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摘 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称猪蓝耳病,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疾病。本文主要对该病的主要特征、发病机理、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以及必要的防控措施做一介绍,为有效防控猪蓝耳病,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蓝耳病;主要症状;诊断要点;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3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对种猪、繁殖母猪及仔猪的危害最为严重。猪感染此病后易造成猪只的免疫系统抑制,使猪只的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从而继发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等其他致病菌的感染,造成严重的死亡,使养殖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 主要特征及发病机理
该病其特征为母猪厌食、发热,妊娠后期发生流产,产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和大量死亡。高致病性毒株可引起成年猪发热、皮肤发红、呼吸困难和急性死亡。仔猪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可达50%。母猪流产率可达30%[1]。育肥猪诊治不及时,病死率也较高。
PRRSV能够通过血液循环穿过胎盘屏障使胎猪受到感染,进而引起妊娠母猪出现早产、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主要使机体感染后导致猪只的免疫系统抑制造成免疫力低下,抗病力减弱。从而引起猪瘟、猪链球菌、圆环病毒等致病菌感染,使猪只的各系统功能及代谢严重紊乱,引起大面积的死亡。
2 临床症状
PRRSV主要侵袭猪的呼吸系统和繁殖系统。主要表现为:仔猪断奶前极高死亡率;母猪繁殖障碍;育成猪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一般按日龄進行分类。
2.1 仔猪
主要以5周龄内的仔猪最为易感,并表现出典型症状。感染猪只体温达40℃以上呈稽留热,呼吸困难,有时可见腹式呼吸。病猪被毛混乱、眼睑水肿、食欲减退,甚至废绝、腹泻、共济失调甚至后肢麻痹,呈现渐进化消瘦,死亡率高达100%。
2.2 种母猪
主要变现为高热、精神抑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严重造成不孕。妊娠母猪感染后,高热(40℃以上),食欲废绝,发生早产、流产、木乃伊胎化以及死胎等。
2.3 种公猪
相对于其他猪群来说,发病率为最低(2%~10%)。临床症状表现为厌食、呼吸加快、体型消瘦、精神萎靡但无发热。精子数量严重减少,其活力也明显下降。
2.4 育肥猪
育肥猪对该病的敏感性较差,症状轻微,也有少数出现厌食和呼吸困难的现象,大多数猪只呈现亚临床感染。
3 病理变化
一般情况下,本病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肉眼观察可见病理变化主要为肺脏轻度水肿,弥漫性、间质性肺炎,间质增宽,切面为鲜红色。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区,淋巴结水肿。组织病理学变化:肺泡壁增厚;膈有巨噬细胞 和淋巴细胞浸润;支气管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变性;鼻粘膜上皮细胞变性,纤毛消失。
4 防控措施
本病防控主要综合性预防和控制措施。最根本的方法是消除病猪、带毒猪和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与此同时,加强引进猪的检疫和监测,防止该病的传播。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措施对此病预防和控制。
4.1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国内普遍进行的预防措施,也是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国内外均已研究出弱毒疫苗和灭火苗,一般认为弱毒苗效果较佳,能保护猪不出现临床症状,在减轻疾病、减少病毒血症的时间、减少排毒时间和同源野毒再次感染方面有一定作用,但不能阻止强毒感染,存在毒力反强风险,对异源病毒的免疫保护作用存在差异,因此它多在受污染猪场使用。
4.2 后备猪感染驯化
本病不稳定猪场可使用该猪场感染发病猪的组织和血清等含病毒材料,在隔离圈舍感染PRRSV阴性的后备母猪,然后让其自行康复。再将康复后获得免疫力的母猪引进种猪群,一般不会再被感染而出现病毒血症,也不会感染其他母猪。驯化方法包括用疾病暴发时所产死胎、弱胎的组织作为感染源,或使用弱毒苗和灭火苗等。
4.3 净化
本病净化比较困难。根据猪群规模、饲养管理水平和病毒感染状况,可以采取不同根除和净化方法,包括整体淘汰-更新猪群、部分淘汰-早期隔离断乳、检测-淘汰-猪群封闭等。
4.4 其他防控措施
该病的防治必须科学养殖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畜舍内外的消毒工作;加强疾病的免疫工作,严格遵守免疫程序;加强疫情监测和检疫检验工作,规范疫情报告和做好病猪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孙志刚.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其防控[J].养殖技术顾问,2010
(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