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的探讨
熊礼军,侯孔发,程学华,朱海涛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由于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许多高校都定位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其中不乏二本和三本院校。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和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目前,许多二本和三本院校都在积极打造应用型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的专门人才的地方。这就需要在大学课堂里学习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培训岗位知识,也就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化能力教育,让学生在一毕业时到公司就能胜任岗位的要求,无需培训,直接上岗。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大众化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化能力教育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化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企事业单位需要的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的专门人才。同时应该把企事业单位人员的相关培训课程直接在大学课堂里进行学习,减少企业公司的人员培训成本,让学生毕业后无需培训就能胜任岗位能力的要求,直接上岗。[1][2]近年来,虽然应用型院校建设取得很大的成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职业化能力人才,但是应用型高校在对学生的职业化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职业化能力教育的办学定位思想、“双能型”师资队伍、实训室、教学方法和实习就业基地方面比较突出,这些问题都亟需进一步加强或改进。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化能力教育的思想认识不一致,不能形成统一的认识
虽然二三本院校在积极打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但是实际上所体现的职业化能力教育的思想认识不一致。有的院校师生根本就没有所在学校的职业化能力教育的这种思想,有的师生对此认识很浅显,不能够理解其真正内涵,有的师生认为职业化能力教育和其他重点大学高等教育混为一谈,不能区分他们之间的正确关系,全校上下不能形成统一的职业化能力教育的思想。只有形式,没有内涵式建设。全校师生若不能形成统一的职业化能力教育的思想,应用型高校建设将成为一纸空谈,对学生的职业化能力教育也将不存在。
(二)“双能型”教师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职业化能力教育的需求
“双能型”教师定义为“既具有某一专业的教师资格与能力,同时又具有其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所要求的职业资格与能力”,他们应该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工作经验兼备的具有这样双重素质与能力的教师,而不仅仅是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教师,这是基于职业化教育的特殊性而对“双能型”教师提出的职业要求。应用型高校的“双能型”教师不但数量少,而且结构不合理。应用型高校“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困扰各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加了职业化能力人才培养的难题。由于“双能型”教师缺少,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3]
(三)校内实训室缺乏,选购的实训教材不够合理
综合目前安徽地区的应用型高校校内实训室缺乏情况,主要存在的以下问题:(1)经费来源不足,有的二本院校是公办院校,国家财政投入有限,有的独立三本院校和民办三本院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和学院自筹,办学经费较紧张。相比较来说,实训室建设就是一纸空文;(2)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训室的建设不是短期内就能建成,需要长期的积累。既然学院经费存在一定的难题,作为学院的领导应该制定一个5~10年的中长期目标,逐年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现最终的目标;(3)学院缺乏创新的实训教材和细化的实训方案,选购的实训教材也不够合理,相近专业和相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不能因材施教。同时学生通过实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肤浅,非为用而练,缺乏实用性。[4]
(四)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现实中“企业”很少带进课堂,学生职业化能力教育得不到充分保障
目前,大学生们基本上依靠授课老师在课堂里获得专业知识。相对来说,这种几乎唯一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没有新意,达不到对学生的职业化能力教育的目的,实现不了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同时,学生们很少被带到企业里进行现场授课,获得对事物直观地认识;企业高管和资深技术员也很少深入到大学课堂给学生们授课,传授学生们工作中的丰富经验知识。
(五)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不足,并且长期合作企业不仅少而且不稳定
所谓校外就业实习基地,是指通过签订相应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校方授权企业为学校定向校外就业实习基地,企业定期吸收在校生作为实习对象,进行培训、工作,最终获得双赢的合作方式。[5]根据安徽应用型高校调查,安徽省某高校财经管理学院的实习基地只有12家,在这12家中,主要针对专科学生,真正长期保持联系的并不多。针对财经管理学院的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两个专业要求,还无法满足学生就业实习的需求。根据安徽省某高校财经管理学院的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两个专业202名学生进行了就业实习满意度的调查统计,有154名学生主要靠自己或家庭选择自己的职业,占调查总数的76%,有60名学生通过学校组织的招聘会选择自己的
职业,占调查总数的30%。可想而知,应用型高校所提供的实习就业基地让学生去选择职业,远远没有达到学生的要求。而对于本科学生目前还没有实习基地。
(一)统一全校师生的职业化能力教育的思想认识
学校应该对全校师生进行统一的应用型院校的思想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的专门人才的这种思想要扎根在师生的心里,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职业化能力教育的潜入,最终把学生培养成理论素养高、口头表达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过硬的实用型人才。
(二)与市场接轨,定期修订课程设置,多开设些职业化能力教育的应用型课程
应用型院校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与市场接轨,多开设些市场对学生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课程,提高学生职业化能力教育水平。所以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定期进行课程修订,可以每隔四年或五年进行一次课程修订,刚好本科四年或者五年学历教育是一个循环,再根据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和企业对人才的专业素养要求,进行课程添加、删除和修改。
(三)加强学校的“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应用型水平
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术素质。因此应用型高校需要的不仅是具有理论知识的教师,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会”、“熟”、“精”、“专”四个层次的要求:“会”基本掌握相关技能,会实际操作;“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能熟练操作;“精”能精通所教专业课相应的职业技能;“专”拥有一项以上高水平专业技能。应用型高校应积极地通过对原有专职教师进行实践能力培训,以及从企业和行业的第一线聘请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任教等措施,来加快建设“双能型”教师队伍,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水平。
(四)逐步建立和完善实训室,选购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实训教材
实训室建设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培养手段,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实践教学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应用型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不断巩固实训室内涵建设的成果,提升实践教学与管理水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加快实训教材的建设,如市场营销实训教程、物流管理实训教程、财务管理实训教程和会计学实训教程等,在教学中加大实训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加深认知实践的了解和把握;其次,根据应用型学校的办学条件欠缺、经费的来源的不足,在短期内很难把所有专业实训室都能建成,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批分期实施实训室的建设,形成长期的规划,实现实训室建设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角度出发,积极认真地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改革教学方法,学校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授课和学习
在大学课堂里进行教学已不能满足大学生职业化能力教育的需求,这就需要改革学校对学生完全课堂式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学校定期组织老师和学生到企业里进行授课和学习,让学生们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事物,有条件增加他们操作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增加他们就业竞争力,让这种到现场教学成为常例,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建立现场教学基地,与不同的企业进行不同专业的现场教学建设,以保证各个专业都有现场教学基地,保证学校对学生职业化能力教育。
(六)定期开展“企业高管进课堂”活动,在大学课堂里讲授企业培训课程
从合作企业聘请高管定期或者不定期到大学课堂里对学生们进行职业化能力教育,另外从企业一线职工中选拔聘请能工巧匠、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应用型高校还要根据专业要求,灵活地从生产第一线、公司等单位,聘请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能力的教师进行教学,不仅满足了学校的职业化能力教育教学需要,而且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学习到来自现场的实践知识,拉进课堂与社会的距离,实实在在提高其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职业化能力人才培养的质量。
(七)建立长期稳定地合作实习就业单位,积极拓展校企合作
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加强实践育人。为加强实用性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要求各院系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建立并保持良好地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到大四的时候选送学生到基地开展实习锻炼,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育学校的实践育人特色,这也是应用型院校提高学生职业化能力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最重要的环节。
综合上述内容,应用型高校应该在全校统一职业化能力教育的思想;定期修订课程设置;积极引进和发展“双能型”教师;逐步建立和完善实训室建设和实训教材选购;改革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授课和学习;邀请企业高管和骨干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或做兼职教师;建立长期稳定地合作实习就业单位,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大力提高学生的职业化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的专门人才。
(注:本文系校级项目“质量工程”,项目编号:13zlgc056)
参考文献:
[1]郭占元,安烨,梁琳.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7(1):75-78.
[2]董琴,汪宏友,马佳等.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1):43-44.
[3]王佩,凌明亮,黄仁术.安徽省“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不足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14,11 (4):106-107.
[4]林雪燕.加强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1):40-42.
[5]李蓬实,鄢小蓝,李政.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6):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