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娥,陈蕾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赛教融合”商英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张月娥,陈蕾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商务英语专业近些年来作为最热门的几大专业之一,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如何培养出杰出的商英专业人才,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全国技能大赛“赛教融合”对商英专业的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教育可以保证比赛的质量,让比赛更为精彩,比赛可以反哺教育,让教育更加完善。文章简单介绍了“赛教融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促进作用,并对该教育模式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剖析,最后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赛教融合”提出了几个可行的解决措施。
赛教融合;商英专业;培养模式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取得迅速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是每日倍增。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高速发展,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为蓬勃发展的经济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商英专业作为热门专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根据官方数据分析,基本各个高校中都有商务英语这个专业,其在高校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0%以上,有的院校甚至还鼓励非商英专业的学生去兼修商务英语,提高自身技能,为以后就业多掌握一个有利的利器。与此同时,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透过职业大赛,我们可以发现,有一大批的商英专业人才在不断的涌现,有效地的改善了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教育可以保证比赛的质量,让比赛更为精彩
以就业为导向的“赛教融合”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并综合目前商务英语教学现状,为做好“赛教融合”工作,首先学校在制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要打好“以就业为导向”这一基础,只有将以就业为导向与“赛教融合”进行有效联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参与的专项赛事。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要“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要求,从2007年开始,由相关部门联合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直至今年已经是进行了第七个年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前进道路中的一个探索,它的出现对商英专业的教育模式产业了冲击性的改变。每年各院校的商务英语人才云集于此,为了冠军而努力奋斗,而在此之前,各大院校为了比赛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教育可以保证比赛的质量,让比赛更加地的精彩,更加的刺激。
根据笔者对部分包含商务英语专业院校的调查,学校一般于赛前一年就开始选拔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并且随即对这些学生来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口语,听力,语法等多项目标培训,并在最后再进行一次的选拔,选拔出最优秀的学生来代表本校参加职业大赛。根据一项随即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的商务英语比赛的质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第一届和第二届的质量,绝大部分参赛选手的实力都是剑桥商务英语高级水平,有部分选手的实力已经凌驾于专业八级以上,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学质量的提高让比赛更加精彩纷呈。
(二)比赛可以反哺教育,让教育更加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体现,笔者在多所985院校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学生在商务英语这块的书面能力十分优秀,但是在听力和口语这块却十分薄弱,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根本不敢说不敢讲,这样的教育是不可取的。
职业技能大赛的出现,给了很多学生一个表现的平台,在比赛中,很多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查漏补缺,去充实完善自己;而对于各个学校而言,职业技能大赛可以让教育者看到自己学校所存在的缺陷,看到教育方法中存在不足,从而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学习当中,因此,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反哺教育,让现有的教育体制更加完善。
(一)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对于商英专业的影响力不足
就今年的比赛来看,商英专业涵盖了十多个专业,三十多个比赛项目,而商英专业在其中占据的个数屈指可数,根据数据调查显示,高校中商英专业的学生有百分之四十的人不知道职业技能大赛,有超过一半的人表示自己不会参加这个比赛,统计结果分析,绝大多数商务英语的学生认为大学四六级的影响力对于就业更大一点,也有很多学生认为剑桥商务英语等级才能代表自己的实力,而全国技能大赛不能反映出自己的能力。为适应社会对真正的人才的需要,高校切实贴合社会发展进行人才培养,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同样适用于应用性较高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职业技能大赛突出的是学生使用商务英语的能力,而传统的四六级则是比较的学生对词语和语法的认知能力,其侧重面不一样,本应不能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四六级地位的根深蒂固,让学生们趋之若鹜,从侧面也彰显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对于商英专业的影响力严重不足。
(二)“赛教融合”会带来应试倾向
我国目前教育最大的败笔就是应试教育,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绝大部分商英专业的学生是带着目的性去学习的,而这个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英语考试或者取得英语等级证书,这样的教育只会束缚孩子的思路和想法,让学生们永远禁锢在应试的牢笼中,无法去天马行空地自由驰骋。
有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全国技能大赛将是下个高考,他同样会给学生们带来应试倾向,孩子们仅仅是为了比赛的结果而去学习,老师也仅仅是为了所谓的奖杯而去授课,甚至部分学校为了比赛的奖杯,顾此失彼,让孩子们陷入更加痛苦的另类教育中,长此以往,“赛教融合”本身就会失去它本身所存在的价值,学生也终将是疲于应付,对职业技术大赛失去了兴趣。
(一)提高职业技能大赛对商英专业的影响力
“赛教融合”的宗旨和目的,说到底还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商务技能,从而更好的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职业技能大赛的影响力对培养杰出商英人才是积极重要的。首先,可以在各大主体网页上面介绍比赛的内容和增加比赛的报名入口,对于90后而言,他们是属于IT的一代,因此,网络的推动能够让他们更加接受新事物;其次,可以让企业参与进来,这样不但可以让企业更加了解现在学生的动向,去寻找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和公司需要什么的技能,从而更有方向的去学习,这样一来学习的动力更加充沛;最后,每年的评委席可以增设学生评委,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比赛的策划和布置当中,让他们了解到比赛的台前幕后。
(二)让比赛和教育充分融合,避免教育出现应试倾向
教育出现应试倾向的主要原因,其实不是来自于学生,还是来自于教育者的心态,他们带着功利性的心态来诱导学生,让孩子们以比赛和考试为目的来进行学习,这样的思维方式是错误的。而所谓的赛教融合,应该让比赛和教育充分的融合,避免商英专业在教育过程中发生应试倾向。首先,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比赛环节,让比赛显得不那么低沉和无味,让学生知道商务英语在比赛环节的作用,与此同时,让学生们通过比赛意识到学好这门外语的重要性;其次规范好比赛的体制,健全和完善商务英语在职业技能大赛过程中的比赛体制和内容,并制定相应的合理的比赛章程,让学生们知道比赛内容中的规范;最后,对教育者进行一定的思想引导,让教育的源头更加清澈,笔者认为对教育者的教育远远比学生本身来的重要,让教育者意识到,教育仅仅是为了享受比赛的过程,比赛过程所学到的经验远远比奖项来的有价值,只有让教育者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学生们才能拜托应试教育的牢笼,未来才能出现一批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
在实践体系的构建方面,除了培养学生具备相应且扎实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外,对于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国际贸易。经济法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也应有所涉及。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密切关注相关技能大赛,将素质培养贯穿始终,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将实践课时提高到一定的数量,进而使得其培养规律符合技术性应用人才培养需要。
项目教学法是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便是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真正的深入到实际教学中,高校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这种教学方式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的空间。
(三)多层次的选拔商英技能人才,让教育更加公平
要想通过“赛教融合”来培养出高水平的商务英语人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育公平问题,只有公平的教育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首先,可以开展多种报名方式让学生报名,除了传统的学校代理报名外,还可以增加手机报名和网络报名,让学生更加直接地参与比赛,在报名这个环节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让更多的商英专业的人才参与到比赛中来;其次,对于比赛核心内容务必做到保密,比如比赛题目等,并设置相关的机构来管理比赛的程序,做到所有的学生知道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再者,在商务英语的项目类别中,增设比赛项目,不再以单一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增加多种元素进入比赛,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比赛中大放异彩;最后,可以设置大众评委,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职业技能大赛中,让社会去发现人才,让群众去寻找未来的精英。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变革,在21世纪的今天,培养出杰出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的迫切需求。全国技能大赛“赛教融合”对商英专业的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教育可以保证比赛的质量,让比赛更为精彩,比赛可以反哺教育,让教育更加完善。但是,“赛教融合”的教育模式下仍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赛教融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促进作用,并对该教育模式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剖析,最后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赛教融合”提出了几个可行的解决措施:提高职业技能大赛对商英专业的影响力;让比赛和教育充分融合,避免教育出现应试倾向;多层次的选拔商英技能人才,让教育更加公平。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石路晶.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J].文化与教育技术,2011,(1).
[3]赵云.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1.
[4]吕霞,刘世君,张源源,苟琼心.职业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2012,(22).
[5]石小飞.以职业技能大赛为目标狠抓模块化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