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梦”的思考

2015-03-28 05:03陈小花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国梦理论课民族

陈小花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梦”的思考

陈小花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中国梦”将中国人共同的命运和感情表达出来,成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动力源泉、重要内容和理论旨趣。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开展“中国梦”的渗透教育成为教学的现实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通过提升教师素质、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力、辨别力、自觉力与行动力。

“中国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渗透教育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追求和向往凝练为“中国梦”。“中国梦”既是对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追忆,又是对中华民族发展方向的昭示,对于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内容与视野。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梦”的必要性

1.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旨趣彰显的自身诉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长期致力于“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2]。换句话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要为大学生辨清理论渊蔽,明确政治方向,将大学生凝聚到党的旗帜下,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中国梦”不仅将深藏于中华儿女心中的集体记忆、集体愿景激发出来,还用民族情感的纽带去联结和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中国梦”在目标指向上是一致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梦”,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旨趣的实现是大有裨益的。

2.是大学生民族身份确认的现实需要

在全球化这一人类新的实践场域中,全球化带来的“时空浓缩”、“空间扁平化”,无疑影响了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身份。[4]在这种现实面前,强化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梦”把“国”与“家”、“民”与“族”融为了中华民族,把“你”“我”“他”整合为了“中华儿女”[5],不仅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赋予每个大学生个体的身上,还对大学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民族身份予以确认。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梦”,通过追溯民族复兴历程,分享民族历史与文化,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民族身份,从而更好地寻求确定自己民族归属感的内在心理尺度。进一步说,将“中国梦”寓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帮助大学生达成民族共识、形成民族认同、坚定民族信念、践行民族使命的现实需要。

3.是“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当然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强调,要把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要在突出思想内涵、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在把握实践要求、推动实际工作上下功夫。”[6]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再绘“中国梦”时,寄语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3]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毫无疑问,大学生必然是“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着眼点和着力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梦”自然成为了“两课”一项新的重要的使命。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梦”,是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努力的重要抓手,也是不断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推向深处的当然要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梦”的目标层次

1.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力与辨别力

“学问之道,先知后行。”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内涵和要求缺乏清晰完整的认知,他们关于“中国梦”的行为实践就只能是盲目朴素的,甚至可能错位越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梦”,首先要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力。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向大学生说明和解释“中国梦”的理论要求与精神实质,为大学生全面解读“中国梦”的历史脉络、理论意蕴和现实价值,让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内涵、路径和保障等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和清楚的定位。当然,这还不够。当下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竞争,身处在多元文化场域中的大学生随时可能接触到“美国梦”、“英国梦”等异质观念,这对大学生确立文化身份、坚定民族立场以及进行价值抉择可能会产生干扰。例如,“美国梦”与“中国梦”在许多方面虽然是相通的,但“美国梦”所强调的个人主义与“中国梦”所强调的国家责任却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大学生不加分析地接受吸纳“美国梦”,就可能出现价值观念错位的现象。[7]因此,“中国梦”寓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向大学生勾勒“中国梦”的美好图景,还要为大学生指明各种异质文化尤其是文化沉渣的表现样式。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更加深层次地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梦”,而什么不是。

2.坚定大学生的“中国梦”信心与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3]这就生动说明“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是在“中国”的前提下进行的,即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集聚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这一切的坚持是需要对“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有强烈的信心才有可能做到的。所以,在教学中融入“中国梦”,要教育大学生建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用中国的立场和态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学让大学生清楚认识到中国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摒弃了中国道路,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民族复兴的智力支持,丧失了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坚守,民族复兴就失去了前进的意义支撑;人民群众是民族复兴的主体力量,没有全民族的参与和支持,“中国梦”就只会是空想。在教学中着力培育和建构大学生的“中国梦”信心和立场,就是为了让他们在面对价值取舍和行为选择时,能够将问题置于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去考察,避免出现“削中国之足,适西方之履”的窘况。

3.培养大学生的“中国梦”自觉力与行动力

“中国梦”既总结了昨天,诠释了今天,又指向了明天,而明天的到来是需要今天中华儿女的艰苦奋斗、持续努力的。大学生既是“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对象,又是践履实现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让“中国梦”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共识,更要让“中国梦”成为他们的切实行动。在这里包含两个维度:一是,“中国梦”应该成为大学生的思想自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善于通过事实陈述和价值阐释,让大学生意识到“中国梦”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追求与使命,是自身应有的价值坐标和理想信念。只有让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自知自觉,才能更好地强化他们对“中国梦”的责任担当意识。二是,“中国梦”应该成为大学生的行为实践。“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没有全国人民的汗水和贡献,“中国梦”就不可能成为现实。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梦”还要让大学生清楚地知道“中华民族的梦想和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而我们每个人具体的梦想是‘中国梦’的真切展开”[8]。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过对大学生在“圆梦”征途上的价值肯定,将大学生置放在民族复兴历程的重要刻度上,能够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将“中国梦”落到实处的信心热情,使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梦”的有效策略

1.前提条件:教师素质的提升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在教学中融入“中国梦”的直接承担者和落实者,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渗透教育的成效如何。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梦”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素质的提升。

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中国梦”的许多内容都是直接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和党的指导思想的,如果教师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就不会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就可能在渗透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方向,出现“带错路”的情况,导致学生“梦想迷航”。另一方面,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中国梦”的讨论和追求虽然由来已久,但是将其从国家层面予以概括总结却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之后。所以,教师没有与时俱进地去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讲授“中国梦”时,就不可能讲得全面、讲得准确、讲得科学。

2.中心环节:教学内容的重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梦”不应该只是对“中国梦”流于表面的介绍,而应该是寻找两者的结合点,理清“中国梦”有效渗透的逻辑理路,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中国梦”实现有效地对接、交流、融会、互彰。

其一,以教材为基础,用“中国梦”拓展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许多内容本身就是“中国梦”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学中要挖掘教材隐含的“中国梦”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度阐发,让学生走近“中国梦”,理解“中国梦”,进而追求“中国梦”。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向学生介绍魏源时,就可以不失时机地说明民族复兴的话题由来已久,而“师夷长技以制夷”便是重要尝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为学生梳理民族复兴的历史脉络,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其二,以现实为线索,用“中国梦”彰显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召开专题讨论会,系统完整地传播“中国梦”的正能量。例如教师在专题讨论会上可以针对大学生在“中国梦”理解上存在的偏颇,如“渺茫论”(民族复兴是“井中月”,可望不可即)、“无用论”(人何必要有梦想,没有梦想,生活还不是依旧)、“实惠论”(民族复兴无法带给我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不去追求)等观点进行分析驳斥,有理有据地为学生解答“中国梦”“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眼光聚焦于时政当下,关注学生的困惑,正好彰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关注现实、服务社会、指引未来”的理念。

3.关键路径:教学方法的创新

“中国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行“联姻”,如果教师不善于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则可能导致“中国梦”在课堂中只是文字符号的漂浮,无法真正引发学生的思考、展望和努力。因此,教师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逻辑性与大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问题教育法”、“活动教育法”以及“讨论教育法”,争取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运用“问题教育法”,解答学生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后收集学生关于“中国梦”认识上存在的问题,掌握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例如,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可以收集学生关于“影响梦想实现的因素是什么”等问题的答案,通过答案窥探学生的认识误区,在课堂上予以澄清。其次,教师要运用“情境教育法”,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师要创设各种有关“中国梦”的场景,让学生去思考和选择,在对比分析中深化认识。例如,教师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可以创设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问题进行攻击的场景,让大学生设想自己如果是相关负责人该如何回应?在这个场景中,大学生必然得去考衡中国政治的实际,中国人权的彰显,这也就拓展了他们关于中国道路的理解。最后,教师要运用“讨论教育法”,深化学生认识。如前所述,教师要有效开展“中国梦”的渗透教育就要广泛搜集学生思想和认识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梳理,挑选部分题目作为学生的讨论话题,而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开阔关于“中国梦”的思路。

4.转化机制:社会实践的开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感受与体会“中国梦”,形成为梦想执着努力的精神和态度,培养为梦想锲而不舍的能力与习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中国梦”的社会实践,需要教师找准切入点、紧扣结合点、开拓生长点,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梦想转化为行为。

首先,要合理选择实践的主题与形式。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必须是联系教材、紧扣“中国梦”,形式应该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便于参与的。例如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让学生去确证自身的力量,去感受“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个中华儿女脚踏实地的付出与努力,进而坚定“中国力量”的立场和方法。其次,要明确实践的流程与意义。活动前,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交代实践活动的目的与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思索。在活动中,教师要不断调试整个实践活动,保证整个实践的过程与教育目标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对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自主化解困难,培养学生实现“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最后,要强调实践的总结与升华。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实践的体验说出来、写出来。对于一些共同面临的困惑,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释疑解惑,推动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向深处和广度拓展。

总而言之,“中国梦”既是对中华民族灿烂辉煌历史的彰显,又是对国家未来责任承担的号召,对于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培养大学生的责任自觉、指引大学生的行为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梦”,需要教师、学生、课堂等多个维度的有效互动,形成合力,真正卓有成效地引导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1).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2014-10-2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htmfiles/moe/moe_772/ 200507/9310.html.

[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7(1).

[4][英]拉雷恩.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场[M].戴从容,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11.

[5]辛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梦”塑魂[N].光明日报,2013-04-23(7).

[6]李章军.刘云山在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上强调,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13-04-09(1).

[7]朱继东.“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J].党建,2013(2):29.

[8]李庆英,张记合.“中国梦”是历史自觉,是责任担当[N].北京日报,2012-12-03(17).

The Effective Infiltration of“Chinese Dream”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 Teaching

CHEN Xiao-hua
(The College of Chinese,Guangdong Polytechnie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665)

“Chinese Dream”expresses common fate and emotion of our Chinese people.It has been the power source,vital content and theoretical purpo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Taking the infil⁃tration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 has became a mission of teaching.By improving teachers’quality,reconstructing teaching content,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carrying out social practice, etc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students’ability in cognition,discrimination,self-con⁃scious and execution of“Chinese Dream”will get developed.

Chinese Drea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infiltration education

G 641

:A

:1007-6883(2015)02-0075-05

责任编辑 温优华

2014-10-09

2013年度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编号:2013ZZ014)。

陈小花(1980-),女,广东河源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

猜你喜欢
中国梦理论课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