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黄骏,彭建中,许爱娥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09)
静脉湖是一种获得性皮肤浅中层静脉扩张性皮肤病,临床多表现为紫红色柔软的结节。典型静脉湖易于诊断,发生在口唇的静脉湖需与口唇黑子鉴别。皮肤镜(Dermoscopy)是无创性皮肤检测工具,可用于观察肿瘤性、炎症性皮肤疾病[1]。笔者观察口唇静脉湖和口唇黑子的皮肤镜特征,以期为2组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1.1 收集2016年7月—2018年12月在杭州市某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口唇静脉湖或口唇黑子患者。所有患者均无激光、手术、冷冻等治疗史,皮疹行皮肤镜(Medicam 800HD,德国FotoFinder公司)检查后手术切除并病理学检查,记录皮肤镜和病理学特征。
1.2 皮肤镜特征 团块(Clods)、白色线条(White line),点(Dot)、线(Line)、颜色(紫色、红色、蓝色、棕色、黑色)[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2组间率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 共9例口唇静脉湖患者,男4例,女 5例,平均年龄(51.6±11.0)岁;11例口唇黑子患者,男 6例,女 5例,平均年龄(38.5±10.1)岁。所有患者皮疹局部均无明显不适。
2.2 口唇静脉湖患者中,9例(9/9,100.0%)出现团块结构,8例(8/9,88.9%)出现白色线条,最多见的皮疹颜色为紫色(5/9,55.6%),见图1。口唇黑子患者中,所有患者均出现点(11/11,100.0%)、线(11/11,100.0%),最多见的皮疹颜色为棕色(9/11,81.8%),见图2。2组疾病相比,团块结构、白色线条、点、线、紫色、棕色的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皮肤镜特征比较见表1。
图1 口唇静脉湖病例
图2 口唇黑子病例
图3 口唇黑子病例
表1 口唇静脉湖和口唇黑子皮肤镜特征 例(%)
静脉湖是一种获得性真皮浅中层静脉扩张性皮肤病,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因好发于面颈、耳廓、口唇等曝光部位,被认为可能与紫外线照射引起血管壁和真皮纤维损伤有关[3]。临床多表现为圆形/椭圆形突起的结节或丘疹,多呈紫红色,界限清楚,表面光滑,呈圆顶状,典型静脉湖易于诊断,不典型皮疹需与黏膜色素性疾病相鉴别[3]。黑子是发生在皮肤或黏膜的良性色素性皮肤病,临床上一般无明显不适。口唇静脉湖可使用硬化疗法,电凝术,激光治疗和手术切除等方法,而口唇黑子则需长期随访,或手术切除,排除恶性可能[3-5]。介于二者在发病机制、治疗方式、预后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明确诊断显得至关重要。
皮肤镜下团块结构(Clods)指紫红色腔隙,为红色、红蓝色等颜色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区域,中间被基质分隔[2]。口唇静脉湖皮肤镜下的团块结构对应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扩张的静脉[6]。本文研究显示团块结构出现于所有口唇静脉湖中(100.0%),显著高于口唇黑子(9.1%)。有文献报道团块结构在口唇静脉湖中的出现率为42.9%,无结构区为78.6%,分别高于口唇黑子(18.6%和12.5%)[7]。笔者认为口唇静脉湖的无结构区为显露在皮肤镜全视野中的比较大的单个静脉扩张腔隙,而所有口唇静脉湖患者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一致,并没有无结构区所对应的组织病理结构,故笔者将“无结构区”同样归纳入“团块结构”,此时研究结果与既往文献相接近[7]。少数口唇黑子可出现团块结构,但团块结构较不规则,团块之间无白色线条,故认为口唇黑子的团块结构是黑素细胞聚集所致,见图3。白色线条对应组织病理上静脉腔之间的间质,常伴随团块存在。当只显示1个明显团块(即文献中的无结构区)时,白色线条将不被观察到。团块结构和白色线条的出现,提示皮疹为口唇静脉湖可能性大。
点(Dot)与线(Line)多见于色素性皮疹,提示真表皮交界处-真皮的色素及黑素细胞。本文研究显示点与线见于所有口唇黑子,口唇静脉湖无点/线结构,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7]。不同皮疹在皮肤镜下可呈不同颜色,血管性疾病多为红色、紫色、蓝色,色素性疾病多棕色、黑色[8]。本文显示口唇静脉湖颜色多为紫色、红色,口唇黑子多为棕色、黑色。皮疹的颜色除了与皮疹性质有关外,还与病变位置相关,比如交界痣多为棕色[9],蓝痣多为蓝/灰色[10]。由于口唇黏膜较薄嫩,故皮疹颜色受到病变深度影响不大,提示皮肤镜下皮疹颜色在鉴别口唇静脉湖与口唇黑子也有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口唇静脉湖的皮肤镜特征为团块结构、白色线条、紫色皮疹;口唇黑子皮肤镜特征为点、线棕色皮疹。皮肤镜有助于鉴别诊断口唇静脉湖和口唇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