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由于缺乏语言环境,使第二语言习得成为了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羁绊。本文从情境创设的角度出发,提出新方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参与性。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英语口语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创设 英语口语 促进 语言环境
0 引言
英语口语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在我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口语的练习,往往缺乏一定的环境,针对
这种情况,本文主要探讨英语口语学习的情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充分发挥情景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的促进作用。
1 语言环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作用
语言环境对语言习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语言环境的外语学习只能靠死记硬背,依赖书本,但却不能正确应用,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即使考试分数很好,却不能正确运用外语进行交流表达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哑巴英语。
因此可以说,英语口语的学习,是实现英语学习真正目的的重要过程,英语口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在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口语的掌握,并且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还可以不断提升英语知识水平。
2 创设情境的的主要措施
2.1 情境创设建立语言环境
不管学生是否有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情境教学的创设建立语言环境,使学生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外语的世界。比如角色扮演,使学生成为情境活动的主体。比如商务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商务谈判的环境,或者会议的真实场景,使学生成为谈判中的一员或者会议的参与者,完全封闭式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题作用,把外语的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从而激发了主体的参与程度,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让每个学生能开口说英文,并且把英语的学习看成是一种参与和应用。如外贸英语课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公司。公司间可用英语进行真实的询盘,发盘还盘等。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
2.2 建立奖励机制,鼓励竞争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适当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竞争斗志,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组员之间的角色,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英语口语对话练习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代表参与,经过学生的评分和老师的总结,对表现较好的小组予以奖励。这种奖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可以提高他们练习英语口语的水平。
2.3 提高情境创设的真实性
可通过实训教学,建立实训基地等,提高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受真实的谈判和交际环境。也可通过参观工厂,真实交流等提高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在一些较大城市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到一些旅游景点,免费做英语导游,在同国外游客的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视野范围,丰富英语交际知识。
2.4 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际需要
英语口语是英语交际的工具。学习英语,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实际的需要。可以说,需要是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人从事各种活动、满足需要的本质力量。对于英语口语交际教学,教师要提高对学生实际需要的关注,从实际学习状况、生活情况、业余活动情况等,为学生提供一种符合他们本性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
2.5 情境要利于双向互动
从口语交际的实际情况来看,口语交际双方的角色是不断变换的,参与交际的双方既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既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交际双方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及时地调整、交流着信息。口语交际有着很强的双向互动性。我们在设计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话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双向互动式的。有些话题的双向互动性非常明显,只要做到整体把握,就能水到渠成。有些话题的双向互动性不够明显,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使其实现双向互动。可以借鉴的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很多,如表演、小组交流、询问、即兴交谈、话题讨论等。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可以在双向互动的基础上,提升语言交流的技能,掌握实际沟通过程中的要领。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思维得到扩展,知识得到丰富,口语得到练习,从而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红霞.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35).
[2]陈福莲.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5).
[3]刘露.开放式口语实验室在大学英语口语习得中的推动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3.
[4]曲巍巍.大学新生英语口语习得障碍及教学对策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5]王晓芸,韩百敬.“英力克”英语口语习得模式效果与可行性调查——一项基于教改项目的行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
[6]史建国,孙鹏,尚雪英.实践背景下模因论对农村学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助推[J].甘肃高师学报,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