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台独”及现状

2015-03-28 20:57
关键词:历史渊源现状

罗 水 荣

(华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论“文化台独”及现状

罗 水 荣

(华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摘要:“文化台独”发端于台湾“本土化”运动,其演变经历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光复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至民进党执政时期”等几个阶段,并在民进党执政时期达到极盛。虽在2008年国民党重掌政权后陷入衰落,但依旧存在,给祖国的统一造成较大的障碍。探究“文化台独”的历史渊源及其现状,以利于消除其影响,促进祖国统一。

关键词:文化台独;历史渊源;现状

台独势力一直想通过宣扬“台独思想”来扩大台独的影响和支持面,而“文化台独”就是其构建“台独意识”的产物。学术界对“文化台独”已有不少的研究,对“文化台独”的由来和演变、表现和危害以及解决对策均有涉及[1—7],但还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笔者认为,“文化台独”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的力量,其传播和消除都需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要想清除祖国统一的障碍,有必要更清楚梳理其历史渊源,并了解其发展现状。

1“文化台独”的历史渊源

总的来说,“文化台独”的产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其最早可追溯到台湾的“本土化”运动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文化台独”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1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

台湾的“独立运动”最早可追溯到《马关条约》后日本统治台湾时期。“日本占领台湾后,台民不愿受日本之统治,反日运动前仆后起,直迄日本投降为止。”[8]

在台湾岛内外民族民主运动不断高涨的情况下,日本最后决定对台湾实习“同化政策”。日本殖民者认为:“夫日本乃构成日本之一部分领土,虽然属日本帝国宪法统治之版图,不能视英法各国之殖民地只为其本国政治之策源地或经济上的利源地而论。因此,统治方针,皆以此大精神为前提,……使台湾民众成为完全之日本民臣,效忠日本朝廷,加以教化善导,……致力于推行教育,一面启发其知能、道德,一面使知我朝廷抚民精神与一视同仁之圣旨。”[9]

为了脱离日本的殖民统治,台湾民众发展“台湾独立运动”,以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台湾的“本土化运动”也由此而生。“台湾智识阶级中,抱有‘台湾是台湾人之台湾’之观念者甚多。但日本之政治压力,强而且酷,故而不容易开始‘独立运动’;倘能从思想方面着手,唤醒民众意识,亦属有效工作。”[10]因而,在抗日武装斗争失败后,台湾的先进知识分子转而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持久的反日运动,希望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这一时期的“台湾独立运动”是台湾同胞要求摆脱日本殖民统治,渴望回归祖国怀抱而开展的,具有进步性。但是,过分强调“台湾意识”使得很多人认为,台湾只是台湾人的台湾,忘了其同时也是中国人的台湾。

1.2光复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

1945年8月,中国抗战获得胜利,台湾重新回归,结束了日本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台湾同胞群情振奋,迫切要求学习祖国语文,掀起轰轰烈烈的国语运动。”[11]这个时候,台湾的知识分子也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这种情感在文化上得到鲜明的体现。“以陈映真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为发展台湾文化(实际上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态势,但是,1947年2月,台湾发生了“二·二八事件”,因该事件的处理不当,“使得台人对中央政府逐渐离心,从而酝酿出台独意识,影响社会和谐甚巨的省籍情结亦进一步加深”[12]。这些台湾分裂分子在其政治行动失败后转而向文化界渗透,并借机从事分裂活动。不过,“‘二·二八事件’也只是台独内因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如果国民党能获得台胞的拥护,‘台独’是不可能有人同情的,即使有人搞,也不过少数人之类的,闹剧一场。所以‘二·二八事件’是迫使台胞走向‘台独’的必要条件”[13]。

台独人士主张把台湾文化和中华文化对立起来,极力鼓吹“台湾意识”。“台独”分裂活动精神领袖史明更是宣称:“为了争取台湾,台湾人(台湾民族)的生存与自主自决,为了争取台湾人大众翻身,应该认清台湾是一贯为外来统治者的殖民地,……更加努力奋斗,才能实现。”[14]这种论断其实就是“台独意识”在文化层面的反映,后来也成为台独分子所谓的理论依据。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台湾“本土化”运动盛行。当时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出于巩固政权的目的而推行政治“本土化”,开始大量启用台湾本土籍“精英”人物,不少国民党外的人士则抓住机会,打着“本土化”的旗帜积极开展党外运动,很多台独分子也趁机兴风作浪,不断为台独寻求所谓的理论根据。

1.320世纪90年代初至民进党执政时期

1988年1月,蒋经国逝世,台湾各政治派系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国民党权力结构面临重组。李登辉在出任国民党党主席之后,在其操纵下,“国民党逐渐演化为本土化的‘台湾国民党’,政治上也通过一系列的所谓“本土化”措施,将其政权‘本土化’,……最终实现台湾彻底的转变——‘去中国化’。”[15]

1990年,李登辉公开宣称,“台湾文化是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的的结合物”,而不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6]。在台湾当局的庇护下,“文化台独”成蔓延趋势。在李登辉的操作下,台湾的大学开始设立“台湾文学系”,把中国文学的内容放逐到“外国文学系”中,中小学则推行“乡土教育”,以此淡化中国意识教育。台独势力还大肆利用台湾民众对国民党政权长期以来推行的“独尊国语,罢黜方言”政策的反感心理,极力推行“文化台独”的方针。1997年2月,台湾当局推出了鼓吹“台独意识”的《认识台湾》教科书,刻意抹杀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得出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无主之岛”的结论,与“台湾地位未定论”的陈词滥调互为表里,进一步为台独寻找所谓的历史依据。

2000年,陈水扁主政台湾后,继承李登辉衣钵,继续不遗余力地推行“文化台独”。民进党推行用吸纳了台湾方言的“通用拼音”取代汉语拼音,全面弱化普通话在台湾的影响,并把闽南话、客家话、11种“原住民语”和普通话一起定为所谓的“国家语言”。同时,“台独”势力还利用各种考试推行“去中国化”政策,如“公务人员”考试科目取消“中国”字样,以“台湾近代史”取代中国近代史,甚至篡改历史教材,将原来书中的“大陆”“本国”“国父孙中山”等都一律去掉,将“台湾史”从“中国史”中独立出来,除了将孙中山创建中华民国的历史放入“中国史”外,还将台独分子奉为“台湾地位未定论”法理基础的“旧金山和约”等正式列入新的历史课程,全面灌输“台湾主体性”理念,否定中国认同。

灭国先灭史。“台独”分子推进“文化台独”的目的是要全面系统地割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抹去台湾民众心中的祖国记忆。提倡“文化台独”之人妄图以“本土认同”这样一个低层次的认同来取代高层次的中国认同,意图为台湾独立建国铺路。总而言之,“文化台独”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其一旦为台湾民众接受,就很难将其从人们的心中根除。面对台湾岛内日益增强的“台湾意识”,我们要加大对“中国意识”的宣传,这样才能防止“台湾意识”向“台独意识”转化。

2“文化台独”的现状

2008年3月,国民党获得大选胜利。当年5月,马英九在就职演说时谈到,“将以最符合台湾主流民意的‘不统、不独、不武’的理念,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湾海峡的现状。……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并秉持四月十二日在博鳌论坛中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17]

众所周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笔者认为,马英九承认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来谋求两岸的共赢是出于自身层面的考虑,或许当前寻求两岸统一还存在很多困难,但马英九“不统、不独、不武”的理念对“统一”而言,显然不是很有诚意。

马英九的获胜虽然是对台独势力的有力打击,加上陈水扁、吕秀莲、谢长廷等民进党激进分子和主要官员的下台,民进党一时人心尽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台独分裂活动并没有随着国民党的重新执政而停止,依旧暗流涌动,台海局势仍然很不稳定。从马英九处理当年台独势力陈水扁的贪污渎职案的表现来看,他也只是反陈水扁家族的贪渎,但并不反对或遏制台独势力的发展。马英九的这一做法在客观上是对台独势力的纵容,颇有利用岛内台独声浪为自身谋取政治利益的嫌疑。

2010年8月,马英九在接见一个日本学术代表团的时候也提到:“在我的任内,我不会跟大陆谈两岸统一。”[18]因此,马英九虽然公开表明不会让台湾独立,但并不表明马英九不会姑息纵容台独势力的存在,不代表马英九会遏制台独势力的发展。而许多频频见诸媒体的新闻也可以从侧面看到马英九对遏制“文化台独”的不力。试举两例说明。

第一则是:国台办在2012年6月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范丽青认为,“台独”是影响两岸正常交流的最大因素,因此希望主张“台独”立场的民进党应尽快放弃“台独”立场。同时,呼吁台湾当局应该尽快修改陈水扁时期所编修的历史教科书,要求避免以台湾取代中国,并以中华文化为主体原则,以免“台独”角度误导下一代的台湾同胞[19]。

前文已经提到,修改历史教科书是陈水扁等台独势力实行“文化台独”的重要步骤,而自2008年执政以来至今,马英九一直没有纠正陈水扁这一错误。光从这一点来看,马英九虽然没有公开承认要“台湾独立”,但也没有实质的措施遏制台独势力的蔓延,遏制“文化台独”的措施自然更谈不上了。

第二则为:2014年1月27日,台湾“教育部”召开“12年国教”课程审议会,会议上确定把“中国”改为“中国大陆”。台“教育部”强调,课纲微调是中性的呈现历史,将于2015学年度的高一新生适用。台“教育部”常务次长林淑真说明,社会课纲包括历史、地理、公民3科,在“宪法”的架构下,把“中国”改为“中国大陆”,更符合“宪法”精神,而且目前中国史已经是用“中国大陆”,微调只是将地理科、台湾史的名词更具一致性。同时,台“教育部”主秘王作台则回应,此次课纲微调是为了强化“台湾主体性”,并且中性地呈现历史,绝非“去台湾化”[20]。

有媒体则认为,此次马英九当局规划调整教科书中误谬观点的作法,符合历史事实和台湾地区的政治地位,符合当前台湾地区的现行规定,也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期待[21]。事实上,我们只要看新闻中台湾“教育部”负责人的说明和回应,就可以看出,媒体的解读比较符合我们的期望,但此次台湾当局修改教科书只是为了自身的需要,并不是外界对其迟迟不修改陈水扁时期所编修的历史教科书的回应,虽然其在客观上对教科书的错误进行了一些纠正。

不过,要想统一,必须要增进两岸交流,增强两岸人民的一个中国的认同感;如果两岸继续封闭,则对统一十分不利。自马英九执政后,两岸协商和经济合作获得不少进展,从这点来看,马英九确实比直接宣布要谋求“台湾独立”的陈水扁要好得多,但我们当前仍不能放松对“文化台独”研究和应对,除了在政治经济对台湾有所行动外,在文化层面仍要加大动作。

3小结

笔者认为,“文化台独”比台独分子在搞的“政治台独”危害更大。“政治台独”是激进的、可见的,而“文化台独”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像之前修改课程标准、修改教科书,在无形中就对台湾的青少年灌输“台湾意识”,让青少年不知不觉对大陆产生不好的印象和抵触感,有“温水煮青蛙”之效。要改变“文化台独”的状况,两岸需要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两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大陆的图书和影视等通过多种渠道进入台湾,有利于加深了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同时,台湾的很多影视作品以及书籍在大陆也受到广泛的欢迎。两岸不断的交流,可以使两岸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也唯有这样才能增进两岸同胞的民族情感。总的来说,要改变“文化台独”的状况,两岸不能封闭,除了政治和经济的影响,还要通过文化的互相认可才能做到。

参考文献:

[1]汤家玉.文化台独的由来及演变[J].文史杂志,2002,(2).

[2]洪儒明.民进党执政后的中共对台政策[M].台北:秀威资讯科技,2000.

[3]张建青.“文化台独”思潮及其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

[4]胡必松,严君烈.“文化台独”及其危害[J].台声,2001,(4).

[5]宋伦.论“渐进式台独”的成因及其在台湾社会政治中的表现[J].河南社会科学,2002,(6).

[6]李道湘.文化台独理论及其批判[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6).

[7]陈鲤群.加强闽台文化交流,反对文化台独,促进祖国和平统一[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4).

[8]李震明.台湾史[M].北京:中华书局,1948:130.

[9]简后聪.台湾史[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2:606—607.

[10]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通志[M].台北:众文图书公司,1980:407.

[11]许长安.光复初期台湾的国语运动[A].杨彦杰.光复初期台湾的社会与文化[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214.

[12]洪温临.档案挖掘与真相探索——近年台湾二二八事件档案的征集与分析(1991—2001)[J].(台北)《国史馆馆刊》复刊,2001,(30):71.转引自杜继东.台湾“二·二八”事件研究综述[J].近代史研究,2004,(2):284.

[13]王晓波.战后“台独运动”与两岸关系之前景[A].王晓波.台湾史论集[C].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2:143.

[14]史明.台湾人四百年史(汉文版)[M].台北:蓬岛文化公司,1980:1540.

[15]张海鹏,陶文钊.台湾史稿(下卷)[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616.

[16]陈星.“文化台独”注定要失败[N].解放军报,2004-11-22(8).

[17]中国新闻网.马英九就职演说(要点)[ER/OL].http://news.21cn.com/today/focus/2008/05/21/4746320_1.shtml,2013-12-30.

[18]阮次山:慎防马英九让“一中一台”思维还魂[ER/OL].http://phtv.ifeng.com/program/xwjrt/detail_2010_08/06/1898795_0.shtml,2013-12-30.

[19]香港中国通讯社.国台办盼台修改扁朝教科书免误后代[EB/OL].http://www.hkcna.hk/content/2012/0614/145330.shtml,2013-12-30.

[20]人民网.台教材改中国为大陆:课纲微调是中性的呈现历史[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0129/c22219-24257962.html,2014-01-29.

[21]环球网.学者吁让教科书还台青少年正确“国族”认同[EB/OL].http://taiwan.huanqiu.com/news/2014-01/4792453.html,2014-01-29.

责任编辑:卢宏业

作者简介:罗水荣(1989—),男,广东梅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政治史。

收稿日期:2014-11-26

中图分类号:D67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5)01-0123-03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5.01.056

猜你喜欢
历史渊源现状
高州民歌源流考
凤阳凤画艺术特色研究
中国三弦与日本三味线的历史渊源探究
浅谈东海吕剧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