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期刊的影响因子贡献因素分析及启示

2015-04-09 09:39丁佐奇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编委科技期刊综述

■丁佐奇

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天然药物》编辑部,南京童家巷24号 210009

2013年11月29日“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提升计划”)支持项目通知[1],共有66种正式出版的英文期刊(其中22种属教育部主管)和10种拟创办期刊入选支持名单。“提升计划”由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委共同实施,是贯彻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展大联合、大协作,通过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交流平台提高学术交流水平和影响力”和“打造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学术期刊等高质量水平交流平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该项目连续支持三年,并为各入选期刊制定了项目结题时即2016年的影响因子目标和总被引频次目标。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对英文科技期刊资助力度最大、目标国际化程度最高、影响力最深远的专项支持项目。

刘筱敏[2]等利用2010-2012年三年的JCR对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还较低。“提升计划”旨在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能力。“提升计划”的主要考核指标是影响因子,本文拟利用2013-2014年两年的JCR(《期刊引证报告》)对受“提升计划”资助期刊两年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进行研究,并着重探讨不同因素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虽然“提升计划”实施时间还不长,从目前的分析数据还不足以看出“提升计划”的实施绩效,但定量分析数据对各期刊明确差距、及时调整办刊方向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各期刊发挥比较优势、弥补不足,以促进各期刊切实提高国际影响力,在2015年年底顺利完成“提升计划”目标和任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首批受“提升计划”资助的76种期刊(2014年度D类支持项目10种期刊以及4种原未入选项目递补为C类的期刊,本文未作研究),由于76种受资助期刊中有30种期刊没有影响因子等数据(或未被SCI收录或刚被收录还未公布数据),故本文研究其他的46种期刊。

研究方法如下。

1)影响因子(IF)和被引频次的获取。利用2013年和2014年版JCR分别查询46种期刊的IF和被引频次。

2)不同类型文献数及其被引频次的获取。登陆Web of Science,以各期刊的ISSN号编制高级检索式(IS=XXXX-XXXX AND PY=2011-2012),通过文献精炼和创建引文报告,检索各期刊2011年和2012年两年发表的各种类型文献数量及其在2013年的被引频次,进而计算各种类型文献的影响因子,并通过国家/地区精炼和创建引文报告研究中国作者论文的影响力。

3)高被引论文对总被引频次的贡献。研究各刊被引频次最高的Top20%文献以及Top20%高被引论文的类型,并统计各期刊发文数量居第一位的国家。

2 结果与分析

2.1 46种期刊2013年和2012年IF、被引频次的比较

2013年和2012年相比,46种期刊中有44种期刊被引频次上升,2种期刊下降;影响因子有32种期刊上升,14种期刊下降(其中有 11种期刊IF<1.5,且大部分在1以下)。虽然“提升计划”启动时间不长,还不足以探讨其实施绩效。但对各期刊IF升降的个中原因进行探究,对指导下一步工作以至促进项目的顺利结题无疑具有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2.2 不同类型文献对影响因子的贡献

设定综述类文章贡献的影响因子设为IFR,研究性论文贡献的影响因子设为IFA,期刊本身的影响因子设为IF。表1显示,46种期刊中,有16种期刊没有综述类文章,另外30种期刊中有28种期刊IFR>IF,仅2种期刊IFR<IF;而在46种期刊中,有41种期刊IFA<IF,一种期刊持平,还有4种期刊IFA>IF。可以看出,一是部分期刊的综述类文章刊登过少,或者是所刊登的综述类文章影响力较弱,这种现象在IF较低的期刊中较普遍;二是部分高IF期刊中的综述文章对IF贡献较大,如果仅研究这些期刊中研究性论文贡献的影响因子,和他们各自的综合影响因子差距较大。此外,仅6种期刊中国作者贡献的IF大于期刊本身IF,且多是IF<1的期刊。

2.3 Top20%高被引论文对总被引频次的贡献

如表2所示,46种期刊Top20%高被引论文对总被引频次的贡献在48.65%-82.61%;IF较高的期刊Top20%高被引论文中综述占比较大,还有少量的述评。需要说明的是,JCR中计算IF时,可被引文献即分母只包括综述和论文两种文献类型,而分子则是包括简报、述评等所有类型的文献,故刊登有影响力的述评等文献将对影响因子有一定促进作用。

2.4 发文数量居第一位的国家/地区研究

进一步对各期刊发文数量居第一位的国家/地区进行分析(表2),发现除Nano-Micro Letters和Integrative Zoology这两本期刊的第一发文国为美国外,其他期刊的第一发文国均为中国。

3 讨论和启示

3.1 挖掘多文献类型

本研究发现,综述类文献对中国高IF的期刊贡献较大,且在高被引文献中,除了综述较多外,还有少量的述评。刘雪立研究指出对影响因子贡献较大的主要包括论文、综述、信稿和述评[3]。建议我国SCI期刊可以进一步丰富栏目类型,约组高质量的综述和述评,这对提高期刊的影响大有裨益。据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编辑部同仁介绍经验,他们期刊2013年IF接近3,较2012年大幅上升了50%,主要是向编委约组的两篇综述获得了较高的被引次数,而且他们部分信稿类文献也获得了一定的关注。

目前有部分期刊被诟病靠多发综述文章,且主要引用本刊的文章来提高影响力,这种做法当然是不可取的。本研究中,尚未发现综述占总文献比例特别大的期刊。事实上,高被引综述也是要靠编辑部花工夫约组来的,像Cell Research的IF位列国内SCI期刊首位,这主要归功于其常务副主编李党生博士采取的具体措施,比如大力邀请业内顶级专家撰写综述文章、绿色通道发表优秀的原创性论文、积极向Nature推荐他们发表的出色论文从而获得更多被Nature评论的机会,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策略。

3.2 留住中国优质稿件并加强评审关

中国并不缺乏优秀论文,只是在目前科研评价体制下“科技论文外流”愈演愈烈,使得我国本土科技期刊缺乏优秀稿源。中国最好的科研工作往往是体现“两头在外”——科研仪器从国外进口,论文“出口”到欧美[4]。论文外流的作者单位主要集中在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及重点大学,北京、上海等科研实力最强的地区也是外流最严重的地区[5]。根据2014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从2004年至2014年9月,我国共发表国际论文136.98万篇,排世界第2,论文被引频次排世界第4。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的普遍情况是不缺中等水平稿件,按部就班地用好自由来稿压力都比较大,所以组稿工作开展

得相对较少。其实,向学科重点院校/科研院所约组原创一流的稿件才应该是编辑部工作的重头戏,前面也提到,国内优秀的SCI期刊无不是在约组稿件方面下了工夫的。此外,本文研究发现,中国作者论文的影响力较低,笔者认为和评审标准不统一有一定关系,国内期刊在处理国内稿件时容易产生利益冲突问题,笔者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作者推荐的审稿人较少能做到客观评价,存在较严重利益冲突问题[6];特别是有一些编委或者熟人投来的稿件或约组来的稿件达不到发表要求,但碍于情面还是照发不误。建议国内期刊应该把好国内来源稿件的质量关,遴选国际上优秀专家审稿,以提高同行评审的水平,并要坚决杜绝“人情稿”。

表1 46种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因素研究

续表1

表2 46种期刊的Top20%高被引论文分析

续表2

3.3 注重对欧美国家优质稿件的争取

众所周知,编委的实质性“参与度”在学术期刊办刊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贯穿于组稿、约稿、审稿、定稿等各个环节。然而,目前大多数国内学术期刊编委的实质参与度较低,编委的“挂名”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如何调动编委的积极性,提高编委的实质参与度是期刊编辑部应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中国的SCI期刊来说,建立有力有为[7]的国际编委会更为关键,利用国际编委会扩大国际宣传组稿,毕竟稿源国际化才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核心。本研究发现绝大部分期刊还是中国稿件居首位。在目前大部分期刊IF较低的情况下,指望欧美国家自由来稿还不太现实,像笔者所在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国外自由来稿的国家局限在印度、韩国、刚果、赞比亚等亚非国家,仅有的几篇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的文章都是依靠国际编委的投稿或组稿。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介绍经验:他们刊的国际编委会来源国家从原来的12个国家增加到16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聘请国际知名杂志的编辑定期指导,每年至少开1-2次编委会,这些措施带来的变化首先是审稿队伍的国际化,建立了动态审稿人数据库,也借此扩大了稿源。所以,国内SCI期刊的当务之急是要组建有实际参与度的国际编委会,并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切实发挥国际编委会的作用。此外,像Journal of Arid Land杂志通过向学科领域国际著名期刊上的作者约稿,也是扩大国际稿源的一大良策[8]。

3.4 加强对高被引/热点论文的约组工作

国际上一些顶尖杂志如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Lancet、Nature、Scienc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等,被引频次较高的前20%的文献对各刊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均超过80%[3]。盖双双等发现Nature2013年IF的增长是由该杂志众多高被引论文(作者、机构)共同贡献的[9]。本文研究结果一方面说明高被引论文的分布符合布拉福德定律,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科技期刊虽然已发表了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论文,但与高水平的国际期刊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当今科学研究难度的增加,科学研究成果的生命周期延长,科学研究的替代程度减弱,沿袭性、连续性增强,热点领域更新也变缓。建议编辑利用Web of Science和ESI等权威数据库跟踪分析国际学科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10],笔者曾利用ESI数据库研究发现历经4个月植物动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相差不大,提示国内相关学科的学术期刊如能及时组约相关热点研究专题,则有可能获得一批具有高被引潜力的学术论文[11]。各学术期刊应根据学科热点,在热点主题词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向高被引作者/机构做好组稿工作,尽早将热点选题文章见刊,将能提升期刊在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力。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刊物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准,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强调了期刊的国际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本文旨在通过定量的数据分析,为各受资助期刊提供数据参考,为他们进一步调整发展策略提供借鉴。

致谢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颜帅编审对本文写作思路的启发和指导!

[1] 关于下达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支持项目的通知[EB/OL].(2013-11-29)[2014-09-09].http://www. cast.otg.cn/n35081/n35488/15215969.html.

[2] 刘筱敏,马娜.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3):335-339.

[3] 刘雪立.10种国际权威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构成特征及其启示[J].编辑学报,2014,26(3):296-300.

[4] 颜帅,张昕.科技期刊如何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科技期刊的“三步走”[J].科技与出版,2014,(1):22-25.

[5] 吴锋,王建冬.20年来中国大陆科技论文外流态势监测与评析[J].情报杂志,2013,32(3):66-71,92.

[6] 丁佐奇,郑晓南.作者推荐审稿人审稿结果的分析与思考[J].编辑学报,2013,25(5):458-459.

[7] 张立伟,姜春林,刘盛博,等.学术期刊核心编委群体识别和测度——以管理学CSSCI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0):1224-1231.

[8] 钱亦兵,张海燕,原俊凤,等.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思路与实践——以Journal of Arid Land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8):1078-1082.

[9] 盖双双,刘雪立,张诗乐.SCI来源期刊影响因子预测和结构分析方法——以Nature杂志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8):980-984.

[10] 丁佐奇.提高我国药学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利用ESI和InCites数据库分析我国药学学科发展态势及启示[J].科技与出版,2013,(12):21-24.

[11] 丁佐奇,王明华.基于ESI的植物动物学研究领域热点论文分析及对编辑组稿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010-1015

猜你喜欢
编委科技期刊综述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编委简介
本刊编委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