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及创设策略

2015-03-27 09:26黄巨翠
甘肃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创设策略基本特征问题情境

黄巨翠

【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基本特征;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4—0048—01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金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可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动力,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问题情境的基本特点和创设策略,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

1.情境性:即通过创设各种真实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客观世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问题性:问题是学生探究的方向与动力,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所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与将要学习的新知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启发性: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4.趣味性: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知识的引入只有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新知与旧知进行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表明,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备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如,教学“线段大小的比较”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这样,就自然地引入了课题。

3.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时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探究,对问题作出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初中数学中有一类气象预报、航行、建桥、测量等带有工程设计属性的应用问题,解答时常需要应用图形特性,根据三角形、圆、等积变换等几何知识求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思考,鼓励学生通过建立适当的几何模型,使问题顺利解决。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时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探究需要。在教学时,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能力。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折叠报纸探究乘方的知识:开始展示很大的报纸时,学生都说能对折几十甚至上百次,可是在动手实践后却发现折叠到七次的时候已經非常困难,学生大惑不解。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终于发现:报纸厚度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加以等比级数增加,而其面积则相应地以同样比例减少。加上纸本身的拉力,把报纸对折第九次无疑比一次将512张报纸对折更要困难。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目标,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创设策略基本特征问题情境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长株潭水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保护修复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中国古代军队系统管理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