿件如何与栏目进行匹配与内部排序布局的研究则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学术性期刊数字化组配模型结构,能够自动的考虑稿件多种因素,提升稿件与栏目的匹配及内部排序布局精准度,并基于此算法模型结构,设计并开发了学术性期刊数字化组配系统,对系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应用研究。当稿件量较大时传统的人工组稿往往力不从心,顾此失彼。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与学术期刊数字化组配系统,从数字化与个性化服务的角度出发,研究学术期刊如何科学高效地组稿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作者参与研发的学术性期刊数字化组配系统为案例,首先介绍了系统所采用的算法模型结构,其次以《指挥控制与仿真》为例,介绍数字化组配系统的应用经验及应用成效,研究表明,与传统的人工组稿相比,学术期刊数字化组配系统能够简化和优化工作流程,从而提高编辑部工作效率与办公自动化水平。
学术性期刊数字化组配系统核心由功能模块、匹配算法模型构成,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1所示的栏目定制模块、栏目组合模块、论文选择模块、论文组配模块、刊期签发模块、折叠模块、消息提醒模块、信息修正模等块构成,其功能是为了解决学术性期刊在数字化出版环境中面临的刊期结构性组配、栏目组合与设置、论文与栏目的匹配、特定刊期的论文排序等问题,提升论文与栏目的组配率,从而使刊物的结构具有整体上的一致性或相关性,使刊期的文章整体结构层次分明,完整统一,提升刊物的品牌与质量。
由图1所示的稿件质量、采用时间、基金支持、特约稿件、研究热点、单位分布、作者加急、职称分布、作者推迟、计划组稿、学术不端是数字化组配模型的核心影响因素。目前匹配算法通过手工方式进行输入数据源与分析统计,论文组配模块将依据上述因素,从系统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按照编辑的结构性组配要求,将选择刊期的结构性组配结果呈现给编辑,并允许编辑对已选择的结果进行再调整,最终将刊期的结构性组配结果保存,以数字化的形式发送给系统的显示层呈现给用户。
图1 学术性期刊数字化组配模型结构
学术性期刊数字化匹配系统作为插件的形式为JARI学术性期刊数字出版云平台提供服务,目前已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下属刊物、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属某刊物,某师范大学下属某刊物,某工学院学术期刊社等进行应用,积累了较多的结构性匹配数据与经验。
《指挥控制与仿真》为武器工业类核心刊物,自1979年创刊以来,采用学术性期刊匹配系统前,《指挥控制与仿真》的某期论文的确定是由执行主编进行结构性组配,执行主编依据自身经验,从已经采用的文章中,为每期的栏目挑选稿件,初步确定后,再递交给主编与期刊主任进行审定;执行主编依据主编与期刊主任的审定结果对所选择的稿件、稿件的次序、栏目进行再次调整,交由某期的责任编辑进行处理;责任编辑依据所选择的栏目、稿件、稿件的次序进行排版,依据排版结果再次进行调整。如上所述的结构性组配涉及流程多、人员多,容易发生错误,如果采用的稿件数量较多,执行主编挑选稿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则较多,其获取的组配信息也比较少,从而不利于充分的进行结构性组配,工作效率较低。
通过应用学术性期刊数字化匹配系统,编辑部制定了多维信息为中心的结构性组配模型,按照信息重要性的不同,给予不同的信息赋值,并进行分析计算,将编辑所选定的某期的结构性组配结果呈现给编辑,允许进行多次手工调整,通过使用交互设计技术,调整人员只需要通过鼠标进行点击与移动,即可完成对组配的栏目、文章、文章次序进行调整,工作流程简洁,提高了编辑部的工作效率与办公自动化水平。编辑部依据匹配算法模型,以《指挥控制与仿真》刊物的应用实践经验为例,为结构性组配的多维信息权重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结构性组配的多维信息权重分配
《指挥控制与仿真》通过学术性期刊数字化组配系统构建了数字化环境的组配流程,如图2所示,其具有个性化与数据融合特征,流程描述如下所述。
(1)组配系统通过栏目定制模块,为编辑部定制了“理论研究”、“工程实践”、“外军动态”等栏目,栏目可以动态的进行信息编辑,为组配流程构建提供栏目数据与信息;
(2)JARI学术性期刊数字云平台将《指挥控制与仿真》期刊已经采用但是未发表的文章自动转入到学术性期刊数字化智能组配系统中的论文选择模块中,由于论文选择模块中的稿件数量存在较多的可能性,利用Jquety交互设计为待选文章列表提供了关键词输入自动匹配功能与自动选择分页功能;
(3)组配系统通过栏目组合模块,为编辑选择所需要的栏目组合和栏目顺序;
(4)编辑通过论文组配模块,对组配的多维信息进行分析;
(5)编辑通过组配系统提供的信息修正模块,对组配结果进行调整;
(6)编辑在调整过程中,通过组配系统提供的折叠模块,可以集中精力关注于特定栏目的组配信息,其他栏目的组配信息通过折叠暂时不予以显示;
(7)编辑结构性组配调整完成后,执行主编登录系统进行查看,可以通过提供的添加操作按钮与鼠标拖拽按钮,对编辑的结构性组配进行调整;
(8)执行主编确定某期结构性组配结构后,主编与编辑部主任依次登录系统进行查看,并进行调整;
(9)编辑最后登录系统查看,以最后结果为准,点击完成组配按钮,结束组配流程。
(10)编辑若在结束组配流程后,稿件组配出现变更,可以通过使用组配系统中的稿件签发模块,对结构性组配进行更新;
(11)期刊印刷后,编辑使用稿件签发按钮,将这期的结构性组配文章按照期刊同样的顺序,将数据自动转移到学术性期刊数字出版云平台中,平台用户可以在期刊的电子期刊栏目下,阅读此期文章,同时文章的状态从已采用变更为已发表,不纳入后续的结构性组配流程中。
图2
《指挥控制与仿真》编辑部应用学术性期刊数字化组配系统,在已完成组配的刊期图2学术性期刊数字化组配流程上,内容整体结构上层次分明,完整统一;组配的栏目内的文章在内容上或形式上具有相关性联系,是有机整体中的内容单元,完成组配的各期刊物保持连续性,为编辑能够找着眼于期刊的整体特点进行结构性组配工作提供信息与数据融合支持。
应用学术性期刊数字化组配系统,《指挥控制与仿真》编辑部能够将文章的采用时间与发表时间控制在6个月内,组配系统中的待选文章模块会动态的按照组配日期与采用日期进行比较,若存在6个月的时间差,编辑部将对其进行分析,排除人为推迟因素后,会将时间过长的稿件优先组配到栏目中。通过缩短发表时间,《指挥控制与仿真》获取了研究生作者群的广泛欢迎和投稿支持,增加了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国防院校的作者群与单位群分布,改变了《指挥控制与仿真》的单一海军兵种的作者群与单位群分布,有利于刊物在保持特色的时候,能够均衡发展。
应用学术性期刊数字化组配系统,《指挥控制与仿真》编辑部能够得到众多关键词相关性高的文章组配到栏目中,形成栏目特色专题,提升刊物的品牌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编辑依据组配系统推荐的结果,陆续围绕“火力控制”、“潜艇控制”、“复杂网络”、“联合作战”等研究热点与刊物优势进行调整组配,形成专题形式,为读者预先进行文章的连续性相关性处理,吸引读者的关注度,从而有利于提高读者的角色转变为作者的概率,扩展作者群和期刊的传播影响力。
应用学术性期刊数字化组配系统,《指挥控制与仿真》编辑人员的信息素养与处理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供与锻炼。传统的组配模式是仅仅以单独的采用未发表的纸质版作为依据,进行人工组配,缺乏组配的数据信息支撑,组配编辑浪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在来回的进行纸质版的挑选和排序,组配编辑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弱。通过组配系统的应用锻炼,编辑在组配信息的敏感性得到了加强,对于组配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得到了提供,组配编辑能够充分利用组配结果,结合优势因素,将组配结果进行最优化。
为了适应多维信息与数据支持的数字化组配环境,从多维信息模型与流程构建的角度,以《指挥控制与仿真》编辑部应用学术性期刊数字化匹配系统为案例,为其构建了多维信息组配模型与个性化的组配流程,解决了数字化环境下学术性期刊进行结构性组配的问题,使其组配的内容体结构上层次分明,完整统一;组配的栏目内的文章在内容上或形式上具有相关性联系,是有机整体中的内容单元,完成组配的各期刊物保持连续性,为编辑能够找着眼于期刊的整体特点进行结构性组配工作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1] 林松清,佘诗刚.科学技术期刊的组稿及其审理方法[J].编辑学报,2012,24(5):476-477.
[2] 曾建勋.基于知识链接的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6-8.
[3] 刘畅.我国出版企业云技术服务发展路径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3(2):70-71.
[4] 彭兰.“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动荡[J].编辑之友,2013(1):6-7.
[5] 姜敏,董悦颖.分专业定稿是细化定稿会职能的有效措施[J].编辑学报,2014,26(3):280-281.
[6] 吴学军,赵卫星.科技期刊计划组稿的模式——以《上海电机学院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1,23(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