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琼 陆自彬
(云南民族大学 东南亚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汉泰禁忌语所反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刘建琼陆自彬
(云南民族大学 东南亚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禁忌语是对某一社会价值体系和信仰的反映,它因文化差异而显现出自我特质。通过对汉泰禁忌语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二者在传统观念、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宗教信仰、等级权利观念等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质。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了解这一特质,有助于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增强文化敏感和民族自信。
[关键词]汉泰禁忌语;文化特质;跨文化交际
[DOI]10.16261/j.cnki.cn43-1370/z.2015.05.018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禁忌是特定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其背后是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是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评价和实施惩罚的标准,体现了人们的期望和追求。这些价值观组成了价值体系,从而形成了文化的核心,对人们的思想和言行都会产生不自觉的影响。
世界上大多数语言都有禁忌语,这就要求人们严格遵守与禁忌语相关的规则,在什么场合应该用什么语言,是人们心知肚明的。对那些违背禁忌语的使用规则、大胆使用禁忌语的人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轻蔑、咄咄逼人或挑衅的意味,同时也不乏嘲笑、挑战权威的含义。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禁忌语是用来表达抗议或不满的。可以从禁忌语中看出社会价值对其所属语言的影响。禁忌语是对其所属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信仰的反映,或者至少是对其部分社会价值的反映。
与此同时,禁忌语也因文化差异而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多样性。虽然人类的禁忌语有共同的来源,比如宗教、性别、死亡等等,但各个社会的禁忌语又有自己的特色。同样的道理,不同的文化必定形成不同的禁忌语,禁忌语是对其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传统的一种反映。
中国和泰国在禁忌语上的差异是由两国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前封建社会的很多禁忌语和禁忌现象已不复存在;而泰国则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是国家元首,神圣而不可侵犯。因此,泰语里的禁忌语有其独特的特征,皇室用语就是一个典型。
一、汉泰禁忌语所反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汉泰禁忌语的分析比较,二者在传统观念、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宗教信仰、等级权利观念等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质。
(一)传统观念、万物有灵与自然崇拜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人们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不能够合理地解释某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如自然界的风、雨、雷、电等等。使得人们对这些自然现象产生了敬畏和恐惧的心理,甚至不敢直接提及这些事物和现象。人们认为这些自然现象都是由神来主宰的,风有风神、雨有雨神、还有雷公、电母等等。于是便对这些所谓的神灵产生了盲目的崇拜,人们认为只要不得罪这些所谓的神,就能风调雨顺、安居乐业。
因此,语言被赋予了它原本没有的超自然的力量,以为语言如同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力,既可降福消灾,也可以给人带来灾难。于是,人们将语言这种符合和它所代表的事物等同起来或者是和某些自然力给人类带来的福祸联系起来,认为随意提及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比如风暴、水灾、由雷电引起的火灾等等。将表示祸福的词语看作祸福本身,认为语言是福祸的根源,人们只要讨好这个根源,就会得到自然的庇护。使得人们在交往中非常小心谨慎地使用这类词语,唯恐触怒神灵,沾染晦气。于是产生了语言的禁忌,进而出现了禁忌语。
(二)宗教信仰
宗教和宗教信仰是禁忌语存在的一个重要领域。宗教在团体的所有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管哪里的人们都不仅面临着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需求,还面临着生、老、病、死、事故、痛苦、失望、失败、挫折等等的问题。这些力量都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从而显得那么的神秘。但是人类有语言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同时人还是世界上唯一能够使用语言和创造语言符号的动物。人们把巫术和宗教看成是自己需求和欲望的发泄场所,以及为自己的希望和恐惧找到了答案。
中国是个多神崇拜的国家,从原始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人文的宗教崇拜,无所不有。由于崇拜,人们对崇拜物也就产生了许多禁忌,尤其是忌讳提及一些禁忌物的名字。在中国,宗教信仰方面的禁忌突出表现在“不准吃什么”。这一约束不仅制约着出家人,也制约着善男信女,如佛教的头条教义是“不杀生”,所以佛教徒一直遵守着不吃肉的戒律;穆斯林奉行“五禁”,年复一年自觉过斋月等。[1]
中国传统的宗教是道教,中国人受道教和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十分深刻。大多数的宗教教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教追求的是得道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所以汉语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仙逝、得道、成仙、羽化、归道山”等。
在宗教信仰方面,泰国是个典型的佛教国家,佛教是泰国的国教。从而导致了大量关于宗教禁忌语的产生。中泰在宗教禁忌语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两国不同的文化决定的。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宗教凌驾于王权之上的历史,即使在皇室盛行的时候,宗教也从未在国家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如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中唐时期最高统治者给予佛教很高的地位,但佛教始终没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而在泰国,佛教直到现在还决定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教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佛教在泰国人心目中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全泰国有3万多所寺庙,而泰国的首都曼谷便有“佛庙之都”之称。由于泰国历代国王都扶持佛教,所以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僧侣备受敬重,在社会各阶层有很大的发言权,甚至王室仪式、国民教育及生活的其他方面都以佛教作为规范。
泰国人信仰的是“善恶有报”的因果报应。在日常生活中,泰国人相信罪恶,相信功德。他们认为,来到世上的每个人都是前世有罪的,因此生活就按照罪恶的规律去发展。因此,泰国人相信,无论人们做了什么罪恶的事,都会得到报应,他们认为,生活幸福的人是因为前世积了德,行了善。这些人被称之为“功德深厚的人”或“有权利有福分的人”。 泰语中有个成语可以表达这一思想:tham33di:33daj41di:33tham33chua41daj41chua4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三)等级观念
汉泰禁忌语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自社会中存在的等级观念。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文化里深深留下了儒家文化思想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烙印。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十分注重长幼尊卑,很重视礼仪。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从语言里,尤其是禁忌语里就明显反映出中国人的等级观念。这些思想虽然是古人的思想,但是对于现代的人来说,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例如,晚辈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而必须以辈分、血缘关系来称呼;在给小孩取名的时候要避开长辈的名字;乘车的时候要给老人小孩让座等等。
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文化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中国可谓是根深蒂固。妇女的地位一直是很低下的,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近代。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男人都享有很高的地位,男人是家的主人,男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女人却只能在家操持家务。因为中国是个农业国家,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就理所当然,而女孩子,一直都被认为是泼出去的水,长大了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这种思想直到现代才有所改观,但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
泰国是一个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民主体制国家。皇室的地位十分神圣,皇室成员也得到国民的高度尊敬。与此同时,佛教是泰国的国教,佛教在泰国拥有很高的地位,无论是国家的大小事情,都必须有佛教仪式。泰国的皇室用语在一定程度上就说明了泰国是一个等级制度十分森严的国家。在泰国,除了皇室和宗教以外,其他的职业之间等级划分也十分明显。科学含量高的职业地位也高,科学含量低的职业地位也低。地位高的人明显受到地位低的人的尊敬与崇拜。
同样,在泰国,男尊女卑的思想也很严重,要不然怎么会有成语把女人比作“大象的后腿”呢?尤其是现在,泰国男人少女人多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认识到男人的尊贵。
(四 )权利的象征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等级制度十分森严,也不乏用来显示权威的禁忌语和委婉语。但在社会主义时期,皇帝和皇族已不复存在,关于皇族的禁忌语也不再使用。跟泰国不同的是,在中国文化里,老年人是智慧的象征,受到社会的尊敬,在称呼他人时,常在称谓前冠以“老”字,如:老师、老先生、老同志、老师傅、老王、老张等,以示尊敬,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老年人在社会上的威望。
在泰语里,有用/cawlo:k/“世界的主人”来代替“男性生殖器”,意为“伟大”,以及用/a:ut/“武器”,/p:n/“枪”,/cruat/“火箭”,来暗示斗争,有权利等等。这些引申义反映了泰国社会中人们崇拜权利的价值观。之所以这样,可能是泰国古代是个官僚统治的国家,对主人和官僚贵族都是很尊敬的,使得泰国社会产生了严重的等级分化。虽然现在泰国的社会状况和统治制度都变了,但尊敬有权利的人这一习俗依然存在。因为权利是人们所向往的,它可以让人高升,给人财富,受人尊敬。而人们的这些行为,都从禁忌语和委婉语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禁忌语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本族语者跟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2]这样,跨文化交际不仅包括国际间的跨文化交际,还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以及属于同一文化背景的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包括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教育背景等人之间的交际。[3]
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不同的语言环境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人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说话、做事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交流,以及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对方的话语。这就有可能造成误解,不能很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了解双方的禁忌而冒犯对方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样不仅会带来不良后果,甚至会引发隔阂、冲突。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正确地理解交际双方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助于深入学习交际双方的文化,避免提及对方敏感的或禁忌的话题以及词语,保证交流能顺利进行。俗话说“入乡随俗”,“入门而问讳,入境而问俗”是十分必要的。决不可以用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另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体,我们必须全面地、科学地看待语言的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这点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重要。
在知识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分析、了解并掌握禁忌语所依托的深层文化差异,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语言交际能力,还可以从中窥视中泰两国的社会心理、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等。进一步了解中泰两国的文化,区别清楚两国文化的异同点,是顺利进行中泰两国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条件。
三、在跨文化交际中增强两国文化交往
汉泰两种语言的禁忌现象在具有一定共性的同时也表现出各自的特色,且两种语言的禁忌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待汉泰语中的禁忌语现象,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中泰两国的文化,从他们的价值观中体会和品味中泰两国的文化,从而消除跨文化交际中所遇到的障碍,加强中泰文化的交流。
对汉泰禁忌语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汉泰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而且可以避免禁忌语所带来的交际失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能更加得体自如的学习和使用对方语言,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得交际能顺利进行。了解中泰语言禁忌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在中泰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更加得体地、自如地使用所学的语言。掌握中泰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不仅可以增强语言交际能力,还可以从中窥视中泰两国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习俗,有助于增强文化敏感度,在交往活动中,能充分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责任编辑远扬)
[参考文献]
[1]张新娟. 从禁忌语看中西文化[J]. 安徽文学,2010(7): 279.
[2]魏泓. 跨文化交际与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关系探析[J]. 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 169.
[3]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45.
Different Worldviews and Values Reflected by Chinese and Thai Taboos and
Their Impact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IU Jian-qiong, LU Zi-bin
(SoutheastAsianCollege,Yunn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Kunming)
Abstract:Taboos reflect different social value systems and beliefs, and have self traits due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Th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Chinese and Thai taboos have their own cultural traits on traditional concepts, animism, nature worship, religious belief, rank rights idea and so on. In the cours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understanding this is helpful in eliminat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 enhancing 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Key words:Chinese and Thai taboos; culture trai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H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454(2015)05-0071-04
[基金项目]本文为云南民族大学2013年度青年基金科研项目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汉泰禁忌语比较研究”(编号:2013QN2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建琼(1985-),女,云南昆明人,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泰国语言文化。陆自彬(1984-),男,云南昆明人,云南民族大学党委组织部教师,研究方向:民俗学。
[收稿日期]201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