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邮轮经济背景下的高职邮轮乘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2015-03-27 20:07吴美兰
航海教育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乘务邮轮师资队伍

吴美兰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6)

基于邮轮经济背景下的高职邮轮乘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吴美兰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6)

以中国邮轮经济发展为背景, 在阐述高职邮轮乘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的同时, 分析当前邮轮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策略:校内在职培训,校外邮轮顶岗,合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政策支持、企业经费相助,合力打造“双高型”师资队伍;外引内培、外聘内任,合力打造“双向型”师资队伍。

邮轮经济;高职院校;乘务专业;师资建设

一、中国邮轮经济发展概述

邮轮经济是指以邮轮旅游为核心产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总体经济效应。近几年来,随着邮轮经济的迅猛发展,邮轮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市场上的主力军。与此同时,正在积极建造邮轮母港、大力推动邮轮经济的中国,以游客众多的优势以及强劲的发展势头吸引了全世界邮轮巨头的目光,为自己争取到可贵的发展机遇。自2006年率先开辟母港航次的2.8万吨级“爱兰歌娜”号邮轮到2015年即将登陆中国的16.7万吨级崭新的“海洋量子”号邮轮,短短8年间,多家国际邮轮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培育、试水开始渐收成效。中国大陆先后有上海、厦门、三亚、天津、舟山5个国际邮轮中心投入使用,深圳、大连、青岛国际邮轮码头正在火热建设中,广州、海口、北海、宁波、烟台、秦皇岛等沿海城市也开始关注邮轮码头规划和建设。自此我国已成为亚太地区邮轮航线的重要始发港和环球航线的重要挂靠港,以我国为核心的亚洲邮轮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市场。

据《2014—2015年中国邮轮发展报告》统计,2014年中国大陆邮轮运营466航次,增长14.78%,其中母港航次366个,增长9.3%,访问港航次100个,增长40.8%;出入境邮轮旅客172.34万人次(86.17万人),增长43.36%,其中以中国游客为主的母港航次出入境147.92万人次(73.96万人),增长44.3%,以境外游客为主的访问港航次入出境24.47万人次(12.24万人),增长37.9%。最值得一提的是,从中国沿海出发的母港邮轮近些年快速增长,其乘客规模已经增长到2014年的74万人,预计占亚洲市场总量的40%以上。由此可见,邮轮旅游作为中国旅游市场上的新兴产业,以其独特的行业优势,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产业前景。

二、基于邮轮经济背景下高职邮轮乘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为了满足当前邮轮旅游井喷式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高校应时而动,自2008年初教育部首次将国际邮轮乘务列入招生目录以来,全国70多家高校(其中高职院占95%)先后开设了国际邮轮乘务(以下简称“海乘”)专业,试图从这场国际邮轮“盛宴”中分得一杯羹。6年来,高校海乘专业在校人数已由最初为数不多的几十人扩展到现如今的上万人。这种快餐式的专业发展,从短期来看,虽然直接导致该专业毕业生能够成规模、大批量地输送给邮轮公司,从数量上满足了邮轮公司的人才需求,但从长远来看,其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上刚性需求的高素质海乘人员相距甚远,难免在不久的将来被市场所淘汰。人才的培养关键是师资,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邮轮乘务专业师资队伍培养,致力于海乘专业的内涵建设,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海乘专业所要研究、发展和提高的方向。

1.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

首先,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由海乘专业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所决定的。由于该专业既有高等教育的普遍性,又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其任课教师不仅要了解专业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专业技能等教学环节,还需要实时关注邮轮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人才需求指标等,在此基础上围绕邮轮产业促进专业建设,增加实训场地和验证教学水平,可以说,海乘专业师资是沟通邮轮实际需求与教学改革的桥梁,只有他们才能确保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其次,海乘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邮轮服务和管理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该目标,该专业重点强化技能培训,包括邮轮餐厅、酒吧、客房等在内的实践操作课时占据了总课时的60%以上,力求使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实现专业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对接。而该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一支综合实力很强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

2.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海乘专业教育性质和行业特点、培养海乘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

以培养国际大型豪华邮轮乘务员为目标的海乘专业,是在顺应行业发展需求下产生的新兴专业。该专业设立时间不长,且几乎都是在旅游或航海类院校开设的,专业性质和行业特点模糊。部分院校借鉴了空乘的专业性质,但无论是服务范围、服务内容还是服务岗位,海乘和空乘都不属于同一范畴,差别很大。而从行业特点上来说,海乘人员具备海员和服务员的双重身份,兼具两种行业特点,所以部分院校直接在单一的酒店或航海专业基础上加以包装,显然是有偏颇的。从培养海乘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出发,确保海乘专业鲜明的教育性质和行业特点,亟须建设一支学历达标、素质过硬、技能熟练、了解行业发展现状的师资队伍。

三、高职海乘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

相比其他专业,海乘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着较大的现实困难。首先,从院校的培养来说,目前,除2012年4月由上海海事大学、英国海贸(国际)传媒集团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创办的亚洲首家邮轮管理专门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亚洲邮轮学院外,中国的邮轮乘务员的培养还停留在高职阶段,没有专门培养邮轮师资的师范类院校,各高职院校没有可以直接引进师资的“渠道”;其次由于收入差距等现实问题,也很难聘请到相关的邮轮公司从业人员加入到该专业师资队伍中来,其结果就是各院校因人设岗,随意编队,几个英语教师加酒店专业教师再配上1~2名航海专业教师就成了时下最“流行”的邮轮师资队伍。

1.师资培训制度缺乏保障,引进制度亟待研究

由于海乘属于新办专业,开办时间较短,本身就不具备专业类储备教师,而邮轮旅游爆发式发展,庞大的需求量在给各高校带来充足生源的同时也给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增加了压力。大多数高职海乘专业招生火爆,专业教师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每天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工作,根本无暇顾及业务提高、进修和实践锻炼。从师资队伍的结构看,由于高职海乘专业教育属于专科层次,本身无法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帮助在职教师获得学历上的提升,而工作量超负荷的在职师资更无法抽出时间和精力通过邮轮顶岗或邮轮专业技能专项训练等渠道进行专业技能上的提升。更有甚者,一部分海乘专业任课教师连邮轮的真实面貌都没见过,完全是按照书本结合网络视频和想象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外,由于大多高职院校对邮轮的理解存在局限性,对海乘师资状况不甚了解,因此引进师资时缺乏研究。例如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在海乘师资引进时对师资的学历要求甚高,至少硕士起点,甚至要求博士学历,而事实上目前邮轮专业博士生还相当少,愿意加入到教师这个行列中来的更是凤毛麟角,导致许多院校难以招到想要的师资。其次,“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使得许多高校把师资引进目标放在邮轮从业人员身上,希望从他们当中能挑选出学历较高、理论知识深厚、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教师,但从现实看,具备以上素质的从业人员往往在邮轮上都是高薪岗位,普通教师的工资无法与之相比,学校的人才引进制度缺乏相应的引进政策,对人才缺乏吸引力。

2.师资行业经验亟须提升,理论基础需要夯实

目前海乘师资队伍的组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院派,这类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独特,教学理论充实,但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尽管不少院校有教师企业顶岗实习的要求,但由于邮轮的一个船期通常都在8~10个月,这对于很多已结婚生子的教师来说是个挑战,不少教师就近选择陆地上的酒店顶岗,企图以此代替邮轮顶岗实习。邮轮虽因其吃、住、行、娱的便捷化被业内称为“移动的五星级酒店”,但其行业实质却与酒店相差较大,尤其是在海上安全方面。这类师资由于缺乏真实的行业经验,教学难以与邮轮行业实践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与工作所用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用人单位的岗前培训成本增加。另一类是邮轮派(约占海乘师资总人数的10%),这类教师有过相当长的邮轮从业经验,动手能力强,对邮轮上各个部门所需要的技能了如指掌,教学针对性很强,但他们没有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未曾参与过正规的教育实践活动,很多老师虽有教学热情,但由于缺乏教学素养,教学没有规范的教学计划、完整的教案和系统的教学方法,同样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高职邮轮乘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1.校内在职培训,校外邮轮顶岗,合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他们是具备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对提高高职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海乘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没有师资储备的条件下,大部分院校该专业的师资都是从相关专业(主要是英语专业、酒店专业、航海专业)调剂而来,被充实到新队伍中的师资面临着专业的变化、研究领域的调整以及新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更新,必然倍感压力。学校要格外关心这些教师的成长,要制订专门的培养计划,尽快培养出新办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或青年骨干教师;同时,学院还可以充分利用邮轮的休息时间,邀请邮轮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对邮轮专业师资进行短期的集中强化培训,以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教师对邮轮各岗位职责、语言要求、技能需求等有基本了解和掌握。通过校内在职培训,在节约时间和成本的同时,享受到邮轮行业专家的近距离指导,效果显而易见。当然,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适应高职邮轮以就业为导向、重视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短期的校内在职培训显然是不够的,学院还应创造条件支持教师轮流到邮轮上各岗位分类顶岗,亲身体验各岗位要求及各部门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然而,当前许多邮轮企业由于短视或行业保密的原因,乐于接收学生实习,而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渴求积累行业经验的需求明确拒绝,教师无从积累行业经验,其教出来的学生难免与行业脱节。因此,作为邮轮产业的终端,邮轮公司理应认识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从本质来说还是为了培养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应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提供便利和支持。

2.学校政策支持,企业经费相助,合力打造“双高型”师资队伍

“双高型”教师是指同时具有较高的学历(研究生以上)、较高职称(高级技术职称)且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双高型”师资不仅承担着邮轮专业建设的重任,也是邮轮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各院校应对邮轮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力求年龄、学历和职称的合理化。年龄方面,重点引进40周岁及以下的专业对口的青年教师。学历方面,由于大多数邮轮师资都非本专业出身,要想在一个新的专业上取得学历上的提升,必然需要比他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此前提下,学校可适当给予邮轮专业师资一些特殊的扶持政策,如带薪参加考前辅导班,课时要求适当降低等;相关邮轮企业也可对师资进行适当的经费扶持,从精神、物质等多方面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以期实现以博士、硕士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职称方面也可适当倾斜,在任职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可优先保证该专业教师的正、副高级职称比例,不断优化职称结构,促进邮轮专业师资队伍的发展。

3.外引内培、外聘内任,合力打造“双向型”师资队伍

所谓“双向”是指高职院校需要聘任行业企业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以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行业企业也需要聘任高职院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以促进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是相互的。在本科院校相继转型的今天,“双向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是高职院专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外引内培”机制,就是对外吸引人才,对内培养人才。“外引”就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内培”就是利用校内特有的资源优势,进行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外聘内任”指的是从外面聘用人才,从内部提拔任命人才。“外聘”从学校层面上来讲,就是从行业企业聘任相关专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或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内任”就是从学校内部选拔任命一批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加入到邮轮专业中来,壮大该专业的师资队伍,促进专业健康发展。邮轮专业在中国各大院校大都属于起步阶段,师资的质量和水平有限,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向校企合作或联合办学的企事业单位借调专业骨干,暂时承担专业带头人,带动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当然也可以采取优厚政策引进专业带头人。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邮轮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相当完善,形成了成熟的邮轮产业链。学校可以把有潜力的教师分期分批送到欧美发达国家学习深造,以便了解国外邮轮业最新发展状况、研究成果以及邮轮教育的课程设置。国内的高职院校中,天津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与皇家加勒比邮轮携手共同建立了国际邮轮人才培训中心,并面向全国定期开展邮轮师资培训;意大利歌诗达邮轮集团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10年开始合作,建设了该集团大中华区唯一的培训中心,除了定期在意大利集团总部对该学院的师资进行一站式培训外,2013年,歌诗达集团还全资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建成歌诗达实训中心,中心的设施设备大量来自真实的邮轮,为国内邮轮师资的再培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和更广阔的舞台。 国内各大高职院校纷纷效仿与创新,进一步加深与邮轮企业合作,以力求开辟更多的师资培训途径和形式。由此可见“外引内培、外聘内任”的措施,不仅可以暂时解决邮轮专业的师资紧缺问题,也有助于该专业师资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当前,国内邮轮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任重而道远,这不仅需要国家各项邮轮政策的支持、国内外各大邮轮企业的鼎力相助、各邮轮院校的合力支持、邮轮专业学生的全力配合,更需要邮轮师资自身不断地努力进取。以邮轮发展政策为导向,以邮轮企业和学院的支持为动力,以邮轮专业学生的成才为己任,以邮轮师资队伍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最终实现邮轮师资队伍建设、邮轮专业建设以及邮轮产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1] 张锋,林善浪.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港口,2008(8):25-26.

[2] 朱晓靖.基于邮轮经济对上海高职院校邮轮专业设置与教师培养研究[J].青春岁月, 2013 (14):260-261.

[3] 孔凡一, 刘洋.浅谈邮轮乘务专业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必要性[J].亚太教育, 2015 (21):215-216.

[4] 魏日, 曾丛喜.基于海乘工作特点的教育培训体系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4):237-239.

2015-08-12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邮轮经济背景下高职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880 076);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项目)“基于‘校企双主体’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433’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8-35);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交教研1402-96)

吴美兰(1980-),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发展研究。

U676.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6-8724(2015)04-0103-04

猜你喜欢
乘务邮轮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优化编制方法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邮轮经济的“冷”与“热”
带立即折返的高速动车组乘务交路回路优化编制方法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
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制服设计研究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