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研究综述

2015-03-26 03:04迪更妮齐卫华
关键词:三言二拍研究综述

迪更妮 齐卫华

摘 要: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诞生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明代中后期,其中有关商人形象和商业活动的描写极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行,人们市场观念的增强,学者们开始关注探讨“三言二拍”中的涉商类小说,尤其是21世纪以来,对其研究更加全面、深入、细致,并开阔了全新的视角。本文试从商人形象及其思想意识、士商关系或官商关系、比较研究、经商技巧和地域性研究五个方面,对新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的研究现状(仅限论文)进行梳理。

关键词: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160-03

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中有关商人形象和商业活动的描写极多,自20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问世后,对于“三言二拍”的研究陆续展开。改革开放之后,商业文学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对“三言二拍”中涉商类小说的研究也随之全面和深入起来。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们全面、深入、细致地对涉商类小说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开阔了全新的视角。本文拟对21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的研究现状(仅限论文)进行简要总结。

一、商人形象及其思想意识

(一)商人形象

在研究人物群像时,不免要将人物进行归类整理,“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研究也是如此,人物形象分类标准主要以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为主,例如洪娟的硕士学位论文《论“三言”中的商人、文人和妓女形象》和王瑞雪的硕士学位论文《“三言”商人形象的文化解读》就是如此,文章认为正面形象的商人外貌文雅俊美、具有传统美德、摒弃封建思想糟粕和有进步的经营管理方式;而反面形象的商人则都是贪婪好色、见利忘义之徒。后者除了论述正、反两面形象的商人之外,还专门分析了“三言”中描述不多的女性商人,认为“女性商人在时代的衬托下逐步摆脱封建的束缚,在女性思想解放中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①作者应该是受到新世纪以来西方文艺理论译介的影响,把女性主义文论作为分析小说的工具,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尚待深入研究。此外,赵雪艳《“三言”“二拍”中反面商人形象及其劝诫意义》专门分析了“三言二拍”的反面商人形象,并认为小说作者塑造的反面形象商人具有对世人的劝诫意义。

除以上分类外,赵蔚《“三言二拍”中的商人与商业意识》从经营方式上,把商人分为由“工”而“商”、“工”“商”结合的商人,赚取中间、地区差价的商人和中间商三种。孙琳《“三言二拍”中四类商人形象》则把商人分为:说教型商人、好色型商人、弃儒经商型商人和期盼仕途型商人。这些分类,都是结合了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作者的创作观念进行分析的。

(二)思想观念

新世纪以来,在继承前任研究的基础之上,针对“三言二拍”中商人的思想观念研究最为全面、细致,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观。明代商人的社会地位较前代有很大的提高,“三言二拍”中的商人们有了不同与前代的对经商职业的认同和自豪。刘海涛的硕士学位论文《“三言”“二拍”中的商贾小说研究》、曹琳《“三言”“二拍”中商人经营之道探析》和方明《明代文学作品中对商人地位上升的表现——以〈三言二拍〉为例》等都对此有详细阐述,认为“三言二拍”小说中的各类商人并不以经商为耻,并且普遍表现出对于自己从事行业的自信和坚定的态度,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从事商业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

2.金钱观及消费观。“三言二拍”中相当一部分的商人对金钱有着偏执的喜爱,消费观也有自己的特色。王桂清、陶萍《从“三言”“二拍”中商人的消费形态看明代商人的思想意识》专门论述了商人消费形态,总结出官场消费、科举消费、投资土地和典当行业、奢靡消费四种消费形态。张宁的硕士学位论文《“三言”、“二拍”中涉商类小说思想研究》和任治兰的硕士学位论文《〈二拍〉经商活动总论》偏重分析当时的社会经济原因,认为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经济因素的刺激是引发此种现象的重要推动力”。②苑丽丽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二拍”涉商类篇目中的晚明商业文化现象研究》中进一步分析了在拜金主义思潮下商人奢华的消费方式和观念。“三言二拍”中商人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在学位论文中有所论述,然而专门对此进行研究的论文却并不多见,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得也比较浅显,这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

3.婚戀观。刘海涛的硕士学位论文《“三言”“二拍”中的商贾小说研究》对商贾的婚恋观有具体分析,认为三言二拍中商贾有“珍惜真情,渴望自由”的爱情观和“漠视贞洁、尊重人性”的婚姻观。马跃《从冯梦龙的情爱观分析“三言”中商贾的婚恋态度》专门分析了小说中商人的婚恋观。文章认为,与以往文学作品的这些描写相比,“三言”在描写商贾的爱情婚姻上有很大突破,最重要之处即在于塑造了一批忠于爱情婚姻的真善美的典型,这在描写商贾形象的文学作品中有其开创性的意义。此外作者也指出“三言”中对爱情婚姻持不严肃的态度的商贾也较多,究其原因,作者认为王学左派和李贽思想对冯梦龙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以上两篇文章虽然都具体分析了“三言二拍”中商人的婚恋观,后者也指出“(商人)他们的职业属性是与其情感生活紧密相连的”,③然而却都没具体论述商贾的婚恋观与其他人有何不同。

(三)商业伦理道德

商业伦理道德是“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黄琛的硕士学位论文《从“三言”“两拍”看明代商业及其道德》和刘欣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古代通俗小说中儒家文化与商业伦理的构建》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小说中商人身上所表现出的义利兼顾、诚实守信、勤俭、敬业、济贫扶困等伦理道德观。前者不仅论述了商人身上所具有的良好的品德,还指出了过分注重商业道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后者则把抽象的儒家理论联系“三言二拍”小说中具体的商人形象,找到儒家文化与商业伦理的结合点。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大多集中论述小说中商人身上表现出的伦理道德,然而在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小说中的商人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这方面却很少涉猎,这为今后研究留下了空间。

此外,还有就某一类道德品质进行了专门论述的文章,例如全淑贤的博士学位论文《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诚信观念研究》和其文章《仁义道德的折射,社会交往的追求——论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商人的诚信观念》从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商业活动本身的需求、社会交往以及作家自身的创作理念等方面观照小说中商人诚信观念及其产生的渊源,以及商人对诚信观念的守成。另外,两篇论文都创造性地提出了“诚信是儒家的仁心与侠的自律意识相结合的产物”④“这种折射着诚信观念的侠的自律精神也是明清小说的重要思想内涵之一。”⑤前者还分析了小说中官商关系中体现的诚信观念、商人诚信观念的地域表现和商人诚信观念的思想基础。对某一类伦理道德观念的深入研究的成果非常有限,却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二、士商关系或官商关系

士商关系,或者说官商关系不仅是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研究中的重点之一,也是中国白话小说中研究的特色问题。这方面的论文以李桂奎《论“三言”“二拍”角色设计的士商互渗特征》为代表,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三言二拍”士商互渗现象。作者认为小说在角色设计方面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士”“商”对比映衬的范式,突出了“士”“商”之间的互渗特征,具体分析了士商互渗角色设计的三个层面:文人弃儒就商与商人贿选为仕、文人甘入流俗与商人附庸风雅、文人垂青商女与仕女下嫁商门。作者还进一步分析了这种现象的社会背景,首先是宋代之后逐步出现的“四民不分”的现象。其次,“士”“商”之间出现了相互效仿的现象,一方面商人队伍越来越多地引入儒家思想,有儒雅风度,另一方面儒生混迹于市井,养成了世俗的风度和气质。此外,作者还提出“三言二拍”士商互渗角色设计对传统文本的几点超越:一是士商通婚的故事情节;二是主人公士商互渗这种人生道路的设计;三是小说作者笔下的文人和商人冲破了固定范式,士子不再是君子情怀,商人也不再是小人嘴脸。较为全面分析士商关系的论文还有邹壮云《冯梦龙文学的士商关系及其成因解析》等。

还有就士商关系某一方面问题具体论述的论文。王桂清《从“三言二拍”中商人入仕途径看商人的官本位意识情结》专门论述了商人入仕的三种途径:科举、捐纳和联姻。李志琴《简析“三言”“二拍”中的“弃儒就贾”现象》则是专门讨论了文人士子弃儒经商的问题,主要分析了其中的社会原因。

士人与商人的结合促使“儒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人群体出现。周宜智的硕士学位论文《明末清初小说中的儒商形象研究》给“儒商”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梳理了“三言二拍”的儒商形象及其主要事迹。李志琴《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儒商精神》也界定了“儒商”这一概念,概括了“三言二拍”中儒商的文化内涵:诚信为本、诚实不欺、以义取利、义利并举、贵和尚中、和气生财等,并分析了儒商精神的启示意义。此外研究“儒商”的重要论文还有《浅谈“二拍”中的儒商形象》等。

三、比较研究

进入新世纪,比较研究是“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研究的新领域。首先是“三言”与“二拍”的比较。王培红《〈三言〉〈二拍〉商人形象之比较》比较了“三言”与“二拍”商人形象。作者认为三言与二拍中的商人在相貌形神上分别具有女性化、文人化和市井化、民主化的倾向;商贾之道上则有重道德修养与重谋略技巧之别。通过这一系列比较,可以看出由于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达,给商人的生活及思想观念带来的重大变化。陈兴锦的硕士学位论文《“三言”与“二拍”比较研究》也对“三言”与“二拍”中的商人形象进行了比较,与前者不同的是这篇论文的作者分析了商人形象差异的原因,作者认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差异在于小说作者的创作目的不同:冯梦龙通过塑造大量深入人心的商人形象来打动读者,希望通过对他们的行为结局的描写来起到教化世人的作用,而凌濛初则求新求奇,作品中多奇人奇事,商贾类小说亦不例外。

其次是中西文学的比较,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朱湘莲、曾光《“三言二拍”与〈一千零一夜〉商人形象之比较》比较了中国商人与阿拉伯商人,并分析了各自的文化根源。李洁《文学视域下东西方文化语境比较——以〈鲁宾逊漂流记〉与“三言”“二拍”经商题材小说为例》比较了《鲁滨逊漂流记》与“三言二拍”经商题材小说,认为两部作品都反映了东西方世界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和对自由人格的重视,并都是通过作品来疗救社会,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人物形象、义利之辨等方面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

第三是地域间商人的对比。朱全福《“钻天洞庭遍地徽”——“三言”“二拍”中的苏州商人和徽州商人之比较》比较了“三言二拍”小说中苏州商人和徽州商人。在小说里刻画的明代商人中,徽州商人与苏州商人占大多数。作者首先分析了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认为苏州商人多是由于苏州本身商业繁华、物产丰富、商机众多而产生;徽州商人则更多是由于生存环境恶略、无田可耕、无工可做,迫不得已外出经商。其次从类型和经历看,苏州商人依托本地商业优势,以“坐贾”为主,徽州商人则在外地“行商”。第三从经营理念和经商手段来看,苏州商人善于了解市场行情,及时获悉市场信息;而徽州商人除上述技巧之外,他们便喜欢做发财梦,祈求神力的暗佑。第四从婚姻观念和价值取向上看,商人都希望与士人联姻以此提高和改善地位和处境。“而徽州商人在这方面相对来讲要庸俗颓废一些”,由于外出经商和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更多发生重婚和偷情行为。付建华《“三言二拍”中的苏州徽州商人与明清时晋商之比较》是把“三言二拍小说中的苏州惠州商人和现实中的明清时期的晋商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两类商人在价值取向和婚姻观念的改变,以及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都有相同的倾向。而在兴起原因、经营规模及方式、经营商品及地域有所不同。

整体来看,比较研究是“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研究比较新的领域,学者们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尤其是中西文學比较研究和地域间商人的比较虽然新颖,但却论点牵强,论据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四、经商技巧

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中的经营技巧。裴香玉的硕士学位论文《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发家故事及其文化意蕴》张宁的硕士学位论文《“三言”、“二拍”中涉商类小说思想研究》曹琳的论文《“三言”“二拍”中商人经营之道探析》和苑丽丽的硕士学位论文《“二拍”涉商类篇目中的晚明商业文化研究》都专门总结了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中的经营技巧,具体有: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掌握市场规律、注重商品质量改进、具有投资理财意识、采取商业合作、进行商业宣传、加速资金周转等等,并且结合具体小说情节进行了分析。

这方面的研究属于经济学与文学的交叉点,对于研究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对其讨论还比较粗浅、不成体系,也没有专门的文章对其进行研究,有待学者们做进一步深入考察。

五、地域性研究

探讨“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中某一地域的商人是比较重要的一方面。由于徽商是明清时期最有实力的一个商帮,小说作者对此格外关注,因此学者们其中对于徽州商人的研究最多。姜建设《“三言”“二拍”中的徽商生活与徽商形象》分析了小说中徽州商人的艺术形象,认为小说中正面的商人形象对于研究冯梦龙和凌濛初的思想有重要意义,另外小说描写的徽州商人的画面可以作为正史的重要补充。朱全福《谈“三言”、“二拍”中的徽州商人形象》分析了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徽商产生的社会历史及地理背景;第二,徽商的经商区域、经商行业及商人类型;第三,徽商的商业道德、经营理念和经商手段;第四,徽商的情爱生活和消费取向。刘莉《从“三言”“二拍”看晚明之徽商》则是从徽商的生存状况、政治诉求和提高社会地位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此外,朱全福《谈“三言”、“二拍”中苏州商人的文学呈现》论述了小说中的苏州商人形象,马晓玲的硕士学位论文《明代拟话本中北方商人形象研究》其中讨论了“三言二拍”中涉及不多的北方商人形象,很有特色。

学者们对于某一地域商人的探讨,虽然全面,然而除徽商产生的社会历史及地理背景之外,其他方面并没有挖掘出某一地域商人不同于其他地域商人的特色,这方面亟待探讨。

六、结语

“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之所以能引起关注,并且在新世纪以来有了新的价值和研究视角,是和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分不开的。从整体上看,新世纪以来讨论“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的论文有五十篇左右,其中约十五篇是综合讨论的学位论文。在数量上极多,涉及到的问题也十分宽泛。在商人形象和思想意识、士商关系等方面,学者们在继承前人研究的成果之上有新的成果,然而一些细微之处还值得深入探讨。在开拓的新的研究领域,例如比较研究等,还有局限性和不足。这都为未来的研究留下了空间。

注 释:

①王瑞雪.“三言”商人形象的文化解读[D].延边:延边大学,2008.

②张宁.“三言”、“二拍”中涉商类小说思想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③马跃.从冯梦龙的情爱观分析“三言”中商贾的婚恋态度[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6-59.

④全贤淑.仁义道德的折射 社会交往的追求——论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商人的诚信观念[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22-126.

⑤全贤淑.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诚信观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参考文献:

〔1〕邱紹雄.中国商贾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吕春晖.“三言”研究综述[D].锦州:渤海大学,2013.

〔3〕杨成靖.近十年以来“三言”“二拍”研究综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9):17-30.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三言二拍研究综述
新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探讨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小学课桌椅设计研究综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从“三言二拍”看冯梦龙情教观
《张溜儿巧布迷魂阵,陆蕙娘立决到头缘》的陆蕙娘人物形象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