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皮肤及黏膜受损因素分析与干预

2015-04-08 02:17郭春蕾王琴徐松梅惮骄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锐器手术室黏膜

郭春蕾 王琴 徐松梅 惮骄

(解放军第102医院,江苏 常州213003)

近年来,职业防护逐渐成为医务人员所关注的话题,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同样应该受到保护。手术室是医院对急重症患者进行救治的重要场所,被公认为临床一线的高危科室。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高、压力大、连续工作时间较长,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发生职业性损伤,带来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损害,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工作压力,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服务质量下降。因此,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职业防护措施,在高效优质的完成工作的同时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手术室护士每天都需面对的问题。现通过对我院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皮肤黏膜受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在心理改善和职业防护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的手术室27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11人,护士6人;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32.4±4.9)岁;本科学历14人,大专学历10人,中专学历3人;工作年限:2~26年,平均(15.1±3.2)年。

1.2 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皮肤黏膜受损因素

1.2.1 锐器损伤 手术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进行大量的手术准备与配合,接触手术刀片、注射器、缝合针、剪刀等锐利器械的机会较多,容易发生皮肤被锐器所伤的现象。有研究[1]对在医院手术室工作年限在3~20年的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约83.3%~93.2%曾有过皮肤损伤经历。

1.2.2 血液及体液的污染 手术室接触的患者病种复杂,且多数情况下病情危急,往往在未来得及进行生化检测的情况下即刻开展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不可避免要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等,造成皮肤黏膜的污染。特别当病人合并乙肝、丙肝、HIV 感染时,发生血液传播疾病的概率极高。

1.2.3 消毒灭菌剂的影响 手术室护士每天要进行多次消毒,包括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污染手术后的器械等,均需使用各种消毒灭菌剂进行处理。化学消毒灭菌剂对人体的危害性已属公知,最常用的2%碱性戊二醛或含氯消毒剂等在皮肤直接接触后均可造成皮炎或过敏现象。

1.3 相关原因分析

1.3.1 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 由于随时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手术,手术室的工作节奏快,护士每天均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状态,加之手术过程往往具有连续性、无规律性、不可预知性,护士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紧急情况尤其是难度较大的手术时,容易产生心情急躁或紧张忙乱现象,此时在传递手术刀、剪刀、缝针等锐器时极易发生锐器伤。

1.3.2 操作不规范 尽管存在种种客观原因,但不规范的操作习惯仍是导致锐器伤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传递缝针时传递方法不当、在清洗器械及处理锐器盒时未按规范操作等。

1.3.3 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调查结果显示[2],锐器损伤发生率与工作年限相关,工作年限低的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次数较多。原因一方面在于手术室的器械护士多数情况下为工作年限较短的年轻护士,相对于巡回护士,接触锐器的机会多,发生刺伤的几率更大;但更重要的原因仍是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所造成的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所致。

1.4 干预措施

1.4.1 科学调节心理压力,提高自身保护意识(1)注意随时消毒,熟记消毒隔离技术,严守无菌操作原则。(2)在手术室的高危和高压环境中,掌握调节心理紧张和舒缓压力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3)工作中注意沟通艺术,创造融洽的医护氛围,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能使手术过程中的医护配合更加默契,减少术中意外受伤事件的发生,同时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4)在业余时间适当参加娱乐休闲活动,以调节放松身心。

1.4.2 加强锐器使用防护,防止发生锐器损伤(1)用过的针头不可再次挑回针帽,废弃针头应安全存放,刀片不可直接用手装卸。(2)术中传递手术刀、注射器时需用弯盘盛放传递。(3)利器盒盛放超过2/3 时即应进行更换。(4)术后将缝针、刀片、针头等锋利废弃物及时分拣处理,避免在清理器械时受伤。(5)如被扎伤,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流水冲洗持续5min以上,并用酒精和碘伏消毒,然后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专业处理措施。

1.4.3 规范术前体检,防止发生血液及体液污染(1)规范术前检查,择期手术病人术前需常规做相关生化项目检查,将检查结果在通知单上注明,急症病人未做体检者须按照阳性结果对待。(2)在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如输液、插胃管及术后整理手术间时戴双层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3)在接待严重感染或开放性外伤的病人时,除了戴手套,还须佩戴护目口罩,以加强防护。

1.4.4 做好消毒隔离防护 在消毒操作时穿戴好帽子、手套、口罩及隔离服,做好各项隔离,不直接接触消毒剂。

1.4.5 加强防护知识的宣教 医院应定期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医院感染和防护知识宣教,开展讲座进行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避免意外发生。

1.5 评价指标 (1)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研究对象的焦虑或抑郁水平,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一般临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69分以上为重度抑郁。(2)干预前后的暴露或意外事故发生率。以干预前后三个月内的发生情况为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率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干预前后各项评价指标比较 见表1和表2。

表1 干预前后SDS、SAS评分对比分析(¯x±s) 分

表2 干预前后的暴露或事故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由于手术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手术室护士在工作过程需要暴露于多种危险因素中,与锐利器械接触的机会较多,易造成皮肤黏膜受伤,随着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感染机会升高,手术室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安全问题愈加严峻。本文对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所面临的现皮肤黏膜受损的高危因素与相关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加强各种防护措施、加强知识宣教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结果显示手术室护士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经过干预后,获得显著改善,再加上护理操作规范化、防护措施的完善和加强以及知识宣教的影响,在心理调节和知识获得的双重作用下,手术室护士暴露或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下降,真正形成自我职业防护与提供优质服务的良性循环。

[1] 侯美凤,江利秋,陈云超.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66-167.

[2] 蔡春琴,应武,王月红.手术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130-1131.

猜你喜欢
锐器手术室黏膜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