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军/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宋秀艳/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
张宝仓/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建华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 王妍妍/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开鲁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
开鲁县义和镇一户饲养的羊,发生以口唇、舌面等处皮肤和黏膜脓疱、溃疡的疾病,严重发病羊在口唇及舌面上形成疣状厚痂并出现肉芽增生,使得病羊口唇肿大,呈桑葚样外观。由于口腔溃疡、疼痛,使羊长期不能正常采食,轻者引起病羊消瘦、生长发育不良;严重者可引起病羊衰竭、甚至死亡。给养羊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其特征性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确诊为羊传染性脓疱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5月上旬,义和镇一个养羊户前来咨询,自己饲养的羔羊患病。经询问得知,发病的都是2~4月龄的小羊,大羊未见有发病。患病羊都有明显的特征性症状—口疮。现介绍一典型病例:该户养山羊30多只,其中成年羊12只,2~4月令的羔羊20只。5月初,一只羔羊发病,在口唇处出现散在的小红斑点,很快形成芝麻粒大的小结节,一周内,先后有10只羔羊发病,一只成年羊发病。
本病是痘病病毒属的一种病毒所致。主要危害绵羊和山羊,各种品种和性别的羊均可感染,但以羔羊、幼羊(特别是3~6月令的羊)最易感染,并常为群发性流行,发病率可达50%以上。成年羊也有发生,但发病率较低,多为零星散发,且症状较轻;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秋季节发病为多。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原。病毒可存在于病羊的脓疱和痂皮内,主要通过皮肤和黏膜的创伤而感染。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或残留在地面上的病羊的痂皮,均可散布传染。
潜伏期4~7d,病初在口唇部皮肤和黏膜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点,并很快形成芝麻粒大的小结节,继而成为水疱或脓疱,破溃后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硬痂逐渐扩大、增厚、干燥,1~2周内痂皮脱落而愈合。严重者病变向颊部扩展,发生丘疹、水疱、脓疱、痂垢,融合成大面积的污秽痂垢。痂垢下伴以肉芽组织增生,使得口唇肿大外翻,呈桑葚样突起,严重影响病羊的采食,导致病羊逐渐消瘦、衰弱,甚至死亡。病程可长达2~4周。
根据病羊的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为羊传染性脓疱病。
轻症病例不须治疗,约经1~2周即可痊愈。但为了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采取对症治疗。对重症病例,除了口腔局部用药外,还进行全身用药治疗。口轻用0.1%明矾溶液、0.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或用碘甘油涂抹。全身用药以消炎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为主。我们在临床上多采用青霉素、病毒灵、VB2等药物肌肉注射。对于长期采食困难或不能采食,体质较弱的羊只,配合静脉注射葡萄糖、VC、氨基酸等营养强心。同时加强对环境和场地的消毒工作。
1.加强羊群的防疫、检疫工作。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是不从疫区引进羊只和畜产品,如必须引进时,应隔离检疫,2~3周后未发现疫情,并经彻底消毒后方可引入。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皮肤黏膜的外伤,特别是幼羔羊长牙阶段,口腔黏膜娇嫩,容易引起外伤,因此,应避免饲喂带刺的草或在有刺植物的草地放牧.同时应供给营养全面、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全价饲料,日粮中适当添加食盐,以减少啃土啃墙损伤皮肤和黏膜的机会。
3.提高人们对本病的正确认识,发现本病后不要以为是简单的口炎而忽视它,要作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防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除了对羊舍、场地和饲养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外,还应对病羊隔离治疗,并经常对其体表和蹄部进行清洗和消毒。
5.由于本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皮肤、黏膜的损伤,因此,这里应特别强调的是,在我们日常的防疫注射和疾病防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注射器械和针头要严格消毒,做到一羊一针头,防止造成人为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