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科技期刊编委遴选方法与措施
——以《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为例

2015-04-09 09:39林松清佘诗刚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稿源编委理事会

■林松清 佘诗刚

《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英文版)期刊社,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2号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430071

1 引言

编委会是期刊编辑出版的学术指导机构,对学术质量把关和日常管理、运作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编委会是期刊学术质量的把关者,是期刊学术导向的指引者[1]。充分发挥编委作用,可增强学术刊物竞争力[2]。编委遴选过程可充分发挥老编委的作用,如在保证期刊论文学术水平的机制上,可采用编委推荐制[3]。

绝大部分学术期刊对编委的功能和作用都非常重视,但又不可否认,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编辑部对编委会的作用重视程度不够,对编委权责利的认识不够清晰,发挥其重要作用也不够,部分编委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4],导致编委会没有很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是形同虚设。一些期刊在遴选编委时,对其名誉和名利过分看重,导致挂名编委不少;尤其是个别年迈或已经不在一线工作的专家、院士,其名字仍然长期列在期刊的编委名单上。令人鼓舞的是,越来越多的知名学者不愿意做挂名编委,愿意为期刊做点事,如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主编之一、著名学者陈巩先生在谈及如何平衡日常工作时间时说过:“首先我不会挂名很多刊的编辑或编委,这样会影响我做学术的时间”[5]。但遗憾的是,挂名编委现象却没有显著减少,真正能主动为编辑部做事的相对更少[6-7]。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英文版)(以下简称“《学报》”)创刊于2009年10月。目前虽非EI或SCI收录,但期刊运行良好、发展态势不错,2013年被CSCD收录,2014年被Elseviet旗下的Geobase数据库收录。2014年9月的编委换届过程中,《学报》也遇到一些“谁上谁下”的棘手问题,尤其是如何严格遴选优秀编委的问题。在期刊知名度不高、没有被SCI收录的背景下,遴选编委时编辑部坚持以下原则:(1)建议、决定编辑方针及期刊的发展方向;(2)鼓励编委积极撰稿,推进期刊健康的发展;(3)主动约稿或鼓动他人投稿;(4)把审稿及推荐合适的审稿人[8]作为主要考察标准,减少挂名编委[9]和不干实事的编委。据此,以《学报》为例,本文拟阐述“普通”英文版学术期刊(非EI或SCI收录期刊)在编委换届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编委遴选流程、注意事项、对策和措施等,试图找出一些共性问题,与同行探讨。

2 《学报》编委会的现状与问题

2.1 《学报》基本情况

《学报》是我国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领域第一家(目前唯一)英文版期刊,主要反映国内外、特别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和新动向。《学报》以“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为出发点,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宗旨,以介绍国家重大岩土工程项目、国家重大基础项目研究等重大科研成果为重点。创办英文期刊是中国岩土工程界几代人的夙愿,为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和质量,在主编钱七虎院士的领导下,主办单位和《学报》期刊社本着求实创新、积极探索、克难奋进的精神,努力创建国际岩石力学、岩土工程交流与互动平台,精心打造一流国际专业期刊[10]。自创刊以来,《学报》从无到有,三家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和武汉大学)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人财物上给予很大支持;期刊社也是想方设法、集思广益,在学会和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领导下,探索解决好学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尖锐难题之路,重视“两手抓”:一手抓论文和一手抓引用,摸索出一套适合《学报》发展的方法。

2013年,《学报》与Elseviet合作,同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彩色印刷出版,为《学报》走国际化道路奠定一定的基础。2014年1月1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中文版)与《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英文版)实现办刊、财务、人事和运作等独立经营,妥善解决存在的矛盾,为各自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和空间。2014年9月,期刊社制定了2015-2016年出版计划,重点解决稿源紧缺情况。2014年10月份,佘诗刚总编提出并实施“英刊攀登计划”,为创办国际知名期刊做好前期准备。截至2014年12月31日,《学报》所载论文273篇,被SCI杂志引用231次,篇均被引次数为2.3次,海外论文比近50%,退稿率50.17%,其他指标亦稳中有升。经过6年努力,《学报》发展态势较好,初步迈入良性发展轨道。不可否认,虽《学报》稿源紧缺状况有所缓解、引用次数逐年提升,但优质稿源仍不足,被引次数总量不大,期刊国际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2 第一届编委发挥作用情况

《学报》第一届编委会(2009-2014年,5年)共有编委73人,其中,国外编委29人,约占40%,分布于12个国家或地区。《学报》期刊社非常重视编委会的指导意见、执行好编委会纪要精神,充分发挥编委会的指导、监督和咨询作用。第一届编委会于2014年9月期满后应进行编委换届,期刊社按“稳扎稳打”和“逐步推进”的原则进行,认真做好编委换届各项准备工作。2014年6月,《学报》协办单位理事会编制完成“编委换届原则与方案”,推荐选举产生新一届候选编委(部分),并成立“第二届编委会换届筹委会”。2014年8月,对《学报》编委会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调查(主要是撰稿和审稿情况),详情见表1、2;同年9月顺利完成编委换届。第一届编委会对《学报》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国际编委,共投稿28篇、组稿41篇。具体如下:

(1)编委共发文92篇;海外论文比由2009-2012年的23.51%上升到2014年的61.3%,说明期刊国际化程度大幅上升。

(2)全部编委论文被引总次数为62次,篇均1.590次;非编委被引论文17次,篇均被引次数1.529次。说明编委论文的贡献率较非编委的要大。

(3)综合退稿率维持在50%左右,表明在来稿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供选择的优质稿源不多,导致录用率偏高。优质稿源问题一直是困扰期刊发展的重要因素。

(4)组约稿比例由2009-2012年的67.40%下降至2013年的27.19%,之后2014年又回升至50.0%,表明学报组约稿的分值很重,组约稿任务也很艰巨。

(5)国内编委最高被引编委为11次,国外编委为5次,说明,所载论文的被关注度不高,即使是传统专业,其影响因子普遍偏低,但从侧面也证实《学报》刊发的高质量论文偏少,国际竞争力不够理想。

(6)综合自由来稿的比例接近50%,但其退稿率也大,平均为75%,表明自由来稿质量偏低,需要花大力气组约高水平论文,严格控制论文录用数量。

由此可知,《学报》的优质稿源相对不足,且论文被引用次数尚有提升空间,国内优秀稿源外流非常严重;发表国外优秀论文相对较少,与国际同行期刊相比,差距较大,致使《学报》国际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国际显示度较低。因此,在没有被国际知名数据如Scopus、Ei和SCI库收录情况下,《学报》面临发展窘境,较难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水平数据库及学术交流平台,国际化道路任重而道远。编辑部面临的2个重大问题:缺乏优质稿件和较低的被引次数,为此主编、副主编、各位编委和期刊社成员均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广开渠道寻找优秀稿源。经过不懈努力,2009-2014年共发表24期正刊和1期增刊;5年来共组(约)稿18.5期,约占全部发表论文的70%,其中编委组(约)稿为11.5期。若没有他们的鼎力支持,《学报》正常出刊都成问题,这说明编委重要性和组(约)稿任务的繁重性;同时也表明,第二届编委需继续努力支持《学报》工作,为高质量完成出版计划而无私奉献。

表1 2009-2014年《学报》来稿一览表(截至2014年12月5日)

表2 《学报》已发表文章被其他SCI杂志引用情况的历次查询结果(截至2014年12月5日)

2.3 第一届编委会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来稿量(含自由来稿、约稿和组稿)维持在110篇/年左右,而每年发稿需60余篇,录用率一度超过50%。说明优秀论文严重缺乏,尤其是能反映中国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的特色和其他发达、发展中国家的高水平研究的稿件缺乏。

(2)《学报》编委(特别是海外华人)比《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发挥作用要好,但在《学报》目前发展关键时期,海外编委的作用尚显不足。国内编委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调动,因此需举全学会精英之力,充分推荐能为《学报》办实事的专家进入编委队伍。用心做工作,发挥编委作用,积极鼓励其撰稿和认真审稿,发动学会、各分会和现任编委推荐有能力组稿、撰稿和审稿的专家。

(3)国际论文比不高(约40%),国际显示度不够。2009-2011年这3年编委发文比例逐年上升,到2011年时已达64.7%。但自2012年后,编委发文数呈逐年递减之势,降低至2014年的10%。数据表明,编委发文数量锐减且支持力度上严重下滑,是因为其产生一定的疲倦心理,也说明部分编委对“不知名”英文学术期刊没能持久性的支持,缺乏耐心和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做好编委会换届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而易见。

(4)《学报》国际影响力不够,论文被引次数虽然每年递增,但总量偏小。与知名国际期刊相比,差距很大。

(5)发行量小,受众面窄。加大《学报》宣传力度,扩大电子版文摘的推送力度和纸质版的发行力度势在必行。

2.4 及时成立《学报》理事会

《学报》理事会是《学报》决策和工作指导机构,主编兼任理事长,执行主编担任秘书长,对《学报》有重大决策和决定权,如编委换届名单由理事会选举产生,这是理事会成立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与Elsevier国际出版商合作并解决出版经费短缺问题,2013年5月,学会决定成立《学报》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和期刊社等成员组成,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会议,重点审议《学报》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2013年6月19日和2014年6月5日分别召开2次理事会,讨论候选协办单位和编委换届预案。在理事长和秘书长领导下,《学报》理事会充分发挥作用,完善理事会章程、决定《学报》重大事项和编委人选等。2013年第一批有8家协办单位,2015年拟增至12家。协办单位不仅每年提供5万元经费支持《学报》工作,而且提供部分优质稿源,这一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学报》的健康发展。

3 编委换届原则与方法

编委换届工作是一项非常仔细和艰难的工作,“谁上谁下”且能否成功将直接影响下一届编委会对《学报》的贡献,更影响期刊未来5年的中期发展计划和目标实施,因而被列为期刊社2014年工作重中之重。《学报》期刊社在办刊宗旨框架内,充分发挥理事会和编委会指导、监督和咨询的作用,明确编委责权利。2014年下半年,期刊社按照“稳扎稳打”原则,逐步推进,认真做好换届的各项准备工作。原则上,对学术地位高、德才兼备、对期刊工作贡献大的专家可继续留任;对其他事务繁重不能很好履行编委职责,或年岁已高,或利用编委权力发生或纵容学术不端行为者,则不再担任编委[11]。参照部分国内外优秀英文学术期刊编委换届的经验,结合自身特色,成立《学报》编委会换届筹委,制定详细的编委换届原则和方法,并加以认真落实。

3.1 新一届编委换届原则

(1)第二届编委换届的总体原则是:适当补充中青年专家,留任一定数量学术地位较高的老一辈专家,使编委会做到老中青相结合,既保持旺盛的活力,又保持其连续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编委专业覆盖面要扩大(以岩石力学为主,兼顾土力学及其他相关领域),国家或地区代表性要增强,充分考虑各方均衡。

(2)第二届编委总人数宜控制在59人。国外编委比例约占55%,国内编委(含港澳台)不宜多于46%。

(3)第二届编委任期为5年。原则上,除主要主办单位外,其他同一单位编委不宜超过2人。

(4)第二届编委会设主编1人、名誉主编1人、执行主编1人、副主编6人,不设顾问编委。

(5)长期不履行职责(5年内极少撰稿、审稿、推荐稿源,且多次联系不上者)或2次(含)以上未参加编委会议,且发挥作用较少的上届编委不再留任。适当保留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编委资格,具体人选由期刊社在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提名,并交理事会审议。

(6)新增编委需征求主编、副主编或编委、期刊社及有关专家的广泛意见,由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和编委所在单位推荐产生。

(7)新入选的国内编委原则上需具有正高级职称(或相当),海外编委必须具有副教授(或相当)及以上职称,且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水平和背景,积极活跃,有较强的组稿或撰稿能力,能为《学报》出谋划策。

(8)新一届编委会副主编和编委需事先征得候选编委本人同意并提交《编委承诺书》;签订承诺书后将成为正式编委或副主编。新增编委要关心和支持《学报》发展,活跃《学报》学术氛围,提升《学报》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9)编委实行动态管理模式,每2-3年调换25%;对于确实不能落实义务的编委予以取消编委资格或更换。

3.2 编委换届方法

(1)第一届编委会共有编委73人:国内编委44人(占60.3%),国外编委29人(占39.7%)。按照国外编委比例不宜少于54%的原则,国内编委减少至27人(占45.8%),海外编委增加至32人(占54.2%),共59人。

(2)国内编委中,具体的分配方案为:(a)三个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3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3人;武汉大学2人;(b)协办单位:每个理事单位各1人;(c)香港和台湾地区各1人;(d)其余编委为长期关心和热心支持《学报》发展,并积极撰稿、审稿和组(约)稿的专家。

(3)海外编委中,拟保留上届海外编委16人,新增16人。增选海外编委按照专业和国别进行分类,其中,北美3人、南美1人、澳洲2人、亚洲3人、欧洲6人、非洲1人。

(4)新增编委以中、青年专家为主,重点考察其学术影响力、国际显示度以及对《学报》关心和支持程度(如投稿和审稿情况)。

(5)编委(副主编)每年务必抽时间参加编委会,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若公务繁忙,则必须选派代表参加。对于第一年不能履行职责的编委,第二年年初,采取预警措施(黄牌忠告);若仍不能有效履行其职责的,第三年将在编委名单中调整或变更编委资格。

3.3 措施步骤

《学报》在选编委采用推荐制、按照得分多少来确定拟纳入编委候选人名单,最终选出合适编委,供理事会表决通过。理事会有权增减最终编委人数。本着对《学报》贡献大小列出上届核心编委群并进行遴选,编委的组成及相应的推荐流程见图1。

(1)主编(执行主编和名誉主编)人选的推荐

主编(合作主编、名誉主编)是期刊的旗手,指航向;执行主编(或期刊社长)掌舵,引导期刊的未来发展方向;编委为顺风帆船,因此其作用不言而喻。主编(名誉主编和执行主编)由三家主办单位、8家协办单位、期刊社联名推荐,报理事会审批。

图1 《学报》第二届编委的组成及推荐程序

(2)副主编的推荐

副主编由主编(执行主编和名誉主编)推荐,经理事会投票产生。副主编人选要充分考虑国际化程度、专业方向等。

(3)推荐上届编委之拟留任名单(核心编委群)

《学报》本着“减少挂名编委,编委干实事”的原则进行编委遴选,对上届拟留任编委,重点考察指标包括任期内编委组(约)稿指标、编委国际知名度情况、编委国际化程度指标、编委对期刊英文语言润色指标、编委发文指标、编委推荐论文指标、编委审稿指标、编委提案指标、编委引文指标、编委参会指标等[12]。对上届编委在任期内为《学报》做出的重大贡献者拟留任,如组(约)稿1期及以上者。对于国际知名专家,至少在《学报》上发文1篇的,在明确责权利,征求其意见、并签订《编委承诺书》后,拟留任。对积极支持《学报》发展的协办单位,每个单位1名编委名额,并留任。对新增的协办单位,则以新增编委形式直接进行增选。

(4)推荐上届提名编委

上届提名编委是指其在任内对《学报》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由贡献分值大小(打分后)进行排序;之后采用差额投票选举的方式,由理事会投票产生并决定最终名单。上届留任编委的提名名单由以下组成:(a)对于在本刊发表论文前5名者;(b)引用本刊发表论文前5名者;(c)新增的两院院士,且至少在《学报》上发文1篇者;(d)积极订阅和宣传《学报》的,且获得《学报》优秀论文奖或积极发行分子的。

(5)推荐国内外新任编委名单

在推荐国内外新任编委时,我们综合考虑国别、地区、专业方向和年龄等多方面因素,尤其是广泛吸收国内外优秀中青年专家进入编委队伍。新任编委名单的推荐工作由三家主办单位、8家协办单位、上届编委、知名专家、期刊社等单位推荐。(a)对于由2个或以上单位联名推荐者,则在征求其意见、并签订《编委承诺书》后,则推荐给理事会,由投票产生。(b)对于已经在《学报》上发文2篇及以上者,积极组(约)稿3篇及以上者,直接推荐给理事会,由理事会投票产生。(c)在国内外知名杂志上已发表较多高质量论文作者,且引用本刊1次以上者。(d)所推荐的编委也应自律自重并量力而行[11],对于担任超3个杂志编委的,一般情况下不予考虑;对于特别优秀的中青年专家,能够履行好编委职责,则可以考虑推荐。把真正关心、热爱和支持《学报》工作的优秀专家,尤其是海外著名专家吸纳到新一届编委会中,建立一支水平较高的国际编委队伍。可通过向主编(执行主编)和名誉主编、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副主编等广泛征求意见,推荐关心和支持《学报》发展的、积极撰稿、组稿和约稿的国际知名专家入选编委。

编委推荐工作繁重且势在必行,因此三家主办单位、8家协办单位和期刊社慎重考虑,综合分析,认真权衡可能导致影响《学报》发展的不利因素,由理事会审议并决定第二届编委名单,最终产生第二届编委59人,其中海外编委32人,占54.2%。

4 新一届编委会实施措施

4.1 措施1:争取落选编委的理解和支持

由于编委人数名额受限,要接受众多“大牛”也不现实,因此一批编委(含国内外7名院士)落选。对于落选编委,其在心理和感情上多少有想法和失落感。为做到使“落选编委”在心情和感情上继续支持《学报》发展,编辑部把期刊社后续实施的一些重大决策以文件形式发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期刊社的重视,也会进一步支持《学报》发展,做到“人走茶不凉”。编辑部也主动邀请落选编委作为《学报》的名誉编委或邀请特约撰稿人,以真诚的服务意识去感动落选编委,留住他们的心,如俄罗斯Oparin院士虽为落选编委,但后来仍然很高兴作为名誉编委并主动提交1篇高水平论文,继续支持《学报》发展,因此期刊社要有为落选编委服务的意识,保持或增强落选编委为本刊继续投稿和审稿的积极性;若他们今后能继续为《学报》做贡献,在时机成熟时,仍可纳入《学报》下一届编委。

4.2 措施2:解决优质稿源严重紧缺问题

通过主编、执行主编、副主编、编委和期刊社共同努力,《学报》制订了2015-2019年“英刊攀登计划”并具体落实2015-2016年出版计划。出版计划以组约稿为主,尤其是加大编委或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为“客座主编”形式的组约稿;其次是以“点对点”重点约稿为辅助手段。但不可否认,《学报》发表中国重大岩土工程领域的论文偏少,且没有形成系列报道,致使《学报》在国内外的认知度和显示度不够高。下一步工作重心是紧密联系编委,向工程一线专家约稿,主动做好服务工作;期刊社也会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多向工程一线专家学习,发现新领域、新方向,自觉帮助他们总结并提炼重大岩土工程成果,润色和修改英文论文。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解决优质稿源短缺问题。建议《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新增的编委带头在2015年下半年或2016年上半年提交一篇能反映其近年研究成果的高水平的英文论文。

编委换届3个月后,约50%海外编委已提交6篇优质论文(或拟提交10余篇较高水平论文);国内70%编委已提交4篇优秀论文,拟提交15篇。另外,编委作为“客座主编”已组稿3期,拟组稿5期,并约稿3篇,审稿累计30余篇次。特约编辑处理稿件6篇。由于新一届编委责权利明确,并严格兑现承诺书,新气象已初步显现。

为充分调动编委积极性,期刊社将每2年对编委权责利进行检查,尤其是编委在发文、组约稿、审稿、宣传、推广杂志等方面进行检查。对于确实不能履行编委职责的,将在本届编委会中期执行轮流替换制度,以强化编委的权责利。期刊社以组约稿为主,完善并落实出版计划,提高论文学术质量。

4.3 措施3:提高引用率

《学报》期刊社采取措施,加大期刊论文被其他SCI论文引用次数:(1)优化文摘分类(paper list),按国内编委/专家的研究领域分发,每月发送一次,建议编委在撰写文章时积极引用本刊紧密相关文章;(2)制作新文章推送(New issue alert)邮件模板,在每期出版后将《学报》总文摘随该邮件发送给数据库中的其他国内外专家。对不同专业编委和专家对摘要重新分类,有针对性派送,便于引用。(3)加强与Scopus、Ei、SCI等检索机构的联络与沟通,为申请工作奠定基础。(4)落实国内10个科研团队,引导其充分引用本刊所刊发紧密相关论文。(5)拟与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等行业学会加强联系和交流,通过国际和国内学会宣传《学报》。

5 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科技期刊迅猛发展,但英语科技期刊总量偏少,被SCI收录期刊为165种,有国际影响力的偏少。没有被SCI收录的英文科技期刊,在办刊思路、国际化程度上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办刊资源也非常有限,宏观的把握相对较弱,如对编委和作者来源范围的扩展等[13],因此英文科技期刊在编委遴选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1)一些国际知名专家不太愿意担任《学报》新一届编委,除了与《学报》知名度不高(即没有被EI和SCI数据库收录)外,还与国内外文化差异、办刊指导思想、期刊认知感不高有很大关系。在提交具体编委名单中,凡是没有提供《编委承诺书》的专家,则不予考虑,并联系下一位,直到找到合适的专家。令人欣慰的是,担任本届《学报》编委会的编委,都承诺2年内提供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并积极审稿。

(2)国内部分学术期刊的主编为海外专家,大部分为国内主编。笔者建议设立2名主编,一名是国内知名专家,一名是国外知名专家,可为提高期刊国际化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3)《编委承诺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权责利问题。这个协议可能适合于国内专家,但对国外专家则不一定完全合适。国外专家一般不太愿意把“编委”当作一个“责任”,更多的是一个“研究兴趣”,这种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给予太多的责任,有的国外专家会“知难而退”。

(4)由于国内学术评估体系和期刊评估体系把SCI、EI、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与研究人员的利益挂钩,使得稿源外流情况严重,国内科技期刊市场发展空间严重压缩,发展受挫[14]。国内较多知名专家不太愿意把优秀论文投到国内英文版科技期刊,甚至包括SCI期刊;而国外专家主动把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投到国内英文版学术期刊,似乎也不多。若没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多年持续支持,期刊短期内很难提升其显示度和知名度,其引用率自然不会很高,这样也很难被EI或SCI收录;反过来,没有被EI或SCI收录,英文版学术期刊也很难获得国内外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因为大家都在睁大眼睛看,“杂志是不是被EI或SCI收录”,这似乎是一个“死结”。不过,巧举全学会、编委和知名教授之力,可解此结。

[1] 陈翔.学术期刊编委会履行职责中常见问题分析[J].编辑学报,2007,19(6):453-454.

[2] 乔虹.增强学术刊物竞争力[J].编辑学报,2002,14(6):441-442.

[3] 沈美芳.编委推荐制:保证期刊论文学术水平的一种举措[J].编辑学报,2008,20(4):338-340.

[4] 林松清,张海峰.发挥科技期刊编委的作用与相应对策.[J]编辑学报,2011,23(5):424-425.

[5]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05-307.

[6] 石应江.让读者满意:《Nature》的受众本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1):78-81.

[7] Stephen K Donovan.The Editorial Board:Essential or Superfluous?[J].Journal of Scholarly Publishing,2013(doi:10.3138/jsp.45-1-005).

[8] Hames I.Editorial boards:realizing their potential.[J]Learned Publishing,2001,14(4):247-256.

[9] 占莉娟.发挥编委作用,提高高职学报办刊质量[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4):182-185.

[10] 佘诗刚.关于英文科技期刊质量创新的思考——以《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1,23(5):435-437.

[11] 王红丽,刘苏君.身兼护理学术期刊多家编委的弊端及对策[J].编辑学报,2009,21(5):431-433.

[12] 朱大明.学术期刊编委会作用评价指标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7):975-977.

[13] 陈智,谈慕华,王东方.中外学术类英文版科技期刊现状比较[J].编辑学报,2003,15(4):290-292.

[14] 林松清,占莉娟,董艳玲.我国科技期刊资金压力问题的一些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7):919-925.

猜你喜欢
稿源编委理事会
声明《西藏医药》征稿函通知
本刊理事会理事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声 明
编委简介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本刊编委简介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