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管窥

2015-04-07 11:20冯妍
科技视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管窥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冯妍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对高中数学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因此对数学的学习完全围绕着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展开,导致了很多学生没有实践性和创新性,也难以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索。新时期对高中数学教学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为高中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管窥

1 数学问题意识概述

1.1 问题意识的产生

我国对数学的教育起源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大多很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不断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课堂或课后的学习过程中,对不清楚或不明确的实际问题形成的一种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不断提出质疑并解决问题,在探索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

对于问题意识的产生,首先要明确主体和对象,即提出问题的主体和问题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主体一般是学生,也不排除教师之间的问题探讨与交流;问题的对象一般为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类型的数学题目。在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数学思维,这一思维并不是教师课前或课堂上给予问题,而是学生真正作为主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索新知。

1.2 数学问题意识理论基础

问题意识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品质。经心理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产生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的思维是浅显、乏味的,而没有思维的问题意识也是机械死板、无法解释的。因此,问题意识是与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体现了个性思想品质的深刻性和活跃性。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一般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无须提出和讨论的,问题意识主要针对内容复杂、结构严谨、思维跨度大的知识展开论述和分析,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解析,这是问题意识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现代教育模式来看,问题意识强调认识的主体性,认为认识是学生根据学习过程中一些疑难问题主动提出疑问的过程,在认识中,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同一问题涉及到的不同知识点进行紧密联系和分析,通过认识深化知识的理解。问题意识就是一个“疑问”的过程,对很多学生而言,“疑”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思维模式的开端,在“疑”的基础上结合“问”,并与老师或周围的同学进行讨论,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的印象。

2 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理论研究现状

2.1 学生问题意识素养低

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很多学生都对其产生排斥心理。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很多同学都是单纯地死学,对数学学习的本质缺乏必要的理解。学校对教学资源没有进行合理配置,教学条件差,导致学生在学习冲刺阶段对数学学科的信心不足,数学学习素养低下,极大影响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问题意识素养低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对数学公式和数学模型等抽象思维难以正确理解,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且高中阶段学习内容量大,学习时间紧,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数学这一学科进行全面地研究,很多同学都是仅仅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而不进行问题的深入探索和分析,因此问题意识素养非常低下。

2.2 教师与学生配合不够默契

针对目前的教育水平来看,很多高中学校单纯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而对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没有一个良好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只能机械地接受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个人的独特见解。很多教师不能根据教材和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与学生没有建立默契,这就使得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很多家长给学生请家教或者报辅导班来补习数学,对于高中生来说,既耽误时间,又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2.3 缺少情景课堂教学环境

数学课程的讲授还与教学方法有关,并且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讲课方式保守,机械死板,且大多通过“填鸭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使得数学教学缺少了活力,学生往往不会自觉主动去接受知识,更不用谈问题意识的培养,这就导致了多数同学的最终数学成绩很差,却始终不能很好地进步的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都具备着很强的思维性和想象力,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述知识点和试题,必然导致课堂缺少了积极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自然不高了。

3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1 分析教材,挖掘数学思想

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依据,为了更好地挖掘和提炼数学思想,教师应仔细分析教材,针对教材内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总结,全面分析不同教材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新的数学思想。

分析教材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要做的工作之一,也是对内容讲授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自己对教材的内容全面吃透并做到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完成和实现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很多高中生提早就购买了大量的数学参考书或高考辅导书,往往搞题海战术而对很多知识点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断开发和挖掘适合不同学生的对于数学的新思想和新兴趣,实现数学思想的渗透,在数学思想的基础上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

3.2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首先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在教学之前首先要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一定的标准将不同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据此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保证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最大程度上获得成绩的提升。

同时,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对学生传输知识外,还要在课堂之下,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全面的关注。为此,一方面,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往只关心学生是否完成作业的态度,转而变为关心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是否遇到难题,遇到怎样的难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写作业过程中的数学难题。另一方面,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学习数学的校园氛围,如将数学家的生平介绍、画像、主要贡献等制作成相框挂在教学楼里,还可以将数学公式融入到校园展板和海报之中。同过这两种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还能够使学生在良好地环境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3 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成长和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创新思维的培养。高中数学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往往有着更深入层次的含义,许多问题要运用多种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进行解题,因此学生要注意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不同,掌握不同问题的不同解题技巧,在解题时要加强创新意识,问题的提出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如小组讨论、教师点评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和解答数学题目进行自我总结和分析,不同角度对待不同问题,做到合理解答,灵活运用,贯彻落实创新思维的发展,努力提升数学学习成绩,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周春荔.数学观与方法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1).

[2]张维忠.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02).

[3]方延明.数学文化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03).

[4]任樟辉.数学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1(04).

[责任编辑:许丽]

猜你喜欢
管窥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晚清伶人开办戏园管窥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管窥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