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主岭市八屋镇中心小学校 唐红红
如何营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吉林省公主岭市八屋镇中心小学校 唐红红
现阶段的小学教学活动更加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文意识,关注学生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的成长,促进学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 语文 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他们的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障。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语文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打造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
1.关注对学生学习心态的调控
优秀的教师教学能力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心态的把控能力,良好的心态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教案进行充分准备。针对课堂教学的需求,教师要科学地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设计,让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更加合理、过程更加清晰、内容更加适度、方法更加恰当,并且可以更好地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尽快走入课堂教学状态中,以多种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知来自教师的教学热情,师生共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教得用心,学生学得用心,这样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2.引导和促进对学生心智的开发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心智的开发,创新教学理念和手段,利用更多先进的教学辅助技术,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和有效。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关注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情趣得到更好的激发。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上,教师要把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尺度,避免喧宾夺主。
3.提高教学过程的艺术性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研究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整体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过程的艺术性。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把握和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活动的活动力和效果。课堂教学活动中,良好的课堂氛围的构建离不开教师高水平的教学能力。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并且研究先进的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欲望,让学生对于课堂知识进行大胆质疑和主动、独立的思考。另外,教师也要注意自身言行,在课堂教学氛围中给予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一改以往教学中刻板、固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幽默的语言打破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严肃死板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有意思的内容,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愉悦。幽默的语言可以提高教师的语言感染力,让学生情绪受到激发和引导,学生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思考当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保证,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得到增长。
4.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应该追求和关注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与教师耐心沟通和交流,对于教师敞开心扉,认同教师,并且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中讨论活动的开展比重,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交流,并且通过不断的讨论和学习让学生真正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懂得学习。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多种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再进行相应讨论发言。在别人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意识,让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生也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这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成长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5.创新和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他们对于外界事物和环境有着很大兴趣,语文学习过程也是如此。针对这方面的特点,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引入辩论、游戏以及比赛等不同形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游戏需求。例如,通过猜谜的形式,学生在识字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常规教学方式不能企及的。多种分组学习、小组竞赛模式的运用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协作精神,又造就了学生竞争意识,在互相帮助中,学生轻松愉快,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成了学生的快乐享受。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学生心智不成熟,学习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关注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和落实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发展和成长,从而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1]林 萍.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J].小学教学参考,2011
[2]申粉鱼.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J].学周刊,2011
[3]高 雪.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才之路,2011
ISSN2095-6711/Z01-2015-1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