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发展问题与对策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刘皓,王开胜
(石河子大学,832003)
摘要:文章针对石河子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策略,以期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信息伦理;新疆地区高校
中图分类号:G252
作者简介:刘皓,女,馆员。
收稿日期:2014-10-24
The problems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attainments
of minority stud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Taking the library of Shihez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U Hao, WANG Kai-sheng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832003, China)
Abstract:Target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minority students, this article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works out some tactic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to the cultiv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attainments of minority students.
Key words: minority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countermeasure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也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新疆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入高校深造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也在快速增加。由于受到当地习俗、宗教和语言等因素和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多选择在本地区就业,他们双语能力优势明显,思想较独立,见识较广,因而会成为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思想和行动的引导者。因此,在新疆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关乎新疆未来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本研究以笔者所在的石河子大学为例,通过文献研究、访谈、观察、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方法,探索当前新疆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旨在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
1石河子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发展问题
1.1 语言障碍
当前,我国国内网站数量和信息数量巨大,并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然而,少数民族语言的网站却发展滞后,网站数量少,信息的容量小,服务种类单一,与汉语网站的蓬勃发展形成巨大的反差。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行信息查阅和获取时,还必须浏览汉语的相关网站。即便他们经过一定的双语学习、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但语言依然是其信息能力学习、培养和信息获取中难以完全克服和跨越的障碍。
1.2 教育模式障碍
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巨大。小学、中学教育主要围绕着中考、高考等展开,信息素养教育的重任往往要延迟或转移到高等院校。而在新疆地区,甚至很多高等教育基本上还是一种应试教育,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受到忽视,得不到具体的落实。从调查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对信息的运用、对信息素养的认知、对信息的处理、对信息软件的应用等方面的表现来看,他们的信息素养很不理想。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相对较弱。
1.3 信息伦理障碍
我国规范信息活动的道德伦理体系尚不健全,因而使广大网民很容易出现信息伦理弱化等现象,出现媒体判断力偏差。在这个由人类自身主导的信息活动中,信息伦理是调节信息生产者、加工者、传递者及其使用者之间行为规范标准的总和。信息伦理可以对信息能力的发挥和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其在信息素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调查中发现,一半以上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示可以自觉抵制网络中各种不良信息,不浏览不健康网站,认为这类信息和网站应受到伦理道德和相关法规的制约;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会登陆并浏览这些不良网站。
2石河子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对策
2.1 增强汉语水平,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建设
首先,加强双语教育。双语教学是为了强化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说写汉语的能力和直接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从而使其能更有效地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信息的查询以及同汉族人进行日常的交流。由于新疆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殊,不仅要加强大学期间的双语教育,更需要政府加强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双语教学,使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熟练掌握和运用汉语。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还应通过到其它高校进修或通过网络来学习和借鉴双语教学成果,学习其科学的、新颖的理念和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思想。
其次,加大双语网站、文献库和相关专业的媒体建设。这样不仅可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借以更好地理解信息,还可以增强其接受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高校应加强汉语教学力度, 加强双语文献、双语媒体等网络信息平台的设计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尤其是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运用自己的双语优势和较高的信息素养,解决新疆社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在民族文化创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2 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教育和科研中
信息素养是一定时间累积的结果,而不是任何一门独立学科的学习目标或学习结果。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差,高校更加需要把信息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之中。在学生进入高校时,信息素养教育就应该展开,不仅要深入到学生所学专业来开展,还要渗透到学生的业余活动、日常生活中,使其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生随时随处地接触到信息及技能,信息素养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对于接受信息能力较差和较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应该从预科班时就让他们接触电脑和网络,循序渐进,有效避免进入大学一年级时对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无法接受和理解。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课程、教学相整合方面更是相当成功,这为我国这方面的教育探索指明了方向。我国类似的探索研究和尝试,也将会持续推动高校在教育思想、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环节的变革。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如果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素养教育就必须同其所学的专业课程或公共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不同专业可根据专业教育的需求开展多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并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贯穿始终。此外,也应鼓励学生同有科研课题的老师多多交流,进而参与到其专业的科研活动中。通过科研活动,他们不仅可以将在课堂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里面,还可以结合所学专业,获得对科研和自己有用的信息,从而对信息素养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也是培养其信息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2.3 加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对信息的正确思想认识
高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其职责就应该包含了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但目前我国还未有相关的课程。因此,当前的重要任务是要编写出版符合我国实情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教材,高校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编写。高校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要使大学生学习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加强自身的网络道德意识。这就要求教育者对广大在校学生进行信息和网络道德规范、网络安全、网络的相关法规等方面的教育。
其次,要提升高校校园网络管理水平,加大相应的管理力度。高校应利用自身人才和技术的优势,与时俱进,加强对校园网的相关硬件设备和软件及时必要的维护和更新,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的防护体系,将网络的负面效应和影响降到最低,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其具体措施有:(1)学校统一组织和建立专门的管理、培训机构,定期举行有针对性的相关网络知识培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2)建立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针对多发的不良问题,强化网络监管,尽量防止学生接触到不良网站或信息,在校园中形成一种他律氛围,将一个积极向上、文明的网络世界呈现在我校学生面前。
第三,通过开展有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网络技术。学校可以开设网络技术的相关选修课,举行相关的各类竞赛等活动,进一步学习掌握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才艺。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网上竞赛,鼓励、引导在校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第四,通过网络进行心理教育。通过网络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是目前最为理想和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利用了学生目前较喜爱的网络活动,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这对于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完善他们的人格和心理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应将心理咨询的网站建设和维护更新提升到一个培养人才的战略高度来对待。专业心理老师的在线回答,可以帮助学生们对自己的当前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对未来职业和前途有个更好的规划。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在线调查和摸底,从而获得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所需的各类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相关信息。
第五,对学生进行信息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学校应举办各类相关的讨论会或知识竞赛来加强学生的信息伦理道理的培养,营造正确积极的舆论氛围,使其对这方面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发挥校内校外强大的舆论媒体的力量,遏恶扬善,谴责不道德行为,从而使整个校园的网络环境趋于文明,引导、激励、敦促在校学生做有德之人和守法公民。
3小结及展望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标准。新疆的地域性、民族构成及宗教等独特因素,决定了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应该有着与其它地区不同的特点。
本研究调查发现,认为信息在当今社会起到重要作用的受访者占大多数,但他们整体的信息素养现状人令人堪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有:语言是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沟通障碍;现有教育模式是信息素养的主要障碍;相关教育的缺失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对信息伦理道理认识的偏差。因此,需要从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双语教育,增强学生的汉语水平,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建设;改变现有教育模式,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教育和科研中;加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对信息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 王吉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评价与实验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11.
[2] 王艳博.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培育途径研究[D].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2009.
[3] 高连歌.普通高校理工类本科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与提升研究[D].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2006.
[4] 正荆,孙成江.国外信息素养研究的发展轨迹及主要成果[J].图书情报工作, 2006,50(4):60-63.
[5] 陈文勇,杨晓光.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研究[J].情报科学,2000, 18(7):611-613.
[6] 马艳霞.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0,(3):102-106.
[7] 石咏梅.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教材编写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4):189-191.
[8] 魏继宗,孟亚玲,张立昌.陕北地区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8):100-104.
[9] 宋占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亟待改革——基于河北省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研究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0,(8):50-52.
[10] 赖茂生,屈鹏.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 (1):96-104.
[11] 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 吴丹.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基于高校在校本科生信息素养调查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6,(4):63-66.
(责任编辑:曹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