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政雪子
(四川外国语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重庆,400031)
国外媒体中文网站对我国互联网业的启示
——基于“习近平访韩”事件报道视角的分析
纪政雪子
(四川外国语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重庆,400031)
从BBC中文网和《纽约时报》中文网关于“习近平访韩”事件的报道视角入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采取多元化的报道视角,打造特色网络新闻品牌,拓展互联网新闻业务创新,提高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的利用率等,将促进我国互联网业更好地发展。
国外媒体中文网站;报道视角;影响;启示
在2014年10月19日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四十七届年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致辞说:“希望海外的中文报纸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更加生动准确地介绍中国道路和中国梦,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1]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外媒体中文网站将越来越频繁地进入我国受众的视界,与我国新闻网站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学习国外媒体中文网站新闻报道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互联网业的发展大有裨益。本文选择两家国外知名媒体的中文网站关于“习近平访韩”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探讨国外媒体中文网站对我国互联网业的影响和启示。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之音(VOA)、新加坡《联合早报》成为最早设立中文网站的国外主流媒体。随后,BBC、《华尔街日报》、《福布斯》、《金融时报》等媒体开始建立中文网站。近年来,路透社、俄新社、NHK等也相继开设中文网站。2012年,《纽约时报》、《朝日新闻》等全球综合性时事媒体的中文网站(或中文专版)正式上线。[2]
从机构设置来看,国外媒体中文网站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运营机构和服务器均在境外,比如英国BBC、美国之音(VOA)、新加坡《联合早报》等。二是网站运营机构设在北京、上海等开放程度较高的境内城市,但服务器在境外,如英国《金融时报》、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三是网站运营机构及服务器均设在上海等境内城市,如美国《福布斯》等。
从运作模式来看,国外媒体中文网站在国内有实体部门的,一般挂靠在所属企业的在华机构。如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其在华的全资子公司为北京融金广告有限责任公司,由其代理在华业务、新闻发布等。
从媒介形式来看,国外媒体中文网站大概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报刊类,这类媒体的中文网站以国外金融类报纸居多,如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美国《财富》中文网等。二是杂志类,以国际知名时尚类杂志居多,如美国《ELLE》杂志中文门户网、《VOGUE》时尚网等。三是广播电台类,广播通常承担着一个国家对外宣传的任务,所以这类中文网比较多,并且可以在线收听其中文广播节目,如韩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版、俄罗斯之声、德国之声、伊朗对外广播电台等。四是通讯社类,如日本共同通讯社中文网共同网、路透社中文网、俄新社中文网等。
新闻是一种报道,报道是一种叙事。归根结底,新闻是讲述一个刚刚发生的真实故事。同一条新闻可以用多种形式报道,决定报道形式的首要因素是报道视角。所谓的“报道视角”,是记者报道新闻时的观察点和立足点。[3]选择一个好的报道角度即报道视角,是报道的起点,也是报道的终结,是一篇报道尤其是大型报道成败的关键。
在2014年7月3日至7月4日,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其夫人彭丽媛受韩国总统朴槿惠的邀请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国外媒体对此次访问表现出强烈关注。在众多国外媒体中文网站中,《联合早报》中文网、BBC中文网、《纽约时报》中文网以及《金融时报》中文网等都有相关报道,笔者选取在世界公认度较高的BBC中文网和《纽约时报》中文网为例,分析国外媒体中文网站对这一事件的报道视角。
(一)BBC中文网的报道
BBC中文网是一个24小时不断更新的中文新闻时事多媒体网站,与BBC的英语及其他语种网站一样,是BBC多语种及多媒体网上新闻时事平台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4]2014年6月26日至7月8日,BBC中文网关于“习近平访韩”事件的新闻报道一共15篇。6月26日至6月30日,访韩报道出现,虽然报道视角不是着眼于“习近平访韩”事件本身,但也从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以及朝鲜核问题的角度对事件进行了分析。7月2日至7月4日,报道数量呈井喷趋势,三日合计共10篇报道,占总报道数量的三分之二。7月5日和7月8日分别有两篇关于日本和美国媒体对于此事件看法的追踪报道。
1. 多元化的报道视角
BBC中文网对于整个事件的报道选取了不同的角度,侧面视角如7月3日《观察:习近平访韩团的强大阵容》等,观察视角如7月3日《图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韩国》等。其实很多时候,一篇报道里也会出现多个视角的相互映衬,使信息量更丰富,使读者读起来更有趣味。在这15篇报道中,7月2日在《韩国:习近平将率近300人代表团访韩》这篇报道中,既正面关注访问成果“将签订联合声明”,又从侧面罗列随行人员人数,还从地区关系、安全方面提到“朝鲜一周内三次发射飞行物”等。BBC中文网运用多元化视角,从访问前的关注,到访问过程中的体验及分析,再到访问后的追踪报道,将整个事件多元化、立体化地呈现在受众面前。
2. 客观中立的观察视角
客观主义主张把“事实”与“意见”截然分开,提倡让受众自己形成独立的意见,而不是由报纸强行向受众灌输其主观价值。其实,没有完全的客观中立,只有相对的客观中立。BBC中文网的报道做到了相对的客观中立。如6月27日在《习近平七月初将访韩国 平壤反应受关注》的报道中,关于“先到首尔而非平壤”的说法提供了依据,而没有妄加猜测原因,只说“朝鲜官方至今还没有习近平到访韩国发表任何评论”,将这一情况告知受众。再如7月3日在《图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韩国》中,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当时机场的情况,做到了客观真实的观察者视角。
(二)《纽约时报》中文网的报道
《纽约时报》中文网是纽约时报公司旗下的首个中文媒介产品,旨在向中国读者提供有关全球时事、商业及文化的高水准报道,网站内容特为中文读者量身打造,既包括《纽约时报》英文报道的中译版本,也包括本土中文作者及专栏作家专为中文网所撰写的原创稿件。[5]关于“习近平访韩”事件的报道,《纽约时报》中文网从2014年6月30日至7月7日共发表5篇相关报道,在数量上不及BBC中文网,但这也能体现出它对此事件的关注。《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的切入点是“朝鲜核问题”。在6月30日的报道中,虽然题目着重强调“朝鲜违反联合国决议发射弹道导弹”这个事实,但导语中出现“四天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访问韩国首尔,这将是他作为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朝鲜半岛”,并在新闻后半部分,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述“习近平访韩”这件事的情况以及“中朝、中韩”之间的关系等。7月3日至7月6日发表的3篇报道篇幅都较长。7月7日配发了一篇读者来信,而这篇评论是针对“习近平访韩”这一事件的报道。
新闻话语有一种“倾向”,那就是复制社会中既有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同时复制社会中既有的权力结构和浸润着主流意识的实践活动。[6]新闻工作者除了受新闻专业理念限制外,还受到主流社会共识的限制,有时候这种限制已经转化为记者的一种内在常识。因此,有可能记者会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这种常识却体现在其完成的新闻报道中,尤其是报道选择的视角。《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的这几篇报道中,有部分表述完全站在西方主流媒体有意破坏中国声誉和形象的角度上,贬损中国积极的外交姿态。如7月3日《习近平访韩,制衡美日在亚洲影响》这篇报道的导语写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天抵达韩国,对这个美国的重要盟友进行国事访问,这似乎表明习近平已下定决定,要扰乱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联盟,巩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的主张。他提出的这一架构中,中国是主导者。”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韩的目的是为了“叙友好、化合作、谋发展、维和平”,提升中韩关系,增进两国人民友谊,而不是它所讲的“扰乱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联盟”这样有损国际形象的目的。
当然,BBC中文网和《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内容精细和视角多元化是值得我国媒体学习的,它们不是简单地对访韩事件进行陈述,而是从几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背景以及访韩意义入手,深挖新闻价值,这比国内媒体千篇一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简单罗列具有更强的可读性,让读者对整个“访韩”事件有全方位的认识。
(一)瓜分市场,争夺高端受众
国外媒体中文网站在进入我国之时,就已对市场进行细分,面向的受众主要是国内工商业精英、知识分子以及各类专业研究人士等。这类受众大多能较好地掌握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包括翻墙技术),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对国外主流媒体的新闻具有依赖性和认同感。这些精英人群既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主要的批判者。国外主流媒体中文网站对该层次人群进行有效传播,就会瓜分受众市场,不仅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未来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走向。
(二)竞争加剧,抢夺资源
大量的广告业务可以实现媒体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国外媒体中文网站也不例外。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媒体越多,广告资源争夺的激烈程度就越高。相同的情况还发生在人才的抢夺上,经验丰富的记者编辑、学识深厚的专业人士、适应高科技传播手段要求的人才,也会是国外媒体中文网站争相抢夺的对象。相对于国内传媒业,国外媒体中文网站大多是外资传媒,其待遇、工作环境方面都具有优势,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多元视角,深度剖析
如何选取、定位报道视角,是考验记者经验水平和新闻敏感的关键。借用布隆代尔的概念,新闻可以分为幼年期——这时的新闻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成熟期——这时事件已经被报道,记者不必在过度放牧的草地上抢食,大胆忽略那些有关“发生”的细节,甩开竞争对手寻找属于自己的草地,专注于新闻的结果,或者报道新闻产生的影响,或者跳过整个过程,直接报道反作用。[7]在案例分析中,BBC中文网对于“习近平访韩”事件的报道选取了多个角度,让受众从不同侧面获得信息,对事件的整体把握有不同的思考。我国互联网产业也应该在报道视角方面多下功夫,而不应该让某种套路或模式限制了记者视角和思维。
(二)打造互联网新闻品牌栏目,强化品牌建设
品牌对公众意味着信任,媒体品牌是质量长期积累基础上的价值符号,代表提供给受众的价值。[8]虽然网站的新闻内容基本依靠转载,但对于不同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新闻事件,观点是不同的。这时就可以对新闻本身进行合理的内容延伸,构建自身的内容特色(当然要符合事实)。述评性的新闻比普通告知类的新闻更有深度,而且更为国外主流媒体所喜爱。我国互联网产业也可以在这方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自己的品牌栏目,发挥本地优势,从而不断提高媒介品牌知名度。
(三)促进互联网新闻业务创新
互联网新闻业的创新不仅是报道内容的创新,也应该是业务的拓展创新。国外媒体除了提供新闻、信息等基本服务外,也开始拓展新的业务,这对于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创新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例如,彭博社和道琼斯等新闻机构已经开始帮助华尔街客户自动筛选有助于股票交易的新闻,让客户及时把握股市动态。这提醒我国互联网产业加快创新的步伐,增强技术交流,取长补短,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在市场中多元化发展,以拥有更广的受众群和更强的竞争力。
(四)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
这里的资源指的是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我国互联网产业需建立专业化水平的编辑团队,从资金、人才和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并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团队的职业素养和新闻专业化水平,使编辑不仅做内容的搬运工;[9]依靠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背景,培养优秀的媒介人才,不光具有新闻专业人才的基本素养,还具有国际化的意识和国际化的能力;防止因外媒丰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流失优秀传媒人才。
全球化时代,传媒业的国际竞争已成为当前世界传媒生态中的突出现象。[10]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国外媒体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其发展中文网就是很重要的体现。报道视角的多元化,是媒体由渠道为王转向内容为王,争取受众的必要手段。我国互联网业应汲取国外媒体中文网站的报道长处,补报道视角单一的不足。同时,我国互联网业不仅要积极应对国外主流媒体的竞争,也要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这样在全球化竞争的大环境下,才能不断应对挑战,创新发展,为进军国外媒介市场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陶新艳)
[1] 世界报业协会第47届年会在京开幕 刘奇葆出席并致辞[EB/OL].[2015-01-20].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20/c1001-25864107.html.
[2] 孟吉杰. 国外主流媒体中文网站的发展情况[J]. 中国传媒科技,2013(12): 29-30.
[3] 郑思礼,郑宇. 现代新闻报道:理解与表达[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64-65.
[4] BBC中文网简介[EB/OL].[2015-01-20].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institutional/2011/04/111111_about_us.shtml.
[5] 纽约时报中文网简介[EB/OL].[2015-01-20]. http://cn.nytimes.com/help/about-us/.
[6] 曾庆香. 新闻叙事学[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212.
[7] 威廉·布隆代尔.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13-33.
[8] 张立伟. 传媒竞争:法则与工具[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9.
[9] 刘政序. 地方性新闻网站发展困境及优化建议[J]. 中国传媒科技,2013(12): 31-32.
[10] 张咏华. 网络新闻业和跨文化传播[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99.
2015-03-09
纪政雪子(1990-),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文艺与传媒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G206.3
A
1671-5454(2015)02-0024-04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5.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