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校园防灾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5-03-31 06:53兰俊丽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灾害

●兰俊丽

提升校园防灾教育实效性研究*

●兰俊丽

校园防灾教育是防灾教育的基础。当前我国校园防灾教育存在着实效性不高的情况。本文首先指出了校园防灾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对我国校园防灾教育开展情况进行阐述和分析,从防灾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创建纵向防灾教育链模式、营造校园防灾文化、推动防灾教育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启动防灾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提升校园防灾教育实效性提出建议。

防灾教育;校园;实效性

我国是灾难多发国家。近些年,各种类型的灾害频发,给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综合防灾减灾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核心内容。在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中,防灾教育以及依托各级各类学校对在校生开展防灾教育的重要性日加凸显。

一、实施校园防灾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进展,我国减灾对策理念逐步从“减轻灾害”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逐步将“减少潜在风险因素、培养减灾意识”作为未来减灾的优先建设领域。在全社会各个领域开展深入的防灾教育逐步成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环节。学校是防灾知识教育的主课堂,发展学校防灾教育,通过学校常规、系统教学,使在校学生养成灾患意识、掌握防灾减灾技能,并由他们向家庭和社会传播防灾减灾知识、能力,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灾害意识和防灾素养。在校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和建设者,他们的灾害意识水平将代表未来国家的整体灾害意识水平。加强、完善我国校园防灾教育、意识培养、能力训练,通过灾害宣传教育、灾害预案演练,不断提升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强化能力,提高减灾技能,在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中有着基础性作用。

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校园防灾教育的开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日本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长期将防灾教育列入小学生教育课程,出版专门教材。美国积极依托教育事业、多渠道促进本国的防灾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提高防灾减灾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在高等院校开设多学科相结合的减灾专业,对灾害管理等领域进行研究并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员。

二、我国校园防灾教育开展情况

近些年,国家减灾委、教育部等部门多次组织活动,将防灾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环节,逐步构建专题宣传教育活动与日常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2011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提出,把防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采取不同形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演练计划和保障措施,根据当地易发自然灾害,有针对性地组织师生进行演练,强化紧急疏散、灾害救助、逃生自救及生存训练等专题演练。[1]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各类学校大多利用校内电视、广播、板报、橱窗、网络等各种媒体,举行专题讲座、组织观看录像;组织安全主题会、国旗下讲话;开展知识竞赛、安全征文、安全图片展;发放安全手册、安全手抄报;制作网站专栏、宣传板、条幅、宣传单、安全倡议书;参观博物馆、组织应急演练等。高校防灾教育形式更加多样,主要包括防灾演练、讲座、培训、校内宣传活动、灾区考察等。

当前我国校园防灾教育虽然形式多样,但是缺乏系统性、呈现非常态化,包括“防灾减灾日”、“消防日”、“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等活动,往往形式多于实质内容,效果有限。国内几次大地震过后,学校的减灾、防灾教育受到重视,但很快就会出现松懈、搞形式、走过场的情况。有的城市小学认真搞防灾教育、训练的占到了八成,而一到中学就不那么认真了,尤其是高中,有的学校连形式都不走。[2]在一份对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5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大学生的灾害感知总体水平偏低,虽然有一定的减灾意识,但存在明显的灾害基础知识不足,减灾行为不正确等问题,反映出大学生对灾害问题了解不足,不具备基本的防灾、减灾能力。调查还显示,大学生获得灾害及减灾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是电视、网络、书本和报刊,学校教育排在最后一位。[3]2003年11月24日,发生在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的大火,我国有11名留学生命丧火海,而同在一座楼里的几十名日本学生因为从小就受到防灾教育而全部存活,这样的结果令人警醒。

我国校园防灾教育未能纳入现有教育体系,既缺乏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制定不同教育内容,也缺乏针对不同地区的灾害防范特殊性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特殊教学内容。防灾教育理论研究和专业教育人员也严重缺失。在校学生灾害意识单薄,防灾意识不足、防灾逃生和自救互救的技能较差,说明我国校园防灾教育实际效果不佳,实效性差。

三、提高校园防灾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全面提升校园防灾教育水平,使防灾教育落到实处,既需要从学科建设、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着手,形成完整的防灾教育体系,又应该创新和丰富防灾教育的载体和形式,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防灾文化氛围,加强防灾教育理论和人才建设,确保防灾教育收到实效。抓好了校园防灾教育这项基础性工作,全民灾害意识必然得到强化,为全民防灾奠定牢靠的思想基础。[4]

首先,应将防灾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中。我国防灾教育尚未纳入现有教育体系,没有建立教学目标、考核标准等。各级教育部门虽然对学校安全管理和教育有相关规定,但无论管理要求还是课程标准都没有明确提出防灾教育的概念和理念,更没有对于实施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国家需要通过相应的法规,明确将灾害知识和自救、互救等技能列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必要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防灾教育概念,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意识等教学目标中增加对防灾意识、减灾能力的要求,将形成灾害意识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在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增加有关标准。配备具备相应防灾减灾知识的师资,通过硬性规定必要的课时,并作为评价实施素质教育程度的考核指标。当前防灾教育教材最常用的是指导学生阅读安全规则和读本,联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等,实际演练非常少。[5]应引进和开发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防灾教育教材。

其次,注重创建纵向防灾教育链模式,形成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和职业教育的长期防灾教育链模式。教育作为一种双方行为,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结合防灾的学科特点和认知心理学有关思维发展的规律,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向他们传授不同的防灾技能。[6]不同年龄阶段的防灾教育应当分工明确,层层递进,相互衔接,各有偏重,避免教育内容的重复和低水平徘徊。应充分考虑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符合各阶段学生特征的教育内容和方式,逐步将学生的对防灾教育的认知水平由初级的灾害知识技能掌握提升为公民减灾能力与意识的培养。

第三,将防灾减灾作为营造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创建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活动过程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防灾自救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防灾减灾节(周)等常规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校外防灾教育活动,使灾患意识和减灾技能成为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重要部分。

第四,积极推动防灾教育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防灾教育的理论研究是实践的基础,包括防灾教育理论机制研究、教材与教育方法开发、教育效果评价等,也包括防灾教育支持领域的研究,防灾教育教师培育研究、教育场馆建设研究、灾害意识培养研究、科技手段在防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推动防灾教育理论创新和建设。

第五,逐步启动防灾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我国学校教育中没有独立的防灾教育课程,因此也没有相应的专业师资人员。应该在师范院校及有关院校中,逐步开展适应防灾教育的师资人才培养。防灾教育师资人才应具备教育学、灾害学、地理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知识,并具有防灾、减灾、个人防护、应对暴力、心理健康咨询等基本技能。

[1]蒋树声.防灾减灾与社会管理创新[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148.

[2]陈宝泉.防灾教育要应急更要常态化[N].中国教育报,2011-03-27(001).

[3]谌丽,陈思,冯科.大学生灾害感知水平调查于防灾教育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7(2).

[4]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防灾减灾文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28.

[5]张黎.应把防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N].学习时报,2010-01-18(006).

[6]李旭,尹宁.防灾教育对防灾意识形成的影响——中日对比考察研究[J].天府新论,2013(3).

(责任编辑:金传宝)

本文为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北京市防灾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120124。

兰俊丽/河北省廊坊市防灾科技学院,副教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