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增强价值观自信的原因及其措施

2015-03-26 00:16曾燕袁彬
关键词:自信社会主义价值观

曾燕 袁彬

摘 要:价值观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价值观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是最硬的软实力。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价值观交流交融交锋的新时期,我国担负着在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中抢占文化价值观制高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重任,从政治、社会思潮、人民幸福三个维度出发可以分析增强价值观自信的迫切性,进而要求我们坚持一元化与多样性的统一、古为今用、博采众长,实干践行,发挥媒体舆论监督,切实增强价值观自信。

关键词: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价值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094-03

价值观自信是人们对自己关于事物的价值评判所持态度和看法的坚定信念,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凝聚功能与社会创新功能。增强价值观自信,事关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中国目前面临的价值观困境及其原因,来阐述增强价值观自信的实现途径。

一、价值观自信的概念界定

首先,要清楚价值观和自信的定义。“价值观是人们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各种事物或现象所蕴含意义的认识和评价。”①价值观与人的需要紧密相连,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是一种动态的概念。但每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一元的,作为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是由占主体地位的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价值观对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思维方式有导向作用,和对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自信是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的一种积极评价的结果。

其次,价值观自信不能按照上述解释简单叠加。对于价值观自信的定义,在当前我国学术界较流行的看法有:“价值观的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推进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有所依循、知所趋止、顽强进取的定力与韧性所在,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面对各种文明创造和文化滋养择善而纳、从容吞吐的气度与尺度所在。”“价值观自信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自信才有执着的坚守和自觉的践行。”“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政治自信、经济自信的基础上的价值观层面的自信”。

笔者综上考虑后定义价值观自信:价值观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价值观的充分肯定,对自身价值取向、意义追求的坚定信念。衡量价值观自信的程度具有两个角度,一是纵向上对自己价值观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有清醒把握和传承创新,古为今用,革故鼎新,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深度认同与责任担当;另一种是横向上在不同国家、民族的多元价值观交流交融交锋的环境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价值观外交中自信从容、不卑不亢的态度。这是从大众立场上的解读,比较贴切民众认知。

价值观自信是指那一种价值观的自信呢?价值观自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会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在当今中国具体国情下,我们所说的价值观自信是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肯定与坚定信念,这不是排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也不排斥全人类历史上的优秀价值观,而是有针对性地用历史地辩证地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和解决当前中国的价值观混乱扭曲问题。

不可否认,在纵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建立在对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吸收的基础上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诚信”“友善”“公正”“平等”的文化基因依然跳动在中国人的脉搏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依然是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和君子模型。在横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原则吸纳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自由”“法治”也第一次写进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观体系。所以,我们讲的价值观自信就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是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二、增强价值观自信的原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作为上层建筑的灵魂部分,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空袋子难以直立”,历史雄辩地证明了,没有核心价值观自信,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会对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失掉自信力”,跪倒在外来文化和价值观体系面前,就会失去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失去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陷于莫衷一是、行无依归的境地。

(一)政治维度:政权的稳固性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做思想保证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坦率的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维护政权稳定性而提供的思想保证。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以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廉洁政治建设为手段,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一场全方位改革和全方位发展正在大陆如火如荼展开,而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就必须以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共同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可见,在意识形态领域夺取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对政权的稳固是重中之重。

从反面来讲,“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苏联解体就是反面典型,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内部,即苏联共产党的蜕化变质,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蜕变,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布热津斯基说苏联共产党统治集团,“一直以一种历史脱衣舞的形式,一层一层地否定(或者是脱掉)他们过去的理论外衣。”“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时代呼唤,回应人民期盼,理所当然地要成为主心骨、主旋律。

(二)社会思潮维度:价值观多元化需要用价值观自信做主导、引领和整合

当前中国社会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分配格局的深刻变动,越是在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的时刻,越要凸出主旋律,越需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意识。诸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普世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等等,虽然他们主张各异,表现形式不同,但却有着共同的政治诉求,这主要表现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作为错误的社会思潮,它们的流传和泛滥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是历史虚无主义做法,这是文化霸权的表现,其背后真正目的是政权的颠覆。此外,普适价值在全球肆意扩张,,笔者认为要揭穿普适价值的的虚伪性与欺骗性,需要从以下三点:其一,普适价值的超时空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性历史性。其二,普适价值的超阶级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产阶级性。其三,普适价值的“极端个人主义”性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主义”性质。一言以蔽之,普适价值观的本质是推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民主体制以及文化、道德观念和精神信仰,诋毁、否认民主的具体性和多样性,企图用“美式”、“欧式”、“西式”民主改造世界和驾驭全球。

(三)人民幸福维度:人民内心的安生立命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精神上的“定海神针”

物质繁荣而文化的相对滞后造成了人心危机——“存在的被遗忘”(海德格尔),一切精神价值都缩减成了实用价值,永恒的怀念和追求缩减成了当下的官能享受。“人不但是一种现实性的存在,更是超越性的存在”,人在精神上的空虚必将造成莫衷一是,精神流浪,彷徨迷茫,就会对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失掉自信力”,跪倒在外来文化和价值观体系面前,“心灵不会是一块闲置的空地:你不种庄稼,它就長杂草”,这就更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构人民内心的精神丰碑。

坦率来讲,理想主义者在生活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之下,变成了现实主义者;现实主义者都变成功利主义者,而功利主义者又变成投机分子;缺乏信仰的人,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忘记千百年来先人的古训,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为了名利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当下中国人的痛苦与焦虑,社会上的乱象与功利,很大程度上是价值观和信仰的模糊甚至缺失造成的,而没有树立起科学的价值观,人就不会平静、幸福。

三、增强价值观自信的途径

增强价值观自信,从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需要来说,就是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就是要坚持一元化与多样性的统一、古为今用、博采众长,实干践行。

(一)增强价值观自信,需要坚持一元化与多样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必须贯穿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全过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正确处理一元主导与多样并存的辩证关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能力。“主导性是多样性中的主导性,多样性是主导性统领下的多样性。”②以多样性否定主导性就会导致社会认同瓦解、思想混乱,以主导性否定多样性就会导致舆论一律、思想僵化。因此,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的同时,又要允许不同群体和个人的合理利益诉求和正当价值追求,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活性、普适性和兼容性,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力,使人民群众在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想中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从容不迫、理直气壮。

(二)增强价值观自信,需要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向老祖宗学智慧,苟日新、日日新,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独特气质的价值观,在优秀的传统文化里汲取浩然正气,明明德,止于至善,达到更高的生命取向,更深的生命体验,更强的生命能量。在现代人的生活中重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生活,“倚南窗以寄傲”;在纷繁复杂的思想里找到回归中华文明的路,找到精神坐标,搭建诗意的栖居,这些优秀文化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之源,也是支撑我们价值观自信的底气与底蕴。

(三)增强价值观自信,需要博采众长,和而不同

马克思在批判专制制度压制思想自由时写道:“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是一种存在形式呢?”③刻意追求意识形态的单一和纯洁,既不符合意识形态的建设规律,也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创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样就既保证了整体的和谐,又保留了不同的声音。增强价值观自信,构建和谐世界,就是要把每一个国际、民族的不同的声音和谐地融入到大的集体的声音中。

(四)增强价值观自信,需要雷厉风行,实干践行

“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④实践是我们增强价值观自信的最终目的,也是根本方法。“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为政贵在行”,再好的想法如果仅仅停留于纸面,永远是水中月、镜中花。倡导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紧迫的是在实践中笃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炼就价值观自信的品质。

(五)增强价值观自信,需要媒体成为社会的良心

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人的思想价值观很容易被铺天盖地的媒体舆论所淹没。媒体利用人的猎奇心理,追求“头条”、“爆料”的轰动效应,使得互联网环境里充斥着“假”“恶”“丑”,这场扒粪运动固然对揭露一些黑幕、使社会自我净化、实现网络监督有非常积极的正面作用,但扒粪运动甚至全民扒粪狂欢也应保持在适当限度。人民在扒粪的同时,会产生价值观的动摇,到底什么是真的?这是我们的社会病了吗?不是,是因为更多的真善美被淹没于假恶丑之下,我们要在全社会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让默默无闻的平民英雄、道德模范、信义人物发出声音,让这些“白芳礼们”“郭明义们”“微尘们”传递温情和爱,传递“诚信”“友善”“敬业”的朴素而崇高的精神,使更多的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笃行者。

注 释: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9.

②刘明君.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08.

③马克思恩格斯.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

参考文献:

〔1〕沈壮海.软文化真实力——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马戎,周星.二十一世纪:文化自觉与文化对话》(一)(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岱年.文化与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4〕陈正良.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6〕赫尔穆特·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自信社会主义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