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政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住我院进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的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穿刺前与穿刺后72h的血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计数、APACHE评分以及穿刺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有效穿刺后,患者血胆红素、白细胞计数、APACHE评分均显著降低,与穿刺前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谷丙转氨酶却无明显变化,与穿刺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穿刺治疗的治愈率为65.5%,并发症的病发率为24.0%,无死亡现象发生。结论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上具有显著疗效,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而且还降低了并发症的病发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5+1【文献标识码】B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急腹症,病变以胰腺实质出血、坏死为特征,可合并感染而形成胰腺或胰周脓肿。其发病率大约占急性胰腺炎总数的10%~20%,致死率至少为30%。本文通过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术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院就诊且被确诊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排除经肝胆穿刺禁忌且家属拒绝行外科手术治疗者,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0.3±2.1)岁,胆源性胰腺炎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各9例,合并低位胆道梗阻7例,合并胆总管末端结石与末端实性点位性病变各2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常规检查;其次根据检查结果给予非手术支持治疗,包括肠胃减压、抑制胰酶分泌、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及离子紊乱、抗炎等;最后在确认患者凝血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给予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具体方法:(1)采用Aloka-4000型穿刺引导超声仪做好引导准备,将其探头频率设置为3~6MHz,并以无菌贴膜包裹住探头,最后安装于穿刺架上;(2)取患者左侧卧位或平卧位,以右肋间作为穿刺点位,并使用碘伏对术野进行消毒;(3)向患者局部位置注射1%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在需要进行穿刺的部位作大约3mm的切口,在超声仪的引导下,确认穿刺路径,在胆囊颈部部位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中,患者还应适当控制好呼吸频率,进针应按预定路径匀速进入,当进针靠近胆囊床时,患者应屏住呼吸,快速进针至胆囊床中部位置上,并刺入胆囊腔;(4)完成进针后,将针芯拔出,抽吸至胆汁溢出,为有效防止进针滑脱胆囊腔,可把猪尾管向胆囊内推进大约3~5cm,并将其固定于患者的皮肤表面;重复上述类似操作,成功穿刺置管于胰腺内或胰周渗出性积液内;(5)将引流袋连接好后准备引流,一般情况下,引流时间大约为10~12h,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引流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此外,患者在穿刺6h内,不可进食,穿刺成功后至少需卧床休息72h[1]~[2]。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穿刺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以±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以t进行检验,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比较
穿刺72h后患者的血胆红素、白细胞计数以及APACHE评分较穿刺前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穿刺前后的数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穿刺后的谷丙转氨酶与穿刺前却无明显变化(P>0.05),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夏洪海,陈东.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03):58-60
[2]王爱飞,卢莹,麻志兰.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1):56-58
[3]刘珺,刘煌辉,童琼娟.肝脏CT值测定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6):98-102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住我院进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的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穿刺前与穿刺后72h的血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计数、APACHE评分以及穿刺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有效穿刺后,患者血胆红素、白细胞计数、APACHE评分均显著降低,与穿刺前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谷丙转氨酶却无明显变化,与穿刺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穿刺治疗的治愈率为65.5%,并发症的病发率为24.0%,无死亡现象发生。结论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上具有显著疗效,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而且还降低了并发症的病发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5+1【文献标识码】B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急腹症,病变以胰腺实质出血、坏死为特征,可合并感染而形成胰腺或胰周脓肿。其发病率大约占急性胰腺炎总数的10%~20%,致死率至少为30%。本文通过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术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院就诊且被确诊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排除经肝胆穿刺禁忌且家属拒绝行外科手术治疗者,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0.3±2.1)岁,胆源性胰腺炎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各9例,合并低位胆道梗阻7例,合并胆总管末端结石与末端实性点位性病变各2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常规检查;其次根据检查结果给予非手术支持治疗,包括肠胃减压、抑制胰酶分泌、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及离子紊乱、抗炎等;最后在确认患者凝血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给予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具体方法:(1)采用Aloka-4000型穿刺引导超声仪做好引导准备,将其探头频率设置为3~6MHz,并以无菌贴膜包裹住探头,最后安装于穿刺架上;(2)取患者左侧卧位或平卧位,以右肋间作为穿刺点位,并使用碘伏对术野进行消毒;(3)向患者局部位置注射1%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在需要进行穿刺的部位作大约3mm的切口,在超声仪的引导下,确认穿刺路径,在胆囊颈部部位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中,患者还应适当控制好呼吸频率,进针应按预定路径匀速进入,当进针靠近胆囊床时,患者应屏住呼吸,快速进针至胆囊床中部位置上,并刺入胆囊腔;(4)完成进针后,将针芯拔出,抽吸至胆汁溢出,为有效防止进针滑脱胆囊腔,可把猪尾管向胆囊内推进大约3~5cm,并将其固定于患者的皮肤表面;重复上述类似操作,成功穿刺置管于胰腺内或胰周渗出性积液内;(5)将引流袋连接好后准备引流,一般情况下,引流时间大约为10~12h,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引流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此外,患者在穿刺6h内,不可进食,穿刺成功后至少需卧床休息72h[1]~[2]。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穿刺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以±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以t进行检验,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比较
穿刺72h后患者的血胆红素、白细胞计数以及APACHE评分较穿刺前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穿刺前后的数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穿刺后的谷丙转氨酶与穿刺前却无明显变化(P>0.05),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夏洪海,陈东.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03):58-60
[2]王爱飞,卢莹,麻志兰.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1):56-58
[3]刘珺,刘煌辉,童琼娟.肝脏CT值测定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6):98-102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住我院进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的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穿刺前与穿刺后72h的血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计数、APACHE评分以及穿刺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有效穿刺后,患者血胆红素、白细胞计数、APACHE评分均显著降低,与穿刺前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谷丙转氨酶却无明显变化,与穿刺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穿刺治疗的治愈率为65.5%,并发症的病发率为24.0%,无死亡现象发生。结论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上具有显著疗效,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而且还降低了并发症的病发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5+1【文献标识码】B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急腹症,病变以胰腺实质出血、坏死为特征,可合并感染而形成胰腺或胰周脓肿。其发病率大约占急性胰腺炎总数的10%~20%,致死率至少为30%。本文通过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术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院就诊且被确诊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排除经肝胆穿刺禁忌且家属拒绝行外科手术治疗者,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0.3±2.1)岁,胆源性胰腺炎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各9例,合并低位胆道梗阻7例,合并胆总管末端结石与末端实性点位性病变各2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常规检查;其次根据检查结果给予非手术支持治疗,包括肠胃减压、抑制胰酶分泌、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及离子紊乱、抗炎等;最后在确认患者凝血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给予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具体方法:(1)采用Aloka-4000型穿刺引导超声仪做好引导准备,将其探头频率设置为3~6MHz,并以无菌贴膜包裹住探头,最后安装于穿刺架上;(2)取患者左侧卧位或平卧位,以右肋间作为穿刺点位,并使用碘伏对术野进行消毒;(3)向患者局部位置注射1%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在需要进行穿刺的部位作大约3mm的切口,在超声仪的引导下,确认穿刺路径,在胆囊颈部部位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中,患者还应适当控制好呼吸频率,进针应按预定路径匀速进入,当进针靠近胆囊床时,患者应屏住呼吸,快速进针至胆囊床中部位置上,并刺入胆囊腔;(4)完成进针后,将针芯拔出,抽吸至胆汁溢出,为有效防止进针滑脱胆囊腔,可把猪尾管向胆囊内推进大约3~5cm,并将其固定于患者的皮肤表面;重复上述类似操作,成功穿刺置管于胰腺内或胰周渗出性积液内;(5)将引流袋连接好后准备引流,一般情况下,引流时间大约为10~12h,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引流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此外,患者在穿刺6h内,不可进食,穿刺成功后至少需卧床休息72h[1]~[2]。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穿刺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以±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以t进行检验,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比较
穿刺72h后患者的血胆红素、白细胞计数以及APACHE评分较穿刺前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穿刺前后的数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穿刺后的谷丙转氨酶与穿刺前却无明显变化(P>0.05),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夏洪海,陈东.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03):58-60
[2]王爱飞,卢莹,麻志兰.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1):56-58
[3]刘珺,刘煌辉,童琼娟.肝脏CT值测定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6):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