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颖 陈迎阳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财务危机(Financial Distress),又称财务困境或财务恶化。关于界定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危机,国际上目前尚无权威的标准。本文倾向于谷祺与刘淑莲(1999年)的财务危机定义:财务危机是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
总体而言,餐饮业行业性财务危机的成因可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有: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筹资决策失误;投资决策失误;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低下;缺乏整体观念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1]外部因素主要有:不可抗力的发生;宏观政治法律经济环境的变化;用户、竞争对手、同盟者、供应者、物流环节、中间商等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市场环境因素的变化;融资难度大;自然资源环境变化;整个行业出现衰退。
相对一般企业来说,餐饮企业财务危机的形成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由于餐饮行业业态的特殊性,还会形成一些行业性财务危机因素,如缺乏制度化管理,财务流程和成本管理不规范,资本运作难,定位不明确等,这是导致餐饮企业经营管理成本过高,效益不佳乃至亏损、破产的主要原因。
1.1.1 采购成本
因为菜品的多样性和配料的复杂性,餐饮企业为菜品生产采购的原材料种类很多。每一次采购的原材料可以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而且市场上每种原材料都有多种品质、价格、数量。[2]这样,管理者对采购的成本就很难把握,故而业内采购员吃回扣、虚报数量、以次充好现象普遍。虽然一些大型超市可以做到实购实票,但是餐饮所需的多样原料,在超市里一般无法采购齐备,仍需多方采购。而且很多中小餐饮企业为节约成本,更多的是从集贸批发市场等进货而不选择超市。为监控采购管理,很多餐饮企业老板就只能任人唯亲,但是这样仍然不能避免采购过程中的瞒骗现象。由于菜品种类和标准由厨师长确定,所以有些餐饮企业为保证菜品质量,由厨师长掌控主要原料的标准和采购,鉴于厨师长身份的特殊性,使采购成本更加难以掌控。如此采购中的财务漏洞就成为餐饮界公开的难题。采购成本过高,菜品的定价就会升高,而房租、人工等成本费用不会降低,餐饮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就会下降,进而出现财务危机。
1.1.2 生产成本
物料浪费是餐饮管理者最头痛的事,也是传统的管理问题,在餐饮企业中,经营者比较注重营销方面,在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制定方面一般都比较缺乏。很多经营者对员工行为不是用制度规范,而是采用防备和监视的方式,使得员工精神压力大、没有归属感、产生抵触心理,这样就会使员工不爱惜、不节约店中的物品,造成物料浪费;另一方面,菜品标准化低,单位物料耗费可控性差,也使物料使用随意性大、废弃率高。在厨房进行菜品生产的过程中,原料的浪费,是导致高成本、低出菜率的主要原因。
1.1.3 人工成本
绝大多数餐饮企业,在人员管理上,没有规范的用人制度和薪酬制度,定岗定薪规定不明晰、随意性大。由于业内将厨房视为餐饮业的生命线,厨师长更是菜品质量的保证,而且厨房人员跟随厨师长去留是行业潜规则,企业为了稳定厨师长,常常为其开出很高的工资,而餐饮业人员的流动性很高,厨师长常因为一点不满就要求加薪或者跳槽,企业不得不提高待遇或者继续招聘,这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成本。另一方面,因为厨师长等厨房人员薪资较高,为平衡成本,企业必定会将传菜、跑堂、清洁等人员的工资标准降低,这也会造成员工满意度低,跳槽率高,招聘成本、培训成本增加。
1.2.1 营业收入流失
餐饮业对财务管理缺乏重视,很多企业没有规范的财务流程,点菜、取餐、收银、记账等环节单据传递脱节,甚至部分环节没有单据,环节间缺乏严格相互衔接核对,这便形成财务漏洞,致使营业收人流失。常见漏洞是跑单和走餐,跑单是服务员故意走失整张或部分账单,不交或少交该部分餐费,以私吞餐饮收入,或收银员收银日报表不与取餐单核对,私自截留票款;走餐是指服务员接待自己的亲朋好友用餐时不开账单或少开账单,交厨房出菜和交收银收款的账单不一致,使餐饮收入流失[3]。另外,餐饮消费不开发票是餐饮业流行的潜规则,一方面只要有可能,很多餐饮业在消费者索要发票是会尽量地不开发票,要么是票已用完,要么是用送饮料或抹零方式代替。另一方面消费者进行餐饮消费时一般没有索要发票的习惯,自行放弃了消费凭据和相应的消费权益。这种营业收入不入账的状况非常普遍,就是在肯德基、麦当劳等大型国际餐饮企业中也屡见不鲜。这就是有的餐饮店生意很好,但效益却不佳的原因。
1.2.2 坏账呆账多
餐饮企业对一些熟客进行赊销是常见的促销策略,但有些企业没有充分跟踪和考虑赊销客户的信用度和偿债能力,没有规范的应收账款管理,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造成应收账款变成坏账、呆账。而且由于追欠和促销部门、人员协调配合度差,在追欠减损的过程中常常加大了坏账的形成隐患,或破坏了同客户的关系,得不偿失。
1.2.3 人员管理不规范,缺乏企业文化
基于经营权的绝对控制、配方保密、中高层人员流动控制、指示易执行、经营模式不易被影响等考虑,很多餐饮业都倾向采用家族式经营,无论是采购还是仓库、财务,甚至前厅或者厨房人员都有或多或少的家族人参与,人员招聘和人员管理以及薪酬、考核都是看人说话而不是以制度衡量,这样就形成人浮于事、越位行事、能力与岗位不匹配、家族成员和外聘人员多摩擦等现象,加剧人才流失,影响企业顺畅经营。
企业文化是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形成员工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的重要途径,但多数餐饮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服务意识差、对企业认同度低、职业前景预期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餐饮业难招人、难留人、服务水平差的局面。
1.2.4 资本运作难度大
企业为了更快更强地发展,常常采取上市融资、业务重组、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实现快速价值增值和效益增长,餐饮业也不例外,但是餐饮业资本运作之路却是相当坎坷曲折。2013年7月顺峰集团撤出IPO,2014年7月天津狗不理上市折戟,俏江南集团的“资本噩梦”更是炒得沸沸扬扬:创始于2000年的餐饮界翘楚俏江南集团,希望通过资本运作与海外收购,在A股上市并在3~5年内开店300~500家。其为上市颇费周折,甚至与鼎晖投资签署了对赌协议,高风险融资2亿元人民币,但仍在2011年冲刺A股上市失败,公司遭遇困境,不得已在2013年又出售83%股权给知名私募股权投资公司CVC,近期更与CVC公司爆发矛盾,卷入法庭诉讼,资产被查封。由此,餐饮业资本运作之难可见一斑。
餐饮业资本运作为何如此之难?由于相对于一般企业产品,大多数餐饮业的产品具有非标准化、更新快等特性,原料采购品种、数量和质量等级多、生鲜原料多、损耗率可控性差,菜品生产出菜率不确定性大,加之餐饮业人员流动性很强,人员、财务管理上规范度差,企业治理不规范,致使餐饮公司的成本收入不能可靠计量,盈利状况无法保证,这是餐饮业难以吸引投资和难以上市的主要原因。
1.2.5 定位不明确
中国餐饮业虽然数量庞大,但同质化高,特色不足,品牌少。很多企业重促销、重客流,着重眼前利益,无定位的概念或定位不明确,没有内在的经营思想、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招牌无品牌”。长此以往,利润水平必定无法持续,企业将陷于困境。这也是为何国外一些老字号餐饮业百年不倒,而国内餐饮业平均只有8年生存期的原因所在。
第一,事前防范。企业应特别注重财务危机事前防范,因为危机先兆期影响小、可控性强,在此阶段运用各种手段特别是预警机制,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以避免危机发展、爆发给企业带来的深重灾难。财务危机事前防范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确定合理的筹资决策;确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注重筹、投资决策的一体化;关注企业外部因素,提高企业适应能力;建立并完善企业财务危机系统,制定应急预案等。
第二,事中应对。企业处于财务危机发生中时,应当首先根据危机的类型和具体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其次,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要根据事态的发展对应急预案进行调整和补充,不能僵化地运用预案。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努力保持内部稳定和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并且注意避免因急生乱而产生资金浪费。
第三,事后处理。企业度过财务危机之后,要及时对危机的性质、类型、处理过程和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企业还应对内部和外部与企业共同度过危机的相关人员、单位和机构表达诚挚的感谢或奖励,为企业以后的危机应对之路,提供坚实后盾。
2.2.1 加强成本管理
第一,加强采购成本管理。要加强采购成本管理,关键是建立严密、完善的采购制度,加强对材料来源环节的管理和控制。首先,应建立采购相关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明确权责。询价、采购、验收、付款、记账等岗位必须由不同的人员来担任,各岗位职责描述要具体、明细,制定完善的奖惩细则和岗位间监督细则。其次,应制定采购计划和规定采购标准。通过厨房、餐厅、营销、财务部门的共同核算,按菜品的销量、存储特点和制作工艺以及原料的市场价格,制定准确的原料数量、质量标准、库存量、采购次数、采购价格,既要保证企业日常生产的需要,又要避免资金积压,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采购相关人员必须熟知并遵守采购计划和标准,按照岗位制度论功行赏、论过受罚。如在农贸市场采购时,必须以现金当场交易的,若所采购原料不过关则付款人和采购员共同担责;若所采购原料质量高于标准而价格低于标准价格,则可对采购和付款人员适当奖励。对用量大的主料采购,可经询价、试用,确定性价比高、质量有保障的商户定点采购,有效减少物料损耗,避免人员干扰,降低采购成本。
第二,加强生产成本管理。物料浪费是传统的管理问题,在餐饮企业中更是管理难点。要想解决用料浪费问题,同样要制定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厨房人员责任制度和生产流程制度。应实行标准化管理,按出品质量分菜品测定最经济的原料耗用标准,形成标准菜品、标准菜单,对配菜成本实行量化管理,并定期与实际用量和出品率进行对比,奖励节约、惩罚浪费。结合冷链物流、中央厨房,进行采购生产售卖一体化管控,保证物料质量,减少物料人为浪费。
第三,人工成本。制定规范的用工、薪酬、考核和奖惩制度,按制度进行人员管理,减少因不公平和内耗造成的人力成本。明确企业定位,构建品牌战略,以此为基础努力推进菜品标准化,降低对厨师的技能依赖,加强厨师菜品标准责任,同时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归属感,减少人员流动,降低人工成本。
2.2.2 规范财务流程,健全财务监督机制
第一,加强收入管理,健全收银管理制度和票据传递制度。餐饮企业应当尽量使用正规的收银机规范收银操作,在收银处张贴诸如“若付款后收银台未出具收银条,举报有奖”的提示语,杜绝收银员侵吞营业款的行为;使用两联以上的点菜单,点菜后一联交收银台确认盖章后再交厨房,厨房核对章证后进行生产,另一联留存收银台作收款时入账的凭据,每日营业结束后,要有专职会计人员进行取菜单与账单、营业款与账单的双线稽核,避免走单、走餐。
第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一方面应通过财务部门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定期进行账龄分析,充分评估和跟踪赊销客户的信用度和偿债能力,建立信用档案,根据观测情况实时调整信用记录、收款期限和清收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追欠和促销部门或人员的协调配合度,保证款项的回收和客户的稳定;也可将促销和清欠合并为一个部门,设置客户代表,将应收账款分人管理,有效结合应收账款的发生与回收矛盾。另外,仍然要形成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实施促销提成和回款相结合、呆账回款奖励提成等措施。
第三,人员管理制度化,树立优秀的企业文化。餐饮业应摒弃家族式的经营思维,以开放的心态进行企业组织管理,如此才有可能做大做强。在人员管理上,一定要坚持制度化,要“法制”不要人治,以规范的招聘、薪酬、晋升、考核和奖惩制度来约束、激励员工,保持员工队伍的健康和稳定。在企业文化上,应树立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增强员工归属感,给员工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美好愿景,提高服务质量,吸引人才,减少人员流动。
第四,着力规范管理,加强公司治理,提升资本运作胜算。餐饮企业应开拓眼界和思维,吸收国内外业内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对采购、生产、售卖各环节和人力资源、财务、企业组织结构等各方面坚持标准化和制度化管理;建立严格内控制度,明晰股权,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公司治理。这样才能消除成本、营收、利润计量不可靠、盈利前景难预见的诟病,清除资本运作障碍,使企业拥有快速发展的能力。
第五,明确定位,构建品牌战略。企业应对客户群、产品、质量、价格、环境(政策环境、资源环境、地理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等)等多方面进行充分考虑,通过准确有效的市场调研,形成详细的定位分析,从而实现自身的精确定位,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取得竞争优势。同时实施品牌战略规划,确立品牌发展路线,以建立百年企业为目标,致力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林永明.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9(1):104-105.
[2]徐景波.熟知企业财务漏洞封堵餐饮行业流失[N].财会信报,2008-10-06(B02).
[3]俏江南的“资本噩梦”[N].东南早报,2015-05-20(B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