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及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以岭南水彩画欣赏教学实践为例

2015-03-28 05:03曾莹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水彩画人文精神人文

曾莹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广东潮州 521000)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及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以岭南水彩画欣赏教学实践为例

曾莹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广东潮州 521000)

审美能力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高师美术教育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为了培养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及人文精神,必须对高师美术教育课程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并采用诸如岭南水彩画欣赏教学中的剖析法、辨析法、借鉴法、实践检验法等课堂教学方法。

高师美术教育;岭南水彩画欣赏教学;审美能力;人文精神;培养

众所周知,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的美术师资,使其成为中小学人文美育的具体实施者。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能否实现,也关系到我国教育改革的进展,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高师美术的审美教育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当前很多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主要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注重“技术熟练”、反复“实操”;重视专业技能,忽视人文关怀,重视专业划分,忽视学术视野,重视模仿经验,忽视能力创造,重视专业技法的涉猎,忽视综合艺术的融会贯通。[1]或一味强调学生审美个性,把审美看成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忽视了教师的传授和指导作用,存在着人文精神教育和审美能力培养严重缺失的弱点。因此探讨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及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其相互关系,正确把握美术教育的人文性,是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及人文精神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10年7月)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作为具有人文性质的美术课程如何实现人文精神培养,近年来已成为美术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首先,美术教育具有审美性。审美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意义、人的价值,目的不在于传授单一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是直指人的生存质量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人正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使自身全面发展。如果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少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学生未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系统的审美认知和学科知识结构,美术教育就不能把传授知识与开拓学生整个精神世界统一起来,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和全面发展。

其次,艺术审美以情感为手段促进人文精神的内化,艺术审美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审美教育是充满情感性的教育活动,而情感教育是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的途径。培养人文素养是对生命类生存与终极意义的探寻,是对人类生存与命运全方位的深层观照,而美育具有解放心灵的功能,也是对生命的关怀,是由内向外关注人,由心灵自由到人的价值的外在发挥,从而构筑人文素质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审美教育为人文教育打开了通往心灵的通道。

艺术属于人文学科,具有强烈的审美教育功能,又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人类美好理想、意志情感、道德价值、个性尊严、博爱和自由等方面的人文精神。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审美能力是现代文明人的重要素养之一,人的审美能力虽然和人的先天生理和心理有关,但本质是人在生活和审美活动中长期受到教育和训练的结果。高师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载体,在美术教育日益人文化的背景下,要在重视知识技能传授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逐步形成学习方法,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把传授知识和开拓学生精神世界统一起来,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具有较高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高尚人格的未来教育工作者。

再次,人文精神包含着审美活动,审美本身是人文精神的表现形式之一。审美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人文是有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关注于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以及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体现在人是否能够正确地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等等,应该说,没有人文精神的引导,美术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因循应试教育模式、迎合世俗功利目的的人。[3]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强调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使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和发展。因此,美术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属性必然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二、培养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及人文精神的途径

由于我国美术鉴赏教育起步晚,缺少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研究,尤其师范院校美术教学本身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的缺陷,其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任教后,在需要理论知识支撑的美术鉴赏教学中显得先天不足,对鉴赏、史论缺乏把握理解,常把评论文章背给学生听,一旦学生提出疑问便不知如何应对,更谈不上作出针对性指导。因此,在技能课上也只能传授些零碎、孤立的知识,没能贯穿审美教育以形成系统学科知识结构,出现普遍的“灌输式”或者走向极端的“虚无式”教育模式。高师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载体,同时也是基础教育的母体,其教育模式决定了高师美术教育的定位和职责,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实施。如何开阔视野,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创设新的教育理念,通过美术教育实践把传授知识和开拓学生精神世界统一起来,培养有正确的审美观、有较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学生尤为重要。构建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向强调学生的“学”、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建构式”教育模式,走出高师美术教育的认识误区,使高师美术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我们以岭南水彩画欣赏教学为例,依托实践教学这一平台,通过以下四种方法进行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培养的探索。

1.剖析法。通过创设岭南水彩画欣赏教学活动情景,剖析艺术作品的审美要素、人文内涵与艺术作品的技能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按照审美需要的要求对客体进行加工、处理,主动建构审美对象,使学生感受到各种形式要素相互关系所构成的整体形象与韵律,引起心灵上的感应与审美感知力。

例如,首先展示岭南水彩画作为我国水彩画的策源地的历史文化背景:18—19世纪广州作为中国通商贸易最大口岸,由于社会经贸发展的需求而产生了“外销画”,它奠定了岭南水彩画的传播基础,作品内容描绘中国社会风物主题,把艺术审美建立在丰富的历史文化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客观的审美意识。

再之,分析水彩作品《远眺广州城》及岭南水彩画派创始人高剑父、林风眠等作品的时代背景,领悟岭南文化的精华和内涵,剖析岭南水彩艺术“折衷中西、融合古今”,反对清末以来一味摩古、陈陈相因的流弊的革新精神。认识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岭南文化和岭南水彩画一脉相承的对外来文化和西方文明接纳、传承和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审美意识。

2.辨析法。通过将岭南水彩画和有针对性的学生作品作为比较,让学生感受、鉴赏、辨析两者之间的异同,“在情景中感受到要解决问题的暗示”。培养学生对审美对象表象的直接理解不仅在于“懂”,而且还在于能透过形象把握更深的内涵,理解对象形式中的“意味”的深层的审美特质。

例如,展示岭南水彩画主要代表性画家李铁夫早期作品《溪边柳》及后期作品《四川峨嵋》等,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画家炉火纯青、娴熟扎实的艺术功力,学习大师的修养风范。指导学生鉴赏、辨析大师后期作品中艺术家的东方文化内涵和气质,不拘泥于形似而注重其神似的韵味。培养学生对对象“形式意味”的深层理解力,从而让学生分析自己作品内涵和功力的不足,自主学习。

同时,使学生从审美和人文的层面体会:李铁夫“将艺术与人生融合一片,不知道什么叫功名利禄”的艺术人生、画品、人品在其艺术作品中的显现。他的艺术都是高雅中充满真情实感,在完全掌握英国水彩画表现技巧的同时,加入东方艺术家奔放豪迈的灵性,具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质。他运用娴熟的水彩画技法表现大自然,传达的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爱”,使人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能够激发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3.借鉴法。例如学习、借鉴“中国现代画家中起承前启后作用的大师”岭南水彩画代表性画家王肇民作品:如“咏物精神”的静物画,悟诗有比,画也有比,赋予花木果实以生命、以品格,具人格化的意味;学习他“传神写照”的人物画,理解他强调传达人物的精神世界,“画人表情重要,品质更重要”,以“玩石”、“美玉”比喻人,反映现实又再造“现实”;欣赏他“意境隽永”的风景画。王肇民的水彩风景画,善从平凡中发掘美。纵然涉笔名山大川,格调意趣总是意境隽永、朴实自然,为诗与画的最高境界;欣赏他撰写的精辟的诗词画语,体会大师作品如何多角度通过情感发展、审美想象、类比联想进行创作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借鉴学习,启发学生不只是依靠现成的自然描述,而是将记忆中的表象改造、加工、综合、创造出崭新的与主题思想、目的“同型”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按照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创造审美对象的审美想象力。

王肇民先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对美术事业的无私的贡献、高尚的艺术情怀,是我们借鉴学习、培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最佳教材。著名美术家恽圻苍先生曾经介绍说:“王肇民一生刻苦,在他年事已高甚至不幸车祸受伤时仍顽强坚持画画,生活清淡俭朴,对烟、酒或文玩俱无所好,除了画画,就爱诗词。吟诗手迹五大册,看出他的平生境遇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王肇民曾说:“作画偶然画得好靠灵感,一生画得好靠学问”。为人诚笃的他,言则真言,否则不言,绘画以真实为美,流露童稚及诗的境界。他在《自传》中挥写艺术真谛:“在极左思潮影响下,人多无条件地学习苏联,我则有批判地接受;人多以内容决定形式,强调内容永恒的重要性,我则认为内容、形式、技术三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无固定不变的轻重和主次关系;人多将写生画贬为习作,以示轻蔑,我则非写生画不画,认为写生是创作的路径之一;人多以神为本质,以形为现象,重神轻形,我则特别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虽意在矫正时弊,但有违时尚,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势所必然的。”他傲骨抖擞,宽厚正直,在多年的政治风云变化中从不随波逐流、无私无畏为艺术贡献一切的精神,让我们充分领略画家的艺术成就与风范,借鉴学习可提高艺术审美和人文道德修养。

4.实践检验法。一是通过学生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回到实践中自我检验,创作作品,实施“在行动中检验假设”,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二是在指导毕业生到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检验高师美术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的效果。三是通过师生的教学成果(获奖、发表、展览的作品)的观摩、对外交流的审美活动来检验“建构式”教育模式的成果。

综上所述,岭南水彩画欣赏教学实践,把学生带进了清新明快、淡雅绚烂的艺术殿堂。从审美和人文的层面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李铁夫、还是王肇民,他们在水彩画艺术的探索中,无不把中国画的笔法、油画的色彩、素描的基础、诗的境界融于一炉,其作品反映了岭南文化特质。他们的创作,崇尚自然美的力量,在“观瞻自然”的同时,又不刻意于“形似”的一般写生,而是以自己的美学修养和审美情趣去创造格调清新、造型简练、极具现代感的作品。他们都将中国文化与哲学思想灌输到创作中,使其作品具有“真境逼而神境生”之妙。更可贵的是人格画品高尚,形成独到的精神特色。这样,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把传授知识和开拓学生精神世界统一起来,培养有正确的审美观、有较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的美术师资。

三、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

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对将来成为美术教师的美术专业学生来说更是一项必备素养。提升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践。

1.以高师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增强美术欣赏课的人文性

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即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美术教育只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使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与媒材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在高师美术教育中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最紧要的问题首先是改革高师美术教育教学课程——增强人文类课程设置。我们高兴地看到,2005年在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增加了“美术与人文教育”这一学习领域,把《文化艺术名著导读》、《艺术社会学》、《视觉文化与传播》、《世界文化遗产》等作为课程学习的内容。这些课程的开设将对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师可从美术教学的实际出发,将此类课程相关内容与基础美术教育相互联系,特别要注重“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人文性内容,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常常是艺术家文化修养以及对大自然、人类社会真、善、美的审美感受、审美判断的结晶。尤其师范院校教学本身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的缺陷,其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任教后,在需要理论知识的美术鉴赏教学中显得先天不足,对鉴赏、史论缺乏把握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增强美术欣赏课的人文性感受,在鉴赏作品的同时,理解、体会作品中的“审美意味”,受到深刻的人文精神教育尤其重要。[4]

2.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特色,增强美术技能学习的人文性

技能训练是美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讲,学习技能本身就蕴含着“人文性”,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片面的为技能而技能,或者只传授一些零碎、孤立的知识,没能贯穿审美教育以及系统的学科知识,出现以“技能”衡量、评判学生成绩优劣的现象,这是十分错误的。高师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载体,同时也是基础教育的母体。因此,在高师美术技能教学中应尽量将技能学习融入到较高审美认识及广泛的人文情境中,把技能学习视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完善、个性形成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知识环境中展开学习,培养有较高表现力和创造力、有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学生。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首先,要重视美术教育评价体系在形成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的引导作用。例如美术成绩的评定,增加适当的人文知识考查(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作品的意境、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给与适当的分值比例。美术高考除基本技法科目测试外,增加相应的文艺知识类的考试内容,如美术史论、美学、艺术概论等常识知识测试。因为美术高考对考生的学习有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自觉学习和日后对人文素养的重视,引导学生在更宽泛的领域中学习美术、认知美术。

其次,要营造审美和人文素养形成的外部环境。教师可以通过“第二课堂”,例如开展学生社团等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赛事、人文知识讲座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活动中感受和培养人文素质。也可在校园增添人文设施和景观,营造充满人文底蕴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再次,学生应加强人文素质的“自我修炼”。高师美术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也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自身的自觉学习和努力。美术专业学生应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兼顾人文知识的修养,拓宽知识面,在美术技能学习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不断自觉追求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总之,高师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载体,要在重视知识技能传授训练的同时,通过广泛的文化情境创设、范例剖析、教育实践检验、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和追求真善美、热爱生命本真的健康人格的教育,把传授知识和开拓学生精神世界统一起来,培养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和有较丰富人文内涵、人格健康的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民教师,纠正高师美术教育重技能轻审美理论,或重个性轻人文培养的教育偏颇,促进高师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1]沈鹏.论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J].文教资料,2009(21):109-1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国美术教育,2002(3):2-5.

[3]陈雪.刍议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J].文教资料,2008(20):220-221.

[4]彭显宏.试论素质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及审美教育[J].中国美术教育,1999(3):8-11.

Cultivation Research on Aesthetic Ability and Humanitic Spirit of Art Education Majors in Normal Universities——Take Lingnan Watercolour Painting as an Example

ZENG Ying
(Chaozhou Teacher’s College,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00)

As aesthetic teaching and humanitic spirit cultivation are consistent in essence,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t in art educ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In other to achieve this goal,we must carry out a reform in teaching courses and Evaluation System,and adopt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analysis,discrimina⁃tion,reference and practice tests,which are used in appreciation of Lingnan watercolour painting.

art educ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y;appreciation of Lingnan watercolour painting;aesthet⁃ic ability;humanitic spirit;cultivation

G 642

:A

:1007-6883(2015)02-0089-05

责任编辑 黄部兵

2014-12-04

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3-A-04)。

曾莹(1968-),女,广东澄海人,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水彩画人文精神人文
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漂亮的水彩画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