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隐形文化障碍

2016-12-17 20:59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摘 要: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其中文化障碍就是其一。一些显性的文化障碍很容易被克服,而隐性文化障碍更容易被忽视。本文将讨论隐含文化障碍的一方面,即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作者希望跨文化交际者可以注意隐性文化知识,克服隐含文化障碍,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隐形文化障碍;中西方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2

1、引言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言是跨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阻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其中,文化障碍是很大的因素。语言背后的文化对跨文化交际过程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文化障碍中,目标语言国家的生活习惯,社会习俗风俗都可以通过学习或练习获得,熟悉或掌握。但是,有一些隐形文化障碍,如信念,价值观,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仅通过个人的主观学习是很难完全克服的。本文重点关注隐形文化障碍之一,即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展现不同思维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增加交流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意识,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2、概述

英语中“culture”一词,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Edward Taylor于19世纪70年代提出。之后,不少学者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以及其他领域为“culture”赋予了不同的含义。顾嘉祖(2002)提到,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反映。一方面,任何文化因素都能通过语言展现出来;另一方面,文化会影响和限制语言的形式以及使用。语言和文化这两个因素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因此,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外语不仅要精通语言的使用,还要学习和熟知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之间发生的交流。也就是说,交流的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Hall (1991)曾说,文化存在于两个层面,隐性的和显性的。作为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教育的先驱,顾嘉祖指出,显性的文化是已经暴露给大众的信息,比如,服饰,饮食,交通,建筑,街道和村落构建等等。这些信息在当前的交流中,已经被大部分人所熟知,因此不需要进行太多的阐释。隐性文化信息比显性文化信息的内容更广泛。隐性文化信息是默会的知识,一般是通过无意识或偶然学习获得的,它主要指的是精神文化。从文化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只有把握文化的精华,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者经常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思维方式。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历史,以及在历史长河中发展而来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处于每种文化系统的底层,它也可以反映在语言上。本文主要关注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很多差异,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异是由历史发展造成的。西方文化发源于广阔的、海洋环绕的希腊,商业,手工业和航海业的发展,激发了古希腊哲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几何、物理和数学等领域的兴趣,逐渐形成了西方重视对自然探索的传统。中国半封闭式的大陆环境和悠久的小农经济产生了儒家思想。中国的哲学思想,比如,“天人合一”,“中庸之道”,“阴阳”对中国的思维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模式是一种认知方式,它可以帮助个体语言学习者了解不同的文化。我们承认中国和西方的思维模式存在许多差异。在这里,作者将主要讨论三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3.1整体性思维方式和分析性思维方式

中国有悠久的农耕历史。农业社会的相对稳定性奠定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清楚地知道,所有的事物都来自于自然,我们的生活深深依赖于大自然的恩赐赠与。中国人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一个互动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人与自然是被视为一体的。在分析自然和社会时,我们习惯使用整体统一的原则。渐渐地,中国人形成了整体性思维方式。

然而,在西方世界里,著名学者柏拉图首次提出“主体和客体分离”的思想。由于受到柏拉图思想的影响,西方人通常重视研究外表和部分。在西方人思维模式中,人与自然是分开的,世界是由“自我”和“非自我”构成的。分析性思维模式盛行于西方世界。因此,大多数西方人具有分析性思维模式。

不同的思维模式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文化,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比如,中国,个人将自己连接到大群体中。相比个人利益,他们更重视团体利益。所以,中国思维模式倾向于,遵守他人的请求,在别人面前保持自我克制,分享成功和批评失败。然而,西方世界里个人主义文化的个体,往往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更强调个人的利益。个人主义文化在西方世界占统治地位。

3.2 具体性思维方式和抽象性思维方式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习惯靠想象力在心里构建一幅图画,而不是使用逻辑论证的过程。因为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限制,中国古代人无从晓道宇宙和人类的起源。他们认为世界和宇宙都是来自“阴”和“阳”,并认为这是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发展的最基本动力。这个想法可以从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体现出来。换句话说,我们中国人喜欢用具体形象来体现抽象的东西。慢慢地,中国人形成了一种具体性思维方式,这不同于抽象的西方形式分析。

中国人具体性思维模式的一个表现是类比。类比的使用让直觉成为中国人思想中的重要元素。中国人擅长使用直觉,而非逻辑思考。

在西方世界,自然科学则吸引更多关注。此外,科学实验,工具和观念在西方世界盛行。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相比中国古代人,西方人通常从一个更科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人们对物质世界和宇宙逐渐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态度。因此,他们习惯用客观和冷静的科学态度来观察客观世界,用逻辑和理性来探索自然,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这种思维模式充满了抽象性。受亚里士多德推理方法的影响,西方的思维模式强调逻辑和理性。在西方抽象模式中,逻辑是一个关键因素。

3.3 圆型思维方式和直线型思维方式

中国人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一个圆,这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基本上是圆形的。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会受到儒家思想和中庸思想影响。由于这种哲学影响,甚至中国美学也会特别强调平衡美和含蓄美。含蓄和委婉的表达在中国社会中已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中国人说话和思考的方式并非直截了当,反而像圆形。

相比之下,西方的思维模式是线性的。用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时,其出发点是过去,然后到现在,最后到未来,表现为一条直线。西方人擅长主导思维,所以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都很直接简单,他们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西方人喜欢表达自己,他们喜欢直入主题,不喜欢绕圈子。

4、结论

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很多差异,这是由历史发展造成的。本文主要关注三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整体性思维方式和分析性思维方式, 具体性思维方式和抽象性思维方式以及圆型思维方式和直线型思维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是沟通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更容易获得的是明确的文化知识。而隐含的文化知识是较难注意到的,也更容易被忽视。本文关注一个重要的隐性文化元素,即思维模式。作者希望跨文化交际者可以注意和关注这些隐含的文化知识。他们可以在空余时间学习隐性文化知识。这样,他们可以在跨文化的环境中感到舒适,克服隐含文化障碍,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陈声柏.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建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 96.

[3]连淑能. 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因素在中美商务谈判中的体现
从《推手》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