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全民阅读要有新思维

2015-03-30 08:55易图强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全民读书

易图强

(湖南师范大学,410081)

推广全民阅读要有新思维

易图强

(湖南师范大学,410081)

关于“全民阅读”的解读以及促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方面至今仍然存在某些认识上的误区、偏见乃至错误的做法。全面、准确、与时俱进地认识全民阅读,必须充分发挥公务员、商务人士在全民阅读中的表率与引导作用,同时,创造尊重阅读、实现阅读价值的社会环境,这是提升全民阅读兴趣的内在驱动力。

全民阅读;阅读推广;官员荐书;阅读动力

我国尽管有着悠久的爱好阅读的优良传统,但当下盛行的全民阅读的理念发轫于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我国政府提倡全民读书始于1997年,真正大规模组织全国性全民阅读活动始于2006年。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时至今日,我国全民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很遗憾地发现,在怎样认识“全民阅读”和如何促进全民阅读方面,至今仍然存在某些认识上的误区、偏见乃至错误的做法。笔者不揣冒昧,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1 全面、准确、与时俱进地认识“全民阅读”

在全面梳理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倾向:把全民阅读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例如,《倡导全民阅读 走向阅读社会——论阅读的重要性》一文的主标题要求专门讨论全民阅读的重要性,而副标题与文章的实际内容却泛谈阅读的重要性;[1]《“全民阅读”的拓展与公共图书馆的导读使命》一文单列一部分专门讨论阅读的三个重要性:民族强大的后盾;青少年的心灵鸡汤;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2]其中后两个显然是泛谈阅读的意义。诸如此类将“全民阅读”与“阅读”混为一谈的逻辑错误时常见于全民阅读论著中。

如何理解全民阅读,不只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为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理念,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片面地、错误地认识全民阅读,必然阻碍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顺利开展。

笔者以为,比较而言,阅读指向个体或某一个群体,而全民阅读指向全体国民。认识全民阅读的意义,必须着眼于全局、整体,必须站在全社会、国家、民族的认识高度之上,而不能只着眼于个体、局部,不能停留在泛谈阅读的一般性价值的层面。从阅读的主体来看,全民阅读是相对于个体阅读、精英阅读而言的,主要指社会阅读、大众阅读,强调阅读的国民性、公共性。阅读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微观层次,即个体阅读;二是中观层次,包括家庭阅读、校园阅读、企业阅读、机关阅读、团体阅读等各种组织的阅读;三是宏观层次,指全民阅读。这三者之间具有递进的关系:全民阅读由各种组织的阅读构成,各种组织的阅读又必须通过个体阅读才能实现。全民阅读虽然最终要落实到个体阅读,但全民阅读显然不是个体阅读的简单相加,它追求的是1+1>2的系统效应。而且,从全民阅读的视角来看,各种组织的阅读也有现代与传统之分。例如,家庭阅读存在于人类阅读的整个历史长河里,但当今全民阅读视野下的家庭阅读有一个重大变化——特别强调亲子阅读。

从国际社会以及我国全民阅读推广的过程乃至阅读的整个历史来看,“全民阅读”是一个具有浓郁现代意义的时尚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全民阅读与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阅读主要是指读书人、知识分子(以阅读为职业的人)的阅读,而全民阅读强调读书人、知识分子以外的人(公务员、企业家、商人、工人、农民、军人等)的阅读;传统阅读主要指精英人物、主流人群的阅读,而全民阅读侧重普通民众、弱势群体(农民工、下岗职工、残疾人等)的阅读;传统阅读主要是指接受学校教育、以读书为人生任务阶段的阅读,而全民阅读强调人生一辈子都需要阅读,提倡终身阅读。换句话说,全民阅读既指儿童、少年、青年阅读,又指中年人、老年人阅读;既指求学阶段的阅读,又指从业阶段的阅读。

因此,必须把现代意义上的、源自西方的全民阅读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阅读区分开来。二者不仅在阅读主体、层次上有不同的侧重点,而且在阅读的文本、载体的选择上也有差异。传统的阅读既然主要是指读书人、精英分子的阅读,因而阅读的文本主要是名著、经典,而现代的全民阅读首先指向大众、普通民众,因而不应该也无法要求他们必须阅读名著、经典。名著、经典在全民阅读的文本选择中所具有的崇高地位和重大意义毋庸讳言,然而,它只是全民阅读的文本选择之一。现有的全民阅读推广与全民阅读研究普遍存在一种倾向:高度重视名著、经典阅读的重要性,无视或漠视其他文本阅读的作用;注重对名著、经典的推荐、导读,以至于淹没了对其他阅读文本的介绍、引导。这是将全民阅读仅仅理解为知识分子阅读、精英阅读的反映,是没有认识到全民阅读与传统阅读存在区别的体现。推广全民阅读,千万不能忘记普通民众是主要的推广对象,他们的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需求、阅读方式显然有别于知识分子等精英人群。

较之于名著、经典,畅销书与全民阅读在逻辑上具有更加紧密的关系。全民阅读不是个体的阅读行为,而是国民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群体性的阅读行为。全民阅读强调的是各个阶层、各个团体的群众性阅读活动,而畅销书阅读是典型的群体阅读、公共阅读。与名著、经典阅读相比,畅销书阅读突破了个体的局限,在全社会产生了一呼百应的阅读效果,把阅读对个体的作用、影响扩大到整个社会、整个民族和整个国家,这与全民阅读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优秀畅销书也应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文本。如此看来,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不仅要编制名著、经典推荐书目并予以导读,而且要编制优秀畅销书推荐书目并进行导读。

现有的全民阅读推广与全民阅读研究还普遍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将阅读仅仅理解成纸质阅读。考察我国全民阅读活动的进程就会发现,全民阅读理念的引进与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发展过程正是大众媒体,尤其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迅速崛起并日益普及的时候。也就是说,从阅读的媒介、载体来看,当下流行的全民阅读是与大众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发达密不可分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在今天,利用新媒体快捷地获得资讯、信息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青少年儿童与新媒体的亲密接触更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阅读学研究泰斗曾祥芹把“阅读”分为读书、阅网、观景,也就是“精读纸本书”“快读电子书”“活读无字书”。[3]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说:“阅读,不论是精读深读,还是泛读浅读,不论是读书读报,还是读图读网,只要是阅读,就是可爱的,就是美丽的。”[4]我深以为然。鉴于互联网上的资讯数量庞大、鱼龙混杂,必须对其加强监管。相关机构可以借鉴编制导读书目的办法,建立专业的数字出版物评论队伍,评选、推荐优秀的阅读网站、阅读频道、阅读社区,正确引导青少年儿童进行网络阅读、移动阅读。

总而言之,“全民阅读”有其特定的内涵与外延,决不可将其等同于一般意义和传统意义上的“阅读”。从阅读的主体来说,全民阅读既包括读书人、知识分子、精英人物的阅读,又包括普通民众、弱势群体的阅读;从阅读的文本来说,全民阅读不仅指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且指通俗普及读物、教材课本、优秀畅销书的阅读;从阅读的媒介、载体来说,全民阅读既指纸质书、报、刊的阅读,又指音像制品、电子书、网络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新型出版物的阅读。一句话,必须全面、准确、与时俱进地认识“全民阅读”。

2 充分发挥公务员、商务人士在全民阅读中的表率与引导作用

各行各业人既是全民阅读推广的对象,又是全民阅读的推广者。建设阅读社会,营造书香中国,既意味着阅读是每位公民的权利,又意味着阅读推广是每位公民的职责。但总有一些人是全民阅读推广的重点对象,也总有一些人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担负着主要职责。就后者而言,图书馆工作者、编辑出版人员、文化教育工作者无疑是推广全民阅读的主要力量,笔者以为,在中国社会环境中,还有比他们更能发挥作用的人士。

中国历来是官本位社会,改革开放以来虽经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洗礼,但敬官、慕官、做官仍然是全社会的普遍心理。这从公务员考试的炙手可热、北大硕士生找了底薪8000多元的工作但因“没能挣大钱、当大官”而被父亲奚落,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重奖考上公务员的青年(考上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奖励6万元,考上广西区直机关公务员奖励3万元,考上桂林市直机关公务员奖励1万元[5])就可见一斑。2002年中共十六大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化,中央与地方党政机关纷纷提出建设“学习型机关”,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领导干部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6]

领导干部多读点书,不仅可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可以润德养廉,还可以起到表率作用。汪洋任重庆市委书记时将《世界是平的》作为“寒假作业”布置给领导干部,使这本书立即火了起来,后来担任广东省委书记时又给省直机关干部和各市党政主要领导推荐阅读《幸福的方法》和《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广东各地对这两本书反应热烈,出版部门迅速加印,紧急发运。[7]有人说“一省委书记带动一省的读者阅读”,这虽然夸大其词,但领导干部带头读书、推荐图书,确实可以发挥示范作用和宣传效果。前总理温家宝的读书心得“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被赫然印在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沉思录》的腰封上,从而使该版本的《沉思录》在半年内畅销20万册,而此前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沉思录》最多印刷不到2万册。[8]总理的推荐让古罗马的哲学著作居然成为了畅销书,这是领导人推动全民阅读的典型反映。

在当今社会,商人尤其是商界名流无疑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深受新生代崇拜的一个偶像群体,是能够左右社会风尚的重要阶层之一。这群人如果整天忙于业务和应酬,满身铜臭味,举止粗俗不堪,那对阅读风气的培育是非常不利的。其实,真正有作为尤其是有大作为的企业家都是爱读书、真读书的人,柳传志、张瑞敏、冯仑、潘石屹等商界名流就是如此。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用三分之一的时间管理公司,三分之一的时间登山下海,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阅读,他最喜欢的书竟然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而且读过无数遍。[9]“在某种意义上说,在当今商业社会,让这些好读书、会读书的商界名流来推广全民阅读,产生的效果反而会强于著名学者、著名作家。”[10]自2010年开始举办书香中国晚会以来,先后聘请了唐国强、谢军、李潘、朱永新、王刚、白岩松、莫言、唐浩明、刘震云担任全民阅读形象大使或代言人,他们当中有作家、主持人、演员、体育冠军、学者兼官员,但就是没有商界名流。在商业社会推广全民阅读,培育阅读氛围,没有理由让那些好读书、会读书的商界名流缺席。

3 从根源上探寻提升全民阅读兴趣的内在驱动力

构建阅读社会,打造书香中国,核心是要让爱好阅读成为全社会的时尚,让全社会形成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的社会风气。为此,必须让读书人、知识分子成为全社会的榜样。如果以读书为职业的知识分子不能发挥示范作用,那么,怎么指望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爱上阅读、爱上读书呢?当今中国社会恰恰在这方面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某大学校友会想加强省城校友的联系,遂打电话征询各校友的兴趣爱好,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小型的聚会活动。联络人打电话问笔者的兴趣爱好,当笔者不假思索地回答:“爱逛书店,喜欢看书。”电话那头一片笑声,那笑声明显含有嘲笑的味道,后来也不再同笔者联系。

网上流传着关于当今中国贫富标准的数据,说年收入3-8万属于穷人,8-15万属于低产,15-30万属于中产。如果这个数据准确,那么,笔者所在学院(属于笔者所在大学经济效益最好的三个学院之一)的不少老师属于穷人,绝大多数教授属于低产,只有个别教授属于中产;从笔者所在大学的整体情况来看,按此标准,大多数老师属于穷人。试问,以阅读、读书为职业的高级知识分子整体上属于穷人(更别说成为中产阶级),那么,这个社会还会有多少人向往读书、爱好阅读呢?诚如余波先生所言:“如果一个社会不能为一个好读书、爱读书的人提供一个机会均等、心态平和的环境,则读书的价值必然受到怀疑;如果在一个社会中读书的价值普遍受到怀疑且可能受到无端的嘲讽,则公众阅读的热情必然下降,造成的恶果就是世风也随之堪虞了。”[11]

必须从社会心理的层面思考全民阅读热情衰退的原因,从而从根源上探寻提升全民阅读兴趣的内在驱动力。我国素有耕读传家、崇尚书香门第的传统,推广全民阅读本应不是什么难事,但如今却成了难事,需要倾全社会之力来宣传之、发动之,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归根结底,是人们的心灵出了问题,是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扭曲,是世风与士风出现了弊端。在当今商业社会、功利社会、娱乐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相信:读书有用、知识有用。十年寒窗比不上有个富爸爸、官爸爸,以书为伴赶不上以酒为伴,数载著书一本反而倒贴数万元,潜心研究几十年还不如一夜放歌一曲,生活的逻辑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很难认可书本的逻辑。人们怀念20世纪80年代的书桌,留恋那个激情洋溢的阅读岁月,本质上是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呼唤,是对知识分子、文化人、读书人所拥有的崇高尊严、体面的呼唤。

在当今中国社会,培育以读书为荣的社会风尚十分紧迫。说到底,要让知识升值,要让读书人活得有尊严,要切实提高知识分子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必须从根本抓起,这个根本就是要真正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一定要让大多数读书人、知识分子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物质生活。否则,就无法彰显和发挥知识分子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积极示范作用,倡导全民阅读就只能成为倡导者的一厢情愿,阅读也只能成为以阅读为业者的自娱自乐,而不能成为整个民族、国家的时尚。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笔者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让以易中天、于丹、王立群为代表的大学教授们成为公众人物、学术明星、千万富翁的正面作用。

有专家指出国民阅读有三大尴尬:最该读书的时候没人读书、最该读书的人不读书、最该读的书没人读。[12]不设法扭转这种状况,梦想人人读书、个个读书就只能是梦想。集官员、学者于一身的朱永新建议领导干部要“少一点烟酒味,多一些书卷气”。[13]王充闾先生也主张“领导干部要有一点书卷气”。[14]如果领导干部大多是儒官,如果商界名流大多是儒商,如果读书人、知识分子真正成为大多数人羡慕的人群,那么,在这些中坚力量、成功人士、民众偶像、精英阶层的示范与熏陶之下,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家单位、一座城市、一个省(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阅读风气就会渐渐养成。

[1]王艳文.倡导全民阅读 走向阅读社会——论阅读的重要性[J].小说评论,2011,(5):197.

[2]王桂平.“全民阅读”的拓展与公共图书馆的导读使命[J].图书馆杂志,2010,(1):95.

[3]曾祥芹.《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122.

[4]王余光.阅读的个性、文化性与社会性[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1):2.

[5]唐晓燕.广西恭城重奖公务员考生考上中直机关奖6万[EB/OL].http://news.qq.com/a/20100103/000946.htm,2010-01-03.

[6]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9年5月13日)[J].中国乡镇企业,2009,(7):7.

[7]潘启雯.党政官员荐书的示范作用有多大[N].中国图书商报,2011-04-26(W01).

[8]江 凌.整合经典:从《沉思录》到“科学元典”系列看图书选题创新[J].中国编辑,2008,(5):17-18.

[9]臧永清.推动全民阅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出版广角,2013,(8):13.

[10]易图强.全民阅读研究的量化分析与研究建言[J].图书情报知识,2014,(6):125.

[11]余 波.全民阅读的社会学考量[J].中国出版,2007,(4):1.

[12]慕毅飞.走出国民阅读的三大尴尬[N].中国文化报,2006-09-06(001).

[13]朱永新.少一点烟酒味,多一些书卷气[J].人民论坛,2007,(12):18.

[14]王充闾.领导干部要有一点书卷气[J].求是,2013,(10):48.

(责任编辑:朱爱瑜)

A new thinking mode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nationwide reading

YI Tu-qiang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

About the concept that th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nationwide reading can promote the nationwide reading activities,people still have some misunderstanding,prejudice and even wrong practices so far.To omprehensively,accurately and timely acquaint and promote the nationwide reading,we ought to give the full play of the guiding role of civil servants(especially the leaders),business people(especially business celebrities),to explore a inner drive that can improve the public's reading interest from the head-source,to let intellectuals who take reading as the occupation can really live a enviable and happy life,so as to demonstrate and exert their positive,exemplary role in the nationwide reading.

nationwide reading;reading promotion;book-recommendation by officials;reading motivation

G252.17

A

1006-1525(2015)06-0054-05

易图强,男,博士,副教授。

2015-07-30

猜你喜欢
全民读书
全民·爱·阅读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可持续全民医保
我们一起读书吧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全民阅读”,读出了什么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