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颗粒配合西药治疗风热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0例

2015-04-07 12:52:22朱华平鞠丽娜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4期
关键词:双黄连主要症状体征

朱华平 鞠丽娜

(1.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中心,310016 2.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彭埠镇社区卫生中心)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内科门诊的常见病。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黄连颗粒治疗50例风热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13年5月~2014年6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8~58岁,平均(36.55±15.65)岁;病 程0.5~3d,平均(1.48±0.83)d。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9~59岁,平均(36.77±17.25)岁;病程0.5~3d,平均(1.46±0.76)d。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的诊断标准[1]。中医“风热证”感冒的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2]。主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脉象浮数。次症: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口渴欲饮,恶心,纳差,口干喜饮,月经量多期长或见阴道不规则出血,小便黄少,大便燥结或腹泻。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风热证”感冒的辨证标准。③发病后72h内就诊。④年龄18~60岁。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精神病患者。③合并有心、肝、肾功能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者。④已使用过其他同类治疗药物者。⑤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解热镇痛(如泰诺、白加黑等)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抗病毒治疗(如利巴韦林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者,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头孢唑林等)。

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黄连颗粒(哈药集团中药二厂,每袋5g),每次2袋,每日3次,口服。两组治疗3d后判断对比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2]。临床痊愈:治疗3d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治疗3d以内体温正常,感冒的大部分症状消失;有效:治疗3d以内体温较以前降低,感冒的主要症状消失;无效:治疗3d以内体温未降低或升高,感冒的主要症状无改善。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主要症状和体征(体温、头痛、鼻塞喷嚏、咽痛)恢复或消失时间。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主要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比较见表2。治疗组主要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主要症状和体征恢复或消失时间比较(±s,d)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主要症状和体征恢复或消失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可由细菌或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感冒”范畴。中医学认为多由外感风邪侵袭肺卫,结于咽喉,致咽窍脉络受阻,黏膜受灼而发病[3]。多属风热证类,治疗以疏风散热、清热解毒为主。

双黄连颗粒主要成分是金银花、黄芩、连翘,具有解表退热、解毒消炎之功能。实验研究亦证实,该药有较好的抗病毒、抗菌作用。对解除“感冒”所致发热恶寒以及鼻寒、流涕、咽痒、咽痛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本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和体征恢复或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双黄连颗粒配合西药治疗风热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湖南省医院协会.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23-124.

[2]CFDA.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8-60.

[3]王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3):11-12.

猜你喜欢
双黄连主要症状体征
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主要症状与防控措施
还原真实的双黄连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5:58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不一样的“双黄连”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中成药(2018年3期)2018-05-07 13:34:16
双黄连系列制剂制备工艺再评价
中成药(2017年5期)2017-06-13 13:01:12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农业与技术(2017年2期)2017-03-16 17:41:11
生猪高热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
无敌上上签
意林(2014年10期)2014-07-28 18: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