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银贞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提升学生人格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分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高校人格教育效果差的影响因素、人格培养路径等问题,希望引起大家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视,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找出正确的途径,为社会提供一批高素质、人格健全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思政教育;学生;人格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6008702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当前的应试教育机制下培育出的学生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从重文化知识教育向重素质教育转变,充分利用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格,让其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2高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性
2.1高校学生人格形成中的问题
(1)更看重物质条件。高校学生对物质和精神都有强烈的获取需求,他们既需要能够满足吃穿住行的物质条件,也需要亲情友情等感情的满足。调查结果显示,当代的高校学生往往把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想到从社会中索取自己所需,而不考虑社会对自身的需求,譬如,现在的高校学生不是遵循“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的原则就业,而是从自身的发展前途考虑,选择经济待遇和发展前景好的职业。
(2)压力大、情绪易受到波动。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经验的不断积累,高校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有所提高,他们开始用自己独立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一切,和亲人、同学的感情变化时刻牵动他们的心,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也使经验不足的他们不知所措,由于高校学生具有感情丰富、缺少经验等特点,因而会出现心理矛盾突出、情绪波动大等现象。
(3)缺乏责任意识。如今的高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家里对其宠溺有加,使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做事往往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在进行团队作业时,过分突出自己,团队意识淡薄,责任意识差。
2.2社会思想潮流对高校学生人格的冲击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由于道德规范不够健全,大学生人格受到复杂思想潮流的巨大冲击。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资源,其中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资源,也有使学生观念扭曲的垃圾资源,若是教育不到位,学生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因而高校必须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方能使其在多元的思想思潮中不迷失自己。
3高校开展人格教育的价值
3.1对学生的意义
(1)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意识。人格教育的基本作用就是使学生通过了解人的基本构造及人存在的作用,提高其认识自我及身边事物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独立意识,以便他们能自立、自勉,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挫折与困难,不断发展完善的人格。
(2)利于学生自醒,客观评价自己。人格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评估能力,使其能通过自己与他人的比较,改进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把学到的人格理论知识和实际行为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人格。
(3)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完善人格的必要性,以科学发展观来发展自身,激发学习的潜能,注重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认真提高道德水平。
3.2对社会的意义
高校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和谐社会的必要步骤。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要担此重任,大学生必须是人格健全、道德水平高的综合人才。高校对学生的人格建设对全面人才培养有益,可以为社会提供建设性人才。
4高校思政课没有发挥好培养学生人格的影响因素4.1高校对学生人格培养的忽视
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风气等因素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培养。其中,学校教育,尤其是高校的思政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高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只注重单方面的文化知识的灌输。由于学校的不重视,致使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不足,对思政课的学习不够用心。
4.2思政教育自身的缺陷
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以共产主义、尊老爱幼等观念为主,过分强调集体利益,企图把学生塑造成服从者,压制了其自身人格全面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思政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道德水平及知识水平都高的全面发展人才。
4.3学生方面的因素
当代高校学生的学习明显有功利化的倾向。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与自身未来职业相关的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往往对专业课情有独钟,对思政这种培养价值观的课程不重视,课堂积极参与性差。
5高校学生人格建设的要求
5.1明确人格教育的内涵
不同的人对人格教育的理解角度不同,就导致了对人格教育的不同说法。从学生心理角度理解的人,把人格教育看作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从个人和社会发展角度理解的人,把人格教育看作培养全面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式;从教育层面理解,人格教育就是促使学生掌握全面知识的工具。笔者认为,人格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促使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健全人格。高校除了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外,还要进行意志教育、素质教育、道德教育。
5.2创新教育方式
人格教育不能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没有注重师生课堂互动,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思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把理论和现实结合,通过举现实中发生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来提高课堂效率。
5.3更新教育理念
对学生人格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增加教育的实效性。首先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对学生讲解人格理论。其次,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价值,让学生通过对人格理论的逐步理解联系自身理念、思想,不断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
6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
高校学生人格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在学校良好的氛围、教师的悉心教导、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格。
6.1校园和谐氛围的建设
良好的氛围可以教育人、培养人。校园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在物质环境方面,要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教学设备、整洁的卫生条件等,给学生一种家的感觉,让其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和价值观。在文化环境方面,应该加大校园文化的宣传,让学生充分了解本校的办学宗旨、教学理念等,以对其思想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校园和谐氛围的建设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学生真善美人格的形成。
6.2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调节学生心理状态,解决心理矛盾,舒缓心理压力。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人格健全程度。
6.3提高教学人员的素质品格
教学效果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师不仅是通过上课传授的知识教育学生,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时,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修为水平,做到言行一致、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言行来增加人格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具体说来,每个教师都要有高度责任感,严格要求自身,让教育无处不在。这样,学生才能在整个学校良好的氛围中养成尊师重道、崇尚真理的风气。
6.4重视课堂的效果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进行人格教育。譬如,教师可以剖析课堂人格教育的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把所要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其认知能力,引导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等思想的理论引导,鼓励学生将这些理论与自身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发展自身,把个人利益和祖国利益统一起来,把自己培育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6.5在实践中发展学生人格
人格不是仅靠理论灌输就能养成的,它具有社会性特征,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针对人格养成的这一特点,高校应该从实际出发,把实践和课堂结合起来。在抓紧课堂时间传授人格理论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通过做社会调查、义务劳动等形式让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让其明白拥有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完善自身人格。
参考文献:
[1]叶国英.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6).
[2]刘建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1,(11).
[3]纪大海.顶层设计与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9,(2).
[4]陈立思,高翔.从人文社科课程设置看韩国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7,(Z1).
[5]徐敦楷.顶层设计理念与高校的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