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佛年人才培养观及其现实启迪

2015-03-31 12:01:28王梓霖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尖子人才观人才

王梓霖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刘佛年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以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历史责任感研究我国的教育问题。他在《关于个性全面发展教育的几个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与人才培养》《谈谈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学改革的问题》等文章中对人才观做了详细的论述。了解刘佛年的人才培养观,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才思想、把握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有重大的现实启迪。

1 人才观

刘佛年对“人才”是这样理解的:一种是大量的有文化的优秀劳动者,另一种是一定数量的高级人才。刘佛年关于人才观的看法,是与教育目的和教育质量紧密联系的。教育目的要求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而教育质量要求培养优秀、合格的充分发展和自由发展的人。

就普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来说,刘佛年认为,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即大量有文化的优秀劳动者。“中小学生中如果多数在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发展好,在智育方面又能取得优秀成绩,在职业教育中也受到很好的训练,他就能成为人才。劳动人民中有大量的这样的人才。”[1]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四个现代化才能实现。刘佛年对此阐述得非常详细。首先,全面发展是要让身心的几个重要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兼顾全体。其次,每一种育又必须全面发展。各种育有不同的作用,没有好坏、重次之分,少了任一方面都会给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带来不便。再次,全面发展,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和高度。“我们要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不只是一般的人才,而是有专长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这是全面学习和因材施教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不只是教育学生把各门课学好,还要注意发挥学生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能钻得深些,有一定造诣。”[1]。

当然,刘佛年还认为,国家除了需要大量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还需要很多高级的专门人才,力求在世界的各个领域都能占领一定的席位。而这样的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需要好好观察和发现。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的、顶尖的一流人才。这样的人才一人能顶一方天,“他们能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在一般学者穷年累月无所创新的领域有所突破。”[1]虽人数不多,但他们能创造出来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这样的人才是建设四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2 人才培养路径

刘佛年认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的优秀人才。对人才的培养要具有一种战略性的眼光,要更多地培训有文化、技术的劳动者和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2.1 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刘佛年认为,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教育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基本任务。因此,下一代的教育必须做到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在全面的教育和广博的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专才。首先,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照顾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进行具体帮助,减小优生和差生的差距。其次,在学校教育中,不只是教育学生学好各门课程,还要注意发挥学生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使其有钻研的兴趣,达到一定的造诣。“总之,要有一个新的人才观,不论在普通学校或重点学校,都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充分而自由的发展。”[1]

2.2 建立培养“尖子”人才的专门学校

“尖子”人才对于建设四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抓好“尖子”的培养,对加快四化建设是大有益处的。再好的人才,没有适当的条件,也出不来。个别的“尖子”在机缘巧合之下被挖掘出来,是偶然性的;但是成批地出“尖子”,必须要有良好的外界条件,加之有意识地培养才可。因此,刘佛年提出建立培养“尖子”人才的专门学校:其一,把重点高等师范院校办成真正的重点,多招优质学生,明确培养目标,进行专业培养,为培养“尖子”人才提供足够的师资。其二,要为培养一流人才创造环境,多培养高校研究生,大量做科研工作;要把优秀人才尽量吸收到研究生院,在学术上造诣深、有声望的教授指导下,提高培养质量,为成为“尖子”人才创造条件。“总之,‘尖子’不一定要多,但要真正质量高,要有专门的学校来培养。”[1]

2.3 活跃学术自由氛围

中国教育学术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授知识主要靠教师传授,引经据典、崇拜权威的风气很盛,自由讨论的氛围不浓,习惯不好。刘佛年认为,学术不应有禁区,不能搞学阀活动。要解放思想,提倡学术民主,形成自己的学术特点;要让学生自由讨论,大胆争辩,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之间要经常开展交流先进经验、学习先进经验的工作,使好的经验能够迅速传播开来,指导实践;要开展并坚持学术活动日制度,创造一个学术开放、兼容并包的学校环境,促进学校水平的提高;学校要开放,既要进行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又要派专家出国进修,吸收外面好的资源。“我们要为四化培养各种优秀人才,一定要博采众长,广求名师。”[1]

2.4 培养创造型人才

刘佛年非常重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他认为,四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敢想敢说、敢标新立异的创造型人才。“凡是有革新、创造的地方,事业就有活力,工作就前进。”[1]对此,刘佛年主张:其一,创造型人才要从小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很强,思想自由,接受力和可塑性极强,这就为创造能力和精神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二,教师要实行创造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把学生的聪明引导到恰当的方向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其三,要多开展课外活动,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创造性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锻炼创造能力和革新精神。其四,教师自身要培养创造能力和精神,充分利用教育环境发挥创造能力,只有自己尝到了创造的乐趣,就会鼓励学生也去创造。

2.5 破格培养、提拔优秀人才

刘佛年认为优秀的人才,除了培养,也需要提拔。传统的人才观,墨守成规,固执死板,论资排辈。刘佛年是非常反对传统人才观的。他认为,真正有才能的学生,不用和大部分学生一样,老老实实地按级升学;在学校里学得快的,要另外制定教学计划,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已经崭露头角的大学生、研究生,可以把他们送到水平更高的学术环境去深造;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人,抛开因循守旧的陋习,破格提拔;在某个阶段或者领域已经达到一定造诣的人,要授予相应的荣誉或奖励,来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创新高。我们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

2.6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刘佛年认为,我们的教育是面向现代化,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所以在保持传统教育的一切仍然有益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适合现代化要求的教学方法,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1]其一,教师讲课要有启发性,多做分析探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其二,提倡课堂上自由讨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自学的份量,积极倡导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终生学习打好基础。其三,在传授书本知识时,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使学生理解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并增加课外阅读,多参加有关的社会实践。其四,教学要讲究科学性,按照教学规律来革新教材。其五,教师要提高教学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对教育问题进行处理。其六,由“再现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转变,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作出新的回答,摆脱旧框框的束缚。总之,教学方法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全部身心,尊重教学规律,重视学生个体发展。

3 人才培养观的现实启迪

刘佛年的人才观,时至今日仍不失其光辉色彩,在生活节奏变快、科技更新换代频繁、知识爆炸的新时代,更具有现实启迪。

3.1 有助于反思以成绩定标准的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主要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们为了升学而学习,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聪明与否、教师教学好坏、学校质量优差的唯一标准。刘佛年的人才观为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提供了借鉴的依据,明确了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人”的自由发展。即使到了21世纪,刘佛年的人才观也是新颖的、与时俱进的,是我们必须一致推崇、学习的,是我们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要遵守的指导思想。

3.2 选择恰当的好的教学方法,促进合格人才的培养

人才培养既要重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又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刘佛年认为,优秀的学生都是教出来的。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是“培养体格健壮、学识渊博、才思敏捷、道德高尚、个性发达的完整的人”[2]。人的学习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只要用一点点办法,就可得到很好的成绩;如果办法更好,甚至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大部分人的可造性是差不多的,没有智力、等级之说,这就需要用恰当的方法、合适的角度去引导,去教化。

3.3 做好一流高级人才的培养工作

刘佛年认为,高校肩负着培养大量具有各方面专长的人才的重任,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力量。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一流的、具有突出能力的高级人才。有了这样的人才支撑,在科学技术、科研水平方面才有竞争力,才能在新的研究领域占一席之位,才能提升国际影响力。因此,高校更多地应承载着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一流的高级人才的使命,而不应沦为只发放文凭的低趣味场所。

3.4 终身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国外盛行“终身教育”,就是讲一个人要不断接受教育、不断发展。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刘佛年从人才的培养中看到了人才培养终生性的重要,告诫我们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要坚持人才的培养,为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支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脚踏实地,在全社会终生教育体制下,着眼社会需求与长远需要,“全面规划,系统培养各类人才,充分形成人成其才、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3]

刘佛年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学贯中西,一心想着报效祖国,忧心国家的人才培养,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型代表。他是一个时代标杆性的人物,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1]金一鸣.刘佛年教育文集[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刘铁芳.学校教育学[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张晓田.科学人才观的创新意蕴与现实启迪[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5):22-24.

猜你喜欢
尖子人才观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赶牛
满族文学(2021年6期)2021-11-08 11:13:48
尖子坐抛物线及其几何性质拔高训练答案与提示
技巧啦啦操中尖子出现的心理障碍及训练方法的研究
体育风尚(2021年4期)2021-01-07 13:06:54
高校教学中技巧啦啦操运动员难度动作保护能力培养探析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龚自珍的人才观
学习月刊(2015年23期)2015-07-09 05:42:08
以多元人才观为引导,深化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