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纸媒中文网的编辑策略——以FT(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例

2016-02-22 00:00襄阳日报社汉江网湖北襄阳441000
今传媒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文网金融时报

王 炜(襄阳日报社汉江网,湖北 襄阳 441000)



浅谈西方纸媒中文网的编辑策略——以FT(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例

王 炜
(襄阳日报社汉江网,湖北 襄阳 441000)

摘 要:近年来,西方媒体纷纷入驻中国,有好几家媒体都成立了中文网,其中做的最为成功的可谓是FT(金融时报)中文网,FT中文网以独有的编辑策略,成为较具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它关注全球政经事件,以知识角度切入,用国际媒体的优质内容吸引读者,并培育了自己的优秀原创队伍,它的编辑经验,对于西方纸媒建立中文网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文网;FT;金融时报;FT中文网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西方的资本力量一直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是西方资本开拓了巨大的中国市场,并且带来了管理及各方面的经营创新,跟其他行业领域相比,媒体对于西方资本的开放是相对缓慢的,这是因为意识形态领域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领域,在中国尤其如此,但是在相对不那么顺遂的环境中,也有一些西方纸媒开始入驻中国,并在小心翼翼的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它们中间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FT中文网,西方纸媒拥有远比中国纸媒悠久的历史,在新闻专业主义上也有更加丰富精深的经验,相信随着它们自身的改进和中国媒体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西方纸媒在中国的本土化还会大有可为。

一、FT中文网的优势

1.全球视野

以FT中文网2015年4月10日的版面为例,本期的头条是《中国崛起终结美国世纪?》[1],这是一篇FT美国评论员的文章,它是将中国的现状放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观察,内容涉及了中东、欧洲、亚洲等多个地区和国家,讨论的是冷战以来的局势。而在本期的新闻和评论中,中国和国外的报道各占一半,国外的报道涉及到美国、欧洲、中东、东亚等地区。

西方媒体给中国读者带来的首先是全球视野,所谓全球视野并非是简单的看一看国外新闻即可,如果仅仅是这种消遣性的浏览,国内很多媒体也可以满足。媒体的全球视野背后是整个社会对全球事件的关注,这是一个强势文明的标志,美国以强大的政经和军事实力,成为全球秩序的维护者,这是西方媒体会有全球视野的根本原因,当下中国正在崛起,而现在大家认为的崛起多集中在经济领域,其实一个国家的崛起应该是整体性的,政治和文化方面向高级文明的转型也十分关键,要实现这种转型,就需要有更开阔的心胸来关注全球事件,这种视野当下的中国本土媒体还无法提供,而西方媒体在当下的进入,正是获得这种视野最好的入口。

关注全球视野,还有一个角度的问题,西方媒体对于一个事件的解读更为客观和社会科学化,他们的记者和评论员大多是秉承就事论事的立场,动用深厚的社科学养对事件进行理性的分析,使读者获得知识上的提升,相反,国内媒体对于国外事件一般有两种解读模式,以日报为例的官媒往往过于意识形态化,动不动就提升到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和批判层面,而都市报对于国外事件的报道则是一种娱乐和猎奇模式,是为了满足人们较为浅层次的娱乐需要。中国媒体的这种解读模式是和国内社会科学不发达、人们看问题容易意识形态化、阅读趣味有待提升的现状分不开的。

2.国外媒体的优质内容

对于何谓优质的内容,国内媒体和西方媒体也显现出了一种差异,国内纸媒的主流仍然是党报和都市报两大类别,其中党报仍然是承载着意识形态的宣传功能,所以媒体市场的创新和引导主要是由都市报来承担的,但是现在国内都市报的新闻还停留在一种“信息”层面,一方面对于主流的政经事件关注不够,或者是关注时解读的深度不够,仅仅是一种浅层次的事件报道,另一方面都市报上充斥着大量没有深度和理性意义的民生和社会新闻,这种新闻满足的也仅是读者猎奇的需要,“人民群众在民生新闻里只能收获刺激和快感,无法从新闻里获得太多有用的东西”[2]。

而在国外的纸媒上,优质的内容首先是对社会主流媒体关注的政经事件的深度报道,评论员需要对这些事件进行理性深入的解读。而在其他领域即使是民生和娱乐领域,国外媒体的报道也展现出了一种理性、客观和有深度、有眼光的解读。仍然以FT中文网4月10日的版面为例,它的内容仍然延续了每一期“新闻+评论”的模式,两个文类大约各占一半,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它涉及到了中国重要的公共事件(毕福剑事件),宏观经济上的中国通胀率,也有属于公司报道的收购事件,也有产业政策;在国外方面,有英国大选和希腊债务危机,可以看出,它的新闻报道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有重大意义的政经事件,内容客观、理性。评论方面也延续了这种风格,政经方面的评论自不必说,即使是占据很大一块内容的生活评论,也丝毫没有琐碎化和猎奇化的风格,都是以提供有见地的知识为主。

二、FT中文网的不足之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方媒体的中文版为中国媒体市场带来了另一种更严肃的新闻,令中国读者耳目一新,满足了他们对另一层次的新闻的需求,但是与此同时,西方媒体在中国的发展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受到一些弱点的制约,在这方面,首当其冲的是原创内容不够,西方媒体在新闻专业主义上的优势未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FT中文网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记者团队,主要工作人员都是编辑,从网站呈现出的版面来看,编辑的主要功能在于翻译英文网站的文章进行整合,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FT中文网的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版块,第一是英文网站的新闻,二是英文网站的评论,三是中文专栏作者的文章,前两块的内容全部都是源自英文网站,不能算FT中文网的原创,中文专栏作者虽然算是网站的原创性内容,但是它们集中在评论上,在对中国事件的报道上,FT中文网未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FT中文网的内容中,英文网站的文章内容一般来说都是直接翻译过来的,没有经过更适合本土市场的改写和再创造,其翻译的功能仅仅是翻译,而没有发挥出作为媒体记者的优势,这一方面制约了使文章更加符合读者的趣味,另一方面也在人力资源上制约了翻译编辑力量向更高水平的职业素质迈进。

当然,FT缺乏采写上的原创声音并非是网站本身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国内对于外媒采写上的严格限制,但是镣铐下依然能够跳舞,FT在一些重大事件,比如两会时会有自己的采写新闻,相信即使有严厉的管制,但依托FT强大的采写力量,中文网也能在这方面有更大发展空间。

在网站主页的结构上,FT中文网的形式也表现得较为传统,它按照英文网站的传统分类分为中国、全球、经济等数个内容,简单来说,包括了政经、财经、金融以及生活方式和文化几大类别,版块划分较为合理,但是也过于传统,看不到对于版面的创意化表现,此外,自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它的主页变化很小,似乎未曾考虑到这几年来读者阅读趣味的变化,这一方面可能是源自英文版的主流特征,作为一家严肃的财经媒体,FT英文版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庄重风格,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它的适应性和创新;另一方面,FT中文版在西方媒体的中文版中,算是做得最为成功的,它和中国媒体的内容又过于不同,这使得它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因此它的创新动力不够。

三、FT中文网的适应与对策

当代中国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在当下,传统媒体正在剧烈的行业变化和市场竞争中发生改变,随着它们的日渐成熟,FT中文网的既有优势很可能会失去,因此它也需要创新,创新的原则应该是适应市场和读者趣味的变化,并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这首先需要做的是加大原创性的内容,当下的中国读者需要原创。

1.加强新闻原创

在加强原创上,FT中文网尤其应该发掘与培养自己的明星作者,这种明星作者一方面是中文网本身的外籍作者尤其是来自美国本土的作者,美国的新闻业因为一直保持着精英化的传统,记者本身的素质较高,他们的驻华记者大多是一些对中国本身有浓厚兴趣的记者,有着良好的专业训练,西方的人文传统又赋予了他们先进于国内同行的眼光,这使得他们笔下的中国更有吸引力,在这方面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是何伟和欧逸文,这两位的非虚构写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FT中文网可以利用FT在采编上的巨大优势,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优秀的中文外籍作者,这对于媒体本身影响力的提升也作用甚巨。

明星作者的第二块是FT中文网本身的记者编辑,中文网吸引了不少媒体才俊加入,中文网本身的采访任务不多,有意原创的作者可以从一些较浅层次的采访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创作,成为评论意义上的专栏作者,这也是符合媒体人才本身成长路径的,在国外,大媒体的记者都是在经历了几年的采编历练后,转型成为评论员和专栏作家,在这方面中文网也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经济版块的徐瑾[3]和生活版块的谁谁谁(薛莉)都是很好的例子。

最后是FT中文网在专栏版块的中文作者,类似于许知远和老愚这样的,因为中文网的言论尺度比国内媒体要大,它的编辑眼光又更为先进,所以可以吸引到一些更具个性的国内知识分子,他们发出的声音是中文网的优势之一。

2.发出特色声音

国内媒体在管制上仍然非常严格,这使得党报体系仍然较为僵化,而都市报又深陷在商业化和媚俗化的洪流之中,这使得在一些公共议题的讨论上,国内媒体真正富有创见的报道及言论有限,这为FT中文网提供了机会,而在受众需求方面,中国的公民社会正在成长,越来越多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正在成长起来,他们关心公共议题,希望从媒体上获得更具个人色彩和更理性的言论,这都可以是中文网的努力方向。

比如中文网的前任总编辑张力奋的两会日记,便在两会期间提供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解读,在两会报道上,国内媒体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因此无论如何努力,都摆脱不了某种程序化的模式,经常陷入到苍白的歌功颂德中,而张力奋的写作完全摒弃了这种缺陷,更为个人化和日常化,使得在平常人看来神秘和高大上的两会更加平常了,剔除了权力身上的面纱,还政治以日常化的姿态。

FT中文网可以继续发挥这种优势,转型时期的中国有各种足够被关注的议题,站在文明的普世立场上,发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声音,这一方面有利于国内媒体在对照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引领媒体变革,另一方面对于中国公共空间的建构,这是一个贡献。

总之,FT中文网在西方纸媒的中文网站中可谓是一枝独秀,相信随着中国新闻业的进一步发展,它还会展现出更丰富的面貌。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奈.中国崛起终结美国世纪?[EB/OL].http://www. ftchinese.com/story/001061313.

[2] 葛世国.民生新闻媚俗化探讨[J].科技传播,2015(3).

[3] 徐瑾.《经济人》专栏[EB/OL].http://www.ftchinese.com/column/ 007000049.

[责任编辑:艾涓]

作者简介:王炜,女,襄阳日报社汉江网编辑,主要从事新闻业务研究。

收稿日期:2016-01-04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128-02

猜你喜欢
中文网金融时报
18家煤炭相关上市公司上榜2021年《财富》中国500强
2019年《财富》中国500强最赚钱的40家公司
起点中文网启动“百川计划”
6家造纸企业入围2018年《财富》中国500强
快速搜索全网中的小说资源
沪江BEC带你精读金融时报:伦敦金融城年龄歧视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