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域文化资源在“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2015-03-28 20:57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

李 新 梅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1)

新疆地域文化资源在“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李 新 梅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1)

摘要:从当前“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实践教学的困境、新疆地域文化资源的特点以及新疆地域文化资源在该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提高“教程”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疆地域文化;实践教学;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为新疆高校在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别是“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以下简称“教程”)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指明了思路。拟对“教程”实践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新疆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探索,以期提高该课教学的效果。

1“教程”实践教学的困境

“教程”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为核心、以“四个认同”教育为目的,突出了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照耀下新疆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一门具有鲜明的新疆地方性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根据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5号文件”精神,每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设定一定数量的学时专门用于实践教学。在“教程”课程教授中,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实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新疆各高校“教程”课实践教学的运行状况并不是很理想。

1.1“教程”课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僵化,对新疆地域文化教育资源挖掘利用不够

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新疆各高校都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开展了“教程”课的实践教学,但由于多采用大班额授课,人数众多,再加上实践教学经费、场地的限制等原因,导致实践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观看教学视频、课内讨论、参观博物馆等传统实践教学方式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不高。

各高校“教程”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普遍比较僵化。对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宗教并存地区,加强民族团结等内容,由于学生们早在小学、中学就已接触过、学习过、强化过,再不断重复学习,易使学生厌烦。实践教学本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环节,但多年来一成不变,目的性过于明显,难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深入挖掘、利用隐藏在身边的丰富的地方特色教学资源,特别是多元一体的新疆地域文化资源,而仅仅是重复僵化的内容。

1.2实践教学主客体存在思想认识上的模糊、错误看法

从教授主体来看,一方面很多“教程”课教师对传统的“你听我讲”课堂灌输授课方式理念根深蒂固,认为思想政治类课程只有灌输才能把问题讲清楚,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对实践教学的功能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对新疆地域文化资源的了解与学习层面较浅,对其内涵以及潜藏的强大教育能量估计不足。

从教授客体来看,很多学生无目的地参加“教程”课实践教学。诸如参观博物馆,学生带着旁观者的心态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把实践教学看成是课堂外的放松活动,忽视了实践教学的根本任务,即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新疆历史文化资源受教育,培养爱国、爱疆、爱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错误认识使实践教学偏离了教学目标,影响教育的实效性。

1.3在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下,“教程”课实践教学的社会延伸不够

“大思政”教育模式即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部门、团组织等部门开展的日常教育相融合。

目前,新疆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都不同程度地构建了“大思政”教育框架体系,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上,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开展的公益活动、社团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素质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等日常教育和主题教育等有关内容都可以纳入思政课实践教育体系。但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大思政”的教育平台来开展形式多样实践教学活动,这其中也包括“教程”课,导致“教程”课实践教学的社会延伸不够。这实际上也反映了教育者对身边现有的、充裕的新疆地域文化资源利用上的忽视。

2新疆地域文化资源的特点

关于地域文化的涵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域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不同特质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地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一代一代人对优秀地域文化的认可与共享,使其具有传承功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是哲学社会科学为现实服务的重要切入点,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媒介,具有导向功能。

新疆地域文化是指植根于新疆这片广袤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新疆幅员辽阔,自然景观与资源独特而多样。既有沙漠草原,也有绿洲戈壁;既有高山大湖,也有稀有动植物;既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也有珍贵的矿产资源,不愧为“大美新疆”。

新疆历史悠久,民族宗教文化呈现多元性。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宗教交流、共存、融合的地区,至今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13个世居民族。每个民族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都缔造了灿烂的文化资源,在生产方式、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多元性体现了新疆各民族的勤劳与智慧。

新疆发展变化始终与祖国的进步紧密相连。从城市到乡村、从农区到牧区、从土地改革到搞活经济、从衣食到住行,无不体现了国家在新疆各种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优越性,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典型事迹与模范人物充分体现了新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成果。

新疆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无处不在。将独特富有魅力的新疆各地区、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和现代文化要素融入到“教程”课实践教学中,用无声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必能体现其强大的教育、感染功能。

3新疆地域文化在“教程”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要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新疆地域文化为“教程”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土壤,我们要转变观念,跟上形势的发展。笔者认为,新疆地域文化在《教程》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要做好“三个结合”。

3.1就内容而言,将有形的地域文化接触与无形的地域文化学习相结合

前者指以实物存在的、比较具体的遗迹或遗物,后者是学术思想、风俗习惯、典章节庆、民间艺术等比较抽象、相对模糊的东西。很多高校在开展“教程”课实践教学时,片面重视有形的地域文化参观,而对无形的地域文化学习重视不够。有形的地域文化,如新疆的伊犁林则徐纪念馆、喀什的香妃墓、艾提尕尔清真寺等能带来感性认识,再现历史,参观效果生动具体,在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但无形的地域文化,诸如新疆各民族的音乐舞蹈、饮食习惯、语言文字、民族性格等也是新疆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很多时候更能代表民间百姓的智慧与精神。只有在实践教学中将有形的地域文化接触与无形的地域文化学习相结合,才能体现新疆地域文化的完整性,帮助学生建构系统化的知识。

3.2就形式而言,将新疆地域文化的静态感受与互动体验相结合

体验式学习的乐趣在于学生告别了旁观者的身份,亲身参与,互动交流,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程”课实践教学中,要始终明确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现有的新疆地域文化的静态感受形式基础上,创造条件增加学生互动体验的机会。如有历史古城的参观项目,可以安排学生提前搜集资料,做足功课,在参观现场体验当导游;在课内实践了解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时,让学生分组准备,做好PPT展示。当然,学生的体验参与需要健全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作为保障。在实践教学中将新疆地域文化的静态感受形式与互动体验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消化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3.3就途径而言,将“教程”课小课堂实践与“大思政”平台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大思政” 的平台背景下,可以整合教育资源,将课堂实践与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结合起来。课堂实践中有效利用讨论法、案例法、主题演讲、辩论、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校内实践中与学生处、团委、宣传部等部门合作,在学校利用政治教育、民族团结主题活动月、德育活动课、青马工程培训班等平台渗透“教程”课内容;校外实践,将平时与假期相结合,最大程度利用校外有效资源,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三下乡”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以及学生自主实践等途径。多种实践教学手段与途径的拓宽,帮助学生提高参与热情,扩展学生关注视野,有效地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尤其是通过大学生“三下乡”实践以及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在指导教师的提前规划下,学生可以回到南疆、北疆的家乡,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接触各族百姓,寻找、体悟家乡的历史文化,更加深刻地把握各族群众是新疆优秀历史文化的缔造者,更加高度认可“四个认同”。

在“大思政”的视野下,高校还可以充分挖掘新疆地域文化资源在“教程”课实践教学中的隐性教育价值,如将地域文化与高校景观结合起来,充分改造、利用高校的建筑、道路、雕塑、宣传栏,使其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点,让学生在新疆地域文化氛围中接受熏陶,感悟家乡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2007.

[2]曹立中,司律.少数民族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探索——以《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为例[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3,(1).

责任编辑:卢宏业

作者简介:李新梅(1983—),女,新疆喀什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4-11-1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5)01-0067-02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5.01.030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