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情商育成及人格培养
陈强
(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摘 要:很多大学生不善于与他人相处,导致其人际关系紧张,对外界事物过于敏感和多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发展,这是因为他们存在情商失调和人格缺失的问题。一些高校和大学生对情商育成和人格培养不够重视或理解片面。只有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不断加强课堂和课外教学,才能真正将大学生情商育成及人格培养落到实处。
关键词:大学生;情商育成;人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71 (2015) 03-0119-04
收稿日期:2015-08-01
作者简介:陈强(1981-),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德育研究。
Abstract:Because of not being good at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lots of students have tense social relations. What’s more, they are extremely sensitive and suspicious of outside world things, which influence their healthy development seriously.The reason is that students have problem of IQ disfunction and character shortage.Some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s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emotional quotient cradle and personality cultivation,even have one-sided understanding about that.Only by establishing a correct concept of aesthetic and constantly 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in class and out of class, can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put into practice.
一、大学生情商育成与人格培养的必要性
很多大学生不善于与他人相处,导致其人际关系十分紧张,对外界事物过于敏感和多疑,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要求他人为自己服务,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从不或者极少考虑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回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发展。追根溯源,这是因为很多拥有较高智商的大学生存在情商失调和人格缺失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其畅销书《情感智商》中指出:“决定人成功的并不仅仅只有一种智能,只由单一成分构成,而是至少包含7种主要类别的广谱智能,其中最后两种就是人际关系技能和内心的自我审视能力。”[1]目前,情商理论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和讨论的焦点,它从根本上打破了把智商置于塔尖的思维模式,对于如何深入研究和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因素和外在要素具有启发意义。对于高等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情商育成和人格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当今社会,开展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我们透过素质教育的表层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教育决策者和教育执行者对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认识模糊。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素质教育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总的来看,素质教育特别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培养人才。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成为人才的平台,是锻炼大学生逐步成长、成才的大熔炉,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大部分较容易被社会接纳,成才比例较高。但是,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目前很多大学生出现理想缺失、道德滑坡、人格缺陷、个性过于张扬等问题。高校素质教育应当逐步强化大学生的情商育成和人格培养,只有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促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以高效地选择和全面地利用知识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人才资源则是知识经济的强大支撑。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识,还需要有强大的情商和人格支撑。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它促进了社会对人才价值和人才发展的重新评估,这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外部推力。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情商培养和人格育成提供了新的契机,即知识经济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的情商培养和人格育成。从中央多个部委联合实施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到各省级政府推出的“特聘教授”计划,再到很多高校推出的“人才招聘工程”,无不体现了对于人才的重新认识。社会对于人才的重新评估和认识引导着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发展,这些已经成为大学生情商培养和人格育成的重要动力。如今,许多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式时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情商育成和人格培养方面的要求。有的开设相关的课程,有的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有的邀请相关专家做辅导报告,这些措施均促进了大学生在情商育成及人格培养方面的发展。上述课程和活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督促他们丰富和充实自己,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加强自身的情商和人格修养。
“以人为本”意味着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对人才的尊重和理解。“以人为本”就必然要重视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特别是大学生培养的重心在于情商和人格的培养,也就是说情商育成和人格培养是成为高水平人才的内在驱动力,是人才培养的又一次升华。高校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人才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学生的情商和人格培养,这也是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支撑。大学生作为社会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肩负着祖国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责任,对他们而言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发展,才能逐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在逐步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也需要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情商育成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因为只有情商和人格得到有效发展,大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完成自己的预定目标。
二、大学生情商育成与人格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情商育成与人格培养,开设情商课程、人格修养课程等。但是,许多高校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认为开设几门课程就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情商和人格的层面,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情商和人格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是一种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仅只是依靠改变课程设置,而不寻找问题根源,最终还是治标不治本,无法改变和弥补大学生情商育成与人格培养的短板。如果寄希望以训练来提高情商和人格,从而迅速解决精神层面、道德层面和情感层面的问题,无异于拔苗助长。“试图短期内迅速提高个人的情商是很不现实的,因为情商是需要学生参与和实践的,只有不断的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才能有较好的教育效果”。[2]
当今大学生对情商和人格的理解也较为片面。如很多大学生认为情商高就是巧言令色、阿谀奉承、讨好上级,而人格好就是人缘好、世故、圆滑等。这种对情商和人格的误读会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大学生深受这种片面理解的危害,有的做事表面一套、暗地一套,有的过于世故、圆滑,还有的为了个人利益故意讨好老师和同学。这些现象在高校中有蔓延和扩张之势,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校教育模式滞后影响了大学生的情商育成与人格培养。应试教育模式使学校过分注重对学生知识水平的培养,即使进入大学阶段,对学生的考核和衡量也是以学习成绩为主。有学者认为“在当今中国,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都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却忽略了学生的情商和人格培养”。[3]尽管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着手改善,但短期内很难实现突破。第二,家庭教育的偏差导致学生情商和人格培养的缺失。家长“过度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生活水平,却严重忽略了情商和人格对孩子的重要影响”。[4]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不适应校园生活,过于重视物质追求,对人际关系十分敏感和多疑,从而带来很多不良后果。第三,社会价值体系的变迁导致大学生的情商和人格缺失。随着网络社会的高度普及和快速发展,原有的价值体系不断被打破,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很多时候思维不清晰,行为不规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商和人格缺陷”。[5]
三、促进大学生情商育成及人格培养的策略
在当今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唯我意识、金钱至上等观念泛滥。这些思潮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影响。很多大学生面对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产生迷茫和疑惑。因此,围绕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来开展情商教育和人格培养既符合当今国情,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不是简单的、教条式的灌输,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大学生更加清楚的分析国际和国内形势,看清世界发展大局,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大学生基本都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指导,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甄别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情商水平和人格境界。首先,帮助大学生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明灯,它为大学生提供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为大学生的情商和人格发展提供不竭的内在动力。其次,帮助大学生确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巨大推动力,只有将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要求,他们才能获得不断发展和进步。再次,帮助大学生培养和谐的个性。和谐的个性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速度和质量。只有培养优良的个性品格和意志品质,才能帮助大学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最后,培养大学生高层次的人文修养。人文修养是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是人们对于自身的反思和尊重。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摇篮,通过良好的人文精神教育,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正能量。
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大学课堂教学正走出教师“满堂灌”的误区,逐步确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良好的教学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大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是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必须以对“人”的尊重为前提。这种“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情商育成与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供给大学生极大的认知空间,使他们在课堂上有参与教学、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大大增强,让教与学处于和谐的良性运作态势中,帮助大学生实现情商和人格的发展。除了专业教育之外,还应该特别重视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扩展知识视域、提升优雅气质。通识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大学生在全面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塑造自己的气质和个性,从而寻求全面发展的合理路径。
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它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等灵活多变,大学生对其更加偏爱。“学校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要不断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层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挖掘大学生的个人潜能”。[6]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学生依据个人兴趣投身其中,尽情的表现与挥洒,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由于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求知需求,他们为了丰富知识、发展能力、满足正常需要,就会自然而然地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既扩展了知识面,增长了才干,又锻炼了能力。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集体性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产生荣辱与共的心理,集体观念可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升华他们的情感。如典型宣讲活动可以使大学生更多的了解人生的经验和体会,辩论和演讲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激情和热忱,经典作品赏析活动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体育比赛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互助精神和协作意识等。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还会把大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使他们更多的了解社会,感知社会生活,完善情商和人格。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戈尔曼. 情感智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2.
[2]曹正,叶思雨,杜佳露等.大学生情商之“伤”[N].中国教育报,2014-01-18(3).
[3]王鹏.大学生人格培养问题及对策[J].理论学习,2008(12):53-54.
[4]董雪.新时期大学生情商培养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58-60.
[5]马慧琴,黎敏.影响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因素及对策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6):80-81.
[6]胡盛华.当代大学生情商缺失和情商素质培养[J].九江学院学报,2011(3):117-119.
On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Quotient
Cradle and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Chen Qiang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emotional quotient cradle;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责任编辑:王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