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贞
【关键词】 生物教学;古诗词;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4—0083—01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蕴藏着大量的生物学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穿插与生物有关的古诗词,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和原理,拉近生物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同时还能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下面,笔者就谈谈古诗词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古诗词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教学亦是如此。适时运用古诗词导入新课,既可以导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又可以在新课伊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的殿堂。
例如,在教学“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可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等优美的古诗词,较好地描述了温度、光照、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长、分布、开花等的影响,既形象又生动,学生很容易理解。
二、利用古诗词突破难点
生物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有时运用古诗词,则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讲解“液泡中细胞液色素”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结构和生理变化规律,可以引用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以此说明秋季气温下降,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液中出现由糖分转变成的花青素所致。同时可引导学生对液泡结构的理解,知道细胞液是存在于液泡之中的物质,进一步理解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又如,讲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时,可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诗句,使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和水循环的道理,让深奥的生物知识变简单,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
三、运用古诗词进行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师生对本节课学习之后的知识归纳和梳理,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要形式多样,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完“生态平衡和自然保护”的内容后,可运用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一句诗“本体原只是公,母将私欲混其中”来进行小结,警示人们祖国只有一个,地球也只有一个。只谋眼前局部利益,不计长远整体命运,自毁家园而不及早悔悟,终将铸成千古之恨。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就保护了人类自己,一定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再如,在讲完“生态因素”后,教师可以将诗词歌赋进行重新组合,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很好地说明光照、温度、水分及日照时间的长短等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样课后小结,脉络清楚,学生学得活,记得牢。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适时引用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语言美和生命之美,而且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促使学生的生物知识正向迁移。学生不仅获得了生物知識,还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达到了在生物教学中点缀一点文学味,让“课本剧”化为教育诗,有效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但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地选择适宜的古诗词进行渗透,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