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利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人文科技系,重庆 402560)
近年来我国社会结构正发生着一个重大变化——社区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社会成员越来越重要的活动舞台。在这一背景下,社区教育应运而生。道德教育作为社区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者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对成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人类的正义、社会的公德。[1]对成人开展道德教育,主要包含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其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时代性。成人的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发生一定的转变,每一阶段的时代背景、经济水平、政治状况不同,道德教育内容也会随之改变。第二,职业性。不同的成人会有不同的工作,其职业性质也千差万别,职业性的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生产价值,在为成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提高成人的工作热情。第三,实效性。成人学习的时间讲究实效性,由于存在工学矛盾问题,成人道德教育要结合实际需要和生活经历,采用适当方法,以实现道德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道德教育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区内进行成人道德教育的载体多种多样,通过张贴公益广告、开展道德系列大讲堂等活动以提升社区成人精神品格,健全社区制度长效机制以做好保障工作。要善于运用开放性思维,借助有效载体,多措并举,从观念、形式、方法、手段上不断创新,吸引更多的成人参与,激发起他们崇德向善的道德自觉。对成人进行道德教育应与社区其他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倡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推动成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有一个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强调道德修养,尤其侧重于个人的自我道德修养。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通过主观心性的修养,以达到“至诚”的境地,成为有德之人。[2]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一些人过度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存在典型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倾向,由此引发一系列道德层面的问题,与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背道而驰。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等存在道德取向功利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社会公德。
加强社区的道德教育,弘扬传统的义利观,使居民认识到传统道德伦理知识对指导现代生活的意义。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是当人面临危难之时,更多的考虑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其在人的意识深处中的作用不容低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教育中伦理道德的精华,肯定传统道德伦理的价值,发掘其中的当代价值,赋予新时代的内涵,从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中国民族传统美德是“根”,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加强社区的成人道德教育是塑造自强不息、乐于进取、高尚品质人格的护“根”之举。
道德教育的根本所在就是培养人,在于对其精神世界的引领。成人是社区教育对象的重点,成人的道德教育也是社区教育的核心,社区教育的初衷就是建立大德育体系。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物质、精神生活的全面改善和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从根本上来说体现为素质的提高。[3]社区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促进“两个发展”,即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社区成员的全面发展。其中,尤以促进社区成员的全面发展,作为社区教育的最终价值取向。[4]居民文明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社区全面发展的基本尺度,开展社区成人教育要以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目标,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是实现成人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国际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完好三条标准,健康的心理品质需要成人具备完整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对成人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习型社区是指以社区终身教育网络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能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学习及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从而促进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5]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有赖于社区教育推进和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社区居民道德教育的发展。在城市迅速变革发展和面临新挑战的形势下,在国际社区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要求社区居民奋发进取、汲取知识,尤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形成社区工作学习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学习型社区氛围,这是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要求。成人道德教育是社区工作中各种教育因素的整合,具有综合性特点,其发展目标是学习型家庭直至学习型社区的构建。学习型社会在全国广泛而深入开展,必将对社区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即培育社区居民良好的道德素养,为我国学习型社区建设增添助力,这也是社区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社区道德教育是学习型社区的基础,发展社区道德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具体途径和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要实现文明化发展,不仅要在管理文明、生态文明、公共文明等方面取得成效,还要进一步提高成人的道德文明建设,这是实现社区文明发展的标志性特征。从长远角度来看,道德与实现利益是相辅相成的,道德品质的提高不仅会提高成人的道德素质,还会为社区文明发展注入活力,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和文化品味。“文明”不仅蕴含着高度的教养,同时也指通过优雅的方式将人欲用之于达到人道目的之一切美德而言。[6]
文明社区创建并非一时之需,而是要贯穿于整个社区发展脉络之中。社区居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整个社区的文明形象,文明社区需要形成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在争创文明社区的过程中,社区教育既要抓好计生教育、卫生教育、文化教育和理论教育,也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科普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从而进一步培养居民文明行为规范,推进社区的文明化发展。
进行德育教育,最为关键的是成人自身。成人作为道德教育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人生的价值和存在感。只有成人自身动起来,才能使社区道德建设充满活力。第一,具备自我教育和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成人需要不断完善主体自我,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增强进取心,激励自己,融入到外在的崇尚道德的氛围之中。第二,注重培养品性。道德行为是一种养成性教育,成人通过树立道德信念,不断提高自我修养,陶冶感情,锻炼意志,使其成为自觉的行为习惯。第三,加强对传统道德的学习。成人要注重道德与修业的统一,言行一致,躬行践履,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第四,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成人要关心社区中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各种问题,加强与社区组织和其他社区成人的对话、沟通,与周围居民和谐共处,营造文明的社区环境。
社区教育工作者是开展成人道德教育的主要力量,应以成人为主体,结合实际给予成人正确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的示范。第一,提升成人的思想境界。成人年龄大,面临工作、学习甚至家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困难较多,社区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满足不同的指导性学习需要,为成人指明前进的方向。要从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入手,注意体察,及时发现他们的思想情绪的变化,了解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排忧解难,直至问题得到解决。第二,运用爱与严相结合的教育方法。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对成人体察关怀以实现爱的过程中,不能无原则地迁就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与做法,对成人的错误行为要严肃批评以至必要的处理,这些都是关心爱护和服务他们的做法。要注意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进行正确的纪律约束,使成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整合教育资源。采用引导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把道德教育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开展长期的宣传教育,促使成人转变学习态度,形成优秀的道德素养。
社区居民形成优良品质应当是社区学校道德教育最终完成的任务,帮助社区提高精神文化建设的水平,改善社区环境,是社区学校的基本职责。第一,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将道德法律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社区学校教育内容不仅应当涵盖科学知识、宗教信仰、家政服务、休闲娱乐等内容,还应当涵盖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等内容。第二,社区学校应该面向全社区人员,针对不同的群体,开设独具特色的课程,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使道德规范体现到成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发挥教育服务的功能,把成人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融于日常的社区教育及管理工作之中。道德教育要与社区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提高成人的政治、道德、法制等基本素养,科学、有效地引导成人提高道德法律观念,规范他们的行为。第三,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喜闻乐见的公益性活动、表彰年度道德人物等形式加强道德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采用榜样示范法,充分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和引导作用,推动成人素质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为成人的道德修养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使成人在生活中能够自觉地运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以社区为依托,提高公民的道德法律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紧迫、长期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参与和落实。要积极推进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社区建设,进而实现学习型社会建设。从性质而言,学习型家庭属于亲缘关系性质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属于经济实体性质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属于地缘关系性质的学习型组织。[7]政府、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社区教育工作者要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社区道德教育的普及工作,将成人道德建设置于一定的战略高度,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来落实;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良好氛围和交流平台;强化齐抓共管的意识,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净化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逐步形成“政府搭台、社会主办、社区组织参与、居民唱主角”的格局,共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8]
[1]韩宗礼.成人教育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319.
[2]况 琳.对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学校德育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5(3):205-207.
[3]马金东.终身教育体系下社区教育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0.
[4]叶忠海.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1.
[5]叶忠海.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三联书店,2005:94.
[6]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M].上海:三联书店,2004:40.
[7]叶忠海.夯实学习型社会的组织基石[J].成才与就业,2012(19):29.
[8]刘奉越,陈醒.基于成人质变学习的成人教师角色转变[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