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5-03-26 17:32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专业教学协同创新计算机教学



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杨静

(湖北警官学院信息技术系,湖北武汉430034)

【摘要】通过对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提出将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协同、学生与学生间协同、教师与教师间协同、学校与企业间协同,共同来改变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教学理念,将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计算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协同创新;计算机教学;专业教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都设置了计算机专业,担负着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重担。然而,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年来,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尝试着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包括课程重组、教学内容和学时调整、培养模式的改变等等,但这些改革仍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人才市场对计算机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大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现象。

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快、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应从根本上改革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而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给我们以新的启迪,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一、协同创新理念及引入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含义

(一)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

协同创新这一新的概念是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即“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积极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这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协同创新理念引入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含义

在全球范围内,开放、合作、共享的创新模式也被实践证明是有效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我们所提出的协同创新是各个创新主体要素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创新互惠、知识共享。将协同创新这一理念引入到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就是围绕计算机专业教学这一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地来完成计算机专业教学。

二、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弊端

我国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依托教研室建立起来的。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核心,学生被动接受课本知识。教学的内容和方向、教学目标和进度以及教学结果均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要求记住大量的课本知识,但其中有相当比例的知识与实践并无直接联系,特别是像计算机科学技术这种知识更新快的专业,甚至会出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互矛盾的情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学,教师机械地灌输课本知识给学生,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走,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负责,学生则只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基于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上丧失积极性,达不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理论教学水平并不比世界上其它国家差,但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却较差,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对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了解较少,缺乏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很少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问题,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然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无论是在信息传递的质与量上,还是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新思维等方面都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二)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优势

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检查者,而只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变化,由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和掌控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同者与指引者。而学生则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师的协同与指引下主动承担学习任务。

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可以促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增强面向社会服务功能,并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之中。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引入到强调实践性、动手性、合作性、创新性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

三、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同

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同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不再是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首先要求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指导学生明确需要查找的知识点,由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有关书籍、资料或网络信息来获得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所需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帮助他们选择对解决问题有用的参考资料与信息,协同他们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知识,合理调动与组合相关技术资源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获得各种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这种学习方式,学会了如何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之受益终生。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大胆交流,勇于实践,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建立在学生兴趣基础上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愉快的经历,让学生爱上学习。教师需适当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和课堂教学进度,创新教学环节、改善教学组织、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

由于各地区学习条件和要求不同,学生进入大学时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无法顾及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能面向大部分的学生,而另外的那一小部分学生则无法接受到适合的教学。因此,可以采取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团队,围绕所学的某一重要知识点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在以团队为单位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之间的学习不再是相互竞争关系,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共同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在交流、表达、展示和共享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参与中锻炼个人综合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

随着计算机专业课程综合性的增强,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协同模式可以通过建立教学团队来实现,让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师共同参与、合作互助、共同提高。教学团队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体系,调节课程的衔接顺序,丰富教学内容。教师们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共同实施教学方案,建立起一种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共同进步的共同体关系。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新老教师的协同不但充分体现“传、帮、带”思想,还使得教学思想不断融合创新。不同专业教师间的协同,不仅能丰富教学的内容,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冗余,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同一专业教师之间,不同专业教师之间,专业课教师与基础课教师之间,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之间,在教学上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配合、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将教学工作做好,这就是教师间协同要达到的效果。

(四)高校与企业间的协同

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需与当前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相适应,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就是为了培养出集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为一体的,面向社会用人企业需求的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不能忽视学校与企业间的协同。校企全面合作,形成企业是高校的培养基地、高校是企业的人才基地这样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高校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参与社会服务,为学生在企业建立教育实习基地,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学校与企业间的协同是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使学生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增加学生认识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既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为学生、社会发展服务的必然选择。

四、总结

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教学改革,将解决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脱节的问题,以提升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只有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同、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学校与企业间的协同来改变以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模式,将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既可以拓展教师的视野,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对培养富有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实践能力且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加强我国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黄陈容,袁宗福,杨晨宜,廖雷.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6).

[2]别敦荣,张征.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4).

[3]鲍丽薇,冯建华,胡事民,蔡莲红.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5(5).

[4]李勇,陈建成.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8(9).

[5]卓武扬.构建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大学教育改革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6]陈观林,杨起帆.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及教材建设[J],计算机教育,2005(8).

[7]龚怡祖,殷翔文,陈云棠.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3(10).

[8]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研究,2012(2).

收稿日期:2014-10-15责任编校:周文慧

【基金项目】2013年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协同创新视角下网络侦查专业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3B157);电子数据取证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电子数据取证设备研究项目。

【文章编号】1673―2391(2015)01―0152―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631.1

猜你喜欢
专业教学协同创新计算机教学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