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伟 许宗华
信息时代教师成长共同体研究
●焦 伟 许宗华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始于个人的努力,得益于团队的合作与交流,并最终实现于教师共同体专业成长。在知识更新如此频繁的现代社会,单纯依靠个体的力量,教师将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作为教师群体,要想获得个体与群体的共同发展,必须借助于设计良好的教师成长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中,教师们可以组建成长共同体,分享体验,交流思想,舒放教师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积聚的压力,最终促进自身与团体的共同成长。若教师能够经常对自我成长进行反思,教师则会不断达到心理的超越和人格完善。
教师共同体;专业成长;教师学习
群体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不可缺少的前提和条件,当下的社会尤其需要一个再群体化的过程。[1]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比社会上的其他个体更需要关怀和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彼此互相关心,携手成长为良性运转的教师共同体。
(一)教师成长的阶段性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有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性。20世纪70年代末,休伯曼等人针对教师职业发展周期中每一个时期的主题和特点,对教师在各阶段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产生的不同态度与方法对教师职业周期进行了划分。[2]教师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他们会从思想上不断认可自身的职业,掌握一定的教学艺术或技巧,在关注教学过程外,开始关注自己的教育对象,关注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当然,不可否认,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肯定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性。但是,教师所处职业生涯的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自然也会不同,专业成长的主要动机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职业成长的阶段性是教育管理者应予以关注的问题。
(二)教师成长是教师自我建构的过程
事实上,知识不仅仅是人们对现实的物质世界的反映,它还是人们对外在客观世界的一种理解或假设。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已有知识不能被简单地提取出来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是需要人们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进行论证。也就是说需要人们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组织,或者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创新。知识只有被个体真正理解,并内化为个体自己的认识,这时知识才会产生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而这种理解必须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学习体验,或身体力行才行较好地予以架构,整个理解与建构过程更多地取决于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在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交往生活的重要的一分子。这种生活与思维方式的变化致使传统的学习、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这种变化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结果。其中之一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的学习必然是他们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的成长也自然是来自一种内发的动力,从而形成教师积极主动成长的态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成长是个人自我塑造的结果,或者说是一种内烁的过程。这种内烁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反省和悟践。而这种反省和悟践也需要借助各种外在力量和共同体的互相帮助。现代信息技术则为教师的自然成长提供了富饶的土壤。
(一)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构建
教师成长共同体可以使教师畅通无阻地分享成长的成功喜悦与问题困惑,在这里,他们可以从对方身上或整个群体学会如何用主动积极的态度找到解决和缓解自身问题的方法。
1.建立共同愿景,实现教师群体成长与完善
一个学校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在教师群体是否有一个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景。建立共同愿景首先需要了解每个成员个人的发展愿景,在综合个人愿景的基础上,组织才能产生合理而可靠的共同愿景。对教师个体而言,则要在考虑自己个人愿景的同时,还要与群体的共同愿景相契合,而不是一意孤行地坚持自己的愿景。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共同体中有组织者和领导者,通过组织者或领导者的协调与沟通,逐步形成对全体教师有号召力的理想与目标。没有感召力的共同愿景只能是无效的、零散的愿景,是没有基石作铺垫的,最终势必会影响到每一位教师个人愿景的实现。教师成长共同体中,每个人在促进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中,也应该具有不断自我超越的个人愿景。因为学校共同愿景和教师个人愿景是不矛盾的,相反却是协同促进的,最终必然会促使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这个共赢的过程,理想的效果是共同愿景变成了个人愿景的自然延伸。个体在不断激发个人潜能的过程中,使团体力量也同时获得了提高,这才是真正做到整体和谐、互助。
2.支持教师团体中的自我超越与完善
团体学习是组织中个体彼此协调一致并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建立在成员间心理上的彼此相容基础上的,为实现“共同愿景”这一目标而运作的。团体要营造一种支持性的组织氛围,鼓励成员进行自我激励与发展,并指导个体学习扩展个人的能力,使成员彼此之间互相补充,以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和愿景。当然,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与现实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共同体要促使这种差距在个体之间产生创造性的、积极的张力。如果学习型组织不能支持生活中每一个个体的自我超越,就无法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3]如果共同体不能唤起个人愿景,它就无法形成真正可行的共同愿景,更谈不上实现共同愿景。个体只有具有不断超越的精神力量和冲动,才能使自己的生命富有意义和价值。同时,在这种团体性学习活动中,他也能不断认识自身的完善性与达到它的可能性之间的距离,并积极寻找缩小这种差距的途径和方法。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种教师共同体的学习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二)关注教师外在成长环境建设
1.利用网络共同体,实现教师心智模式的理想转化
“心智模式”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指导我们如何去探究外在的客观世界,以及采取行动的指导思想或图式。一个良好的心智模式是我们共同体所要追求的目标。教师作为教育者,其心智模式是否富有成效,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效,学生的成长,以及教师个体的成长。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反思并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需要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师成长共同体中,组织者需要注意教师外在的学习成长环境与教师内在的学习动机相结合,引导教师把追求持续不断的终身完善作为自主成长的目标。这样的引领,才能使教师成长共同体成为一种真正促使教师发展的组织。它会变成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圈,使得教师的爱好、兴趣、专业发展志向以各自真实的面貌显现出来。也只有在这种内外和谐的环境下,教师才能释放自己的压力,舒展自己的情怀,放心大胆地放飞自己的职业理想与诉求。也只有在这种充满良性运转的教师成长共同体中,才能使教师能切身体会到来自同伴的支持和帮助,并能坦然接受这种来自共同体成员的援助。甚至这种支持与援助的范围还可以不断扩大,扩大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师一起合作,一起设计课程,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们甚至可以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所获得的感受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呈现的过程不仅是老师们情感的释放、思维的提升,教学效果的达成,而且更是自身能力的提高。当教师们看到自己所发表的独特见解得到同行的理解或回应,甚至是建设性的建议时,他们自然就会感受到自己心灵世界与众多心灵世界的融合,自己内心深处的那根弦就会被拨动,发出动人的扣人心弦的美乐。
2.构建学习共享环境,发挥潜在的团体智慧
共同体只有拥有更多的会学习的成员,才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性的、有发展潜力的组织。同时,共同体也要倡导个性化的学习,这样共同体中就会出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模式,成员之间也会处于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状态之中。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指出教师团结的重要性。在共同体中,个人成长的速度与效果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是无可比拟的。胡塞尔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自我”,但这种自我不是与客体、他者相对立的存在,而是与客体、他者相融、相依的存在。教师只有将自我与他我、个体与群体、共同愿景与个人愿景结合,并使其协调一致起来,才能最终获得和谐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1]王海英.儿童共同体的建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14.
[2]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8-249.
[3][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练[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354.
(责任编辑:金传宝)
焦 伟/枣庄职业学院 许宗华/枣庄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