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5-03-27 23:24付巧荣
甘肃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观察作文教学兴趣

付巧荣

【关键词】 新课改;作文教学;兴趣;观察;生活;倾吐;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4—0041—01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新理念,优化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鼓励学生表达。要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写作,就要让学生喜欢写作。“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学生“情动而辞发”的体现,教师要培养学生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感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

2.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增强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写作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所以,教师可以开展作文竞赛、办手抄报、发表学生习作、优秀习作巡回展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找出特别,教师应该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叶圣陶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带领学生感受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就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生活,通过参加各项校园活动,让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如,布置教室,设计黑板报,组织班队活动,编辑手抄报,参加文体表演等。当学生充满激情地感受校园生活时,生活也会馈赠给学生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复杂的场景,也会使学生的内心世界荡起涟漪,当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时,那么写作的素材——创新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创作热情必然高涨。

四、帮助学生学会倾吐

书读得多,生活积累得丰厚,才会形成倾诉、表达的欲望,才会有想写作的冲动。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而应鼓励学生写出所思所想。语文课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其实,开展心理疏导作文课,对于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引导学生写《我生气了,怎么办?》这种类似的作文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宣泄感情,表露心声。

五,鼓励学生参加实践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积极实践,认识生活,才能为作文解决源头问题。例如,写一个劳动场面的作文,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只有经常参加劳动,才能对劳动的艰辛有所认识,对劳动成果的甘甜有所体验,对劳动的快乐有所感受,这样的文章才会比较真实、充分,而且有真情实感。作文同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作文生活化的道路,克服作文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病,把各种实践活动引进作文中来。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观察作文教学兴趣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