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行素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 唐山 063000)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励,高校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生活压力。使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伪健康状态,即亚健康状态。针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笔者运用中医脏腑辩证理论,将导致大学生亚健康常见的基本分为五型。
高校大学生由于起居失调、精神压力、不良情绪、心理生理因素影响,其健康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田家莉老师对唐山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评估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后得出其主要证型有肝肾阴虚、肺脾气虚、肝郁脾虚、心脾两虚 、肝郁化火、肝气郁结、痰热内扰症[1]。故出现便秘、痤疮、肥胖、腰痛、颈椎病及情绪异常等。笔者将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的常见疾病分心肾不交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亏虚型、湿邪蕴脾型。
2.1 心肾不交心阳偏亢型:本证多因大学生生活起居失常,年少轻狂,对情绪不能良好控制,致使朝不起,暮不寐,心神浮躁,进而出现失眠健忘等症。心肾相交,即水火既济;心肾不交,即水火未济。《医原》有云"心属火,而心中有血,是火中真阴。故火随心阴下降,以交于肾水。肾属水,而肾中有气,是人体真阳。故肾水随真阳上升以交于心火。"在生理上,心火下至肾水,肾水上济心火,使肾水不寒,心火不亢,则水火互济,心肾相交。在病理上,打破心肾之间阴阳水火的协调平衡关系后,则会出现心悸健忘,虚烦少眠,潮热,头晕目花,口干,舌质红,脉细数等症状。故治疗应以"滋补肾阴,养心安神"为主。内服交泰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以治之。拟方:肉桂30g、麦冬15g、五味子15g、生地15g、玄参20g、黄连30g、莲子心15g、柏子仁20g。水煎服 日服1剂。
2.2 肝气郁结情志不舒型:本证多因大学生思虑过多,心理压力过大,或情感问题影响致使情绪抑郁,肝气郁结不舒。该型多发于考试期间或有外界刺激,情绪波动之时。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考虑与其生理易产生内分泌失调有关[2]。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喜条达,恶抑郁。其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主疏泄,藏血液。若肝气郁结,则气滞血瘀,女性月经出现问题,多以闭经或量少色淡为主。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嗳气,咽部有异物梗阻感(梅核气),乳房硬肿(乳核),少腹痛,不思饮食,情绪低落,苔薄白,脉弦等。故治疗上应以"疏肝解郁,行气化瘀"为主。故拟方:柴胡20g当归15g薄荷15g厚朴15g香附10g郁金15g合欢花15g牡丹皮20g枳壳15g青皮15g白芍15g。
2.3 肾精亏虚,体虚不固型:由于互联网及科技的发展,不良信息大量传播,"宅"文化的普遍蔓延,致使大学生手淫过度,耗伤阴精。这也是目前导致大学生体质较差以及青年高发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本证型多见于男性大学生,中医认为肾藏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且肾主骨,若过度手淫,则肾精不足,肾亏骼空。可导致骨质疏松甚至骨与关节结核(流痰)的发生,使出现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的年龄段迅速向20-25岁人群靠拢。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精力不充沛,精神不集中,视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严重的可导致不孕不育。故治疗上应以"补肾固本,填精益髓"为主。笔本证治法可参考《金贵要略 血痹虚劳病篇》中"夫失精家,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失精家即长期遗精之人,故与本证型基本相符。治疗上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配伍远志、枸杞、龟板、鹿角胶等药物。临床对治疗因手淫过度而导致的肾精亏虚,体虚不固有良好作用。
2.4 湿邪蕴脾,湿热内生型:本证多因大学生饮食失调,喜食辛辣生冷,肥甘厚味,酗酒伤脾,又缺乏体育锻炼,致使湿邪内生,困阻脾阳。久而久之,可郁而化热,湿热内盛,又因脾胃互为表里,故湿邪困脾,脾失健运,胃谷不化,使机体新陈代谢出现异常,而引起大学生体重增加,内分泌失调,致使大学生肥胖比率增高,痤疮泛滥。临床表现为胸闷,腹胀,厌食,恶心欲吐,口臭,口中淡粘,头晕,体倦,大便黏腻,腹大膨胀,皮肤发黄,苔黄腻,脉濡数。治疗应以"清热利湿,健脾和胃"为主,方用茵陈蒿汤合四芩散加减。
《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精神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可使体内阴阳之气协调,到达阴平阳秘的目的[3]。道家老子主张"无为""无欲""无知"提倡"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因此"调整情志,亲近自然",能够使人体气机通畅,达到地抵御病邪,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的目的。高校可大力倡导体育锻炼,进行运动养生,也可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可以选择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六字诀等动静结合的传统中医养生方法,还可通过有氧运动改善心肺功能,以柔韧性较强的瑜伽舒筋活血、缓解疲劳与压力。在饮食上,可适当补偿维生素b或c、膳食纤维、蛋白质,有利于稳定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效率。
总结:参考近5年文献,发现大学生体质任呈现下降趋势。故高校应注意养生健康知识的教育,使其掌握应有的养生健康技巧。积极开展阳光体育锻炼,保证每日足够的锻炼时间。同时重视大学生情感及心理教育,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大学生自身应密切观察自身健康情况,发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做到社会、学校、大学生三者统筹协调,为降低大学生亚健康比例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1]田家莉,于荣霞.大学生亚健康中医证型调查[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5):137 -138.
[2]何艳,刘建涛.某校医学本科生亚健康疲劳状况调查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1):4099 -4100,4104.
[3]高璐璐.利用中医方法使大学生远离亚健康[J].大众文艺,20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