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有
(民建黑龙江省委,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刚刚出台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再次强调,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最大公约数”。这充分表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高度政治成熟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统战会议精神,找到五大关系的“最大公约数”,形成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巨大推动力量,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与“三大法宝”的逻辑关系。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三大法宝”的内容和意义作了更加完整的概括,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篇文章中,最早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个科学概念,明确指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状况等方面的特点逐一分析后,得出结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但是,如果单凭它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在中国社会的各阶级中,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这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已经证明了的根本规律之一。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中共晋绥分局干部会议上讲话,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动力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阶级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性质是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三大法宝”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有形之“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它作为中国共产党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武器,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通过其政党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指导意义;它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巩固和发展人民自己的国家的武器,写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中,并成为其中的核心内容。另一层是无形之“法”,即正确地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中国社会各种矛盾,准确地把握最主要矛盾,分析这个最主要矛盾的性质,按其性质决定解决方式——对抗性矛盾用武装斗争的方法,非对抗性矛盾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不论是解决对抗性矛盾还是非对抗性矛盾,都必须把自身建设搞好,都必须依靠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组成的统一战线。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充分体现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团结战胜一切”的观点、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观点等,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其中心任务是筹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是新中国产生的法统。《共同纲领》序言指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已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组织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总纲》第一条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恢复了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伟大征程。我们党根据过渡时期的具体情况和基本任务,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言以蔽之,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一化”与“三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比较顺利地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开始提出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了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集中地反映了中共八大关于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这条总路线规定了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及运用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以及逐步实现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的方针,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了片面强调高速度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特别是在对总路线的理解、宣传和实践过程中,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片面地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结果欲速则不达。从1958年至1978年底,中国的经济建设都是在这条总路线指导下进行的。在人民共和国前30年历程中,尽管出现过偏离总路线(偏离“三大法宝”指引)的种种曲折,但是独立自主高度统一的新中国政权的扎实存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的建立,以及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使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事业得到快速发展。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中国GDP仅为美国的1/70;1978年,中国GDP为美国的1/11,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辟,提供了巩固的制度基础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三大确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法宝”,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其精神实质是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其精神实质是党的建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的统一战线“法宝”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运用,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核心和实质是“联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是各种政治力量的联合,二是各种积极因素的联合,三是各种政治力量与各种积极因素的联合,其中后两个“联合”即是“结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新时期的“三大法宝”,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古今中外一切成功的改革,都是执政党或统治集团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统一战线思想方法和策略原则指导改革实践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三维度展开,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动脉”——“三大法宝”的新阐释,成为“三大法宝”新的表述形式。第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主要任务。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先进生产力是生产力的先锋,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大趋势,带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无产阶级政党只有自觉反映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站在历史发展前列,成为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力量。第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所谓“中国先进文化”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核心的,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化的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第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牢固地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才能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过程。进入21世纪,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由缺乏财力难以兼顾解决长期积压的问题的阶段进入到了有较充裕的财力开始能够解决长期积压问题的阶段。第二,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能够支撑我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到了已无力支撑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的阶段。第三,我国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由可以为社会所承受的阶段进入到了社会难以承受的阶段。第四,我国社会矛盾关系由不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就无法解决非主要矛盾的阶段进入到了不兼顾解决好某些非主要矛盾就难以继续抓好主要矛盾的阶段。为解决我国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矛盾新课题,党的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崭新内容,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发展,卓有成效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了国家综合国力。2005年,我国GDP超过英法,居世界第四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中国GDP是美国的2/3,是日本的2倍,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面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安全造成的现实威胁,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考验,面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党的第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居高望远,统筹兼顾,重视顶层设计,加强战略谋划,提出“四个全面”,应对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位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将全面从严治党定位为“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来”,清晰地阐释了“四个全面”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法宝”——“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的与时俱进的最新形式和全方位的时代展开。
依据宪法法律进行全面改革,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最鲜明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由此,中国新一轮改革方向明确、路径清晰:第一,改革开放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绝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这就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依宪”、“依法”进行,决不允许以改革开放的名义动摇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各项基本政治制度,这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内容。第二,改革开放“既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保障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第三,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既要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又要对那些于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有利的该改就坚定不移地改,并将那些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生态领域改革的思想成果上升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法规,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进一步的法治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这个重要法宝,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牢牢把握依法治国全面改革作为既为社会进步提供不竭动力又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这个重要法宝,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牢牢把握思想建党全面从严这个加强自身建设法宝,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四个全面”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更加完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2002年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探索的怎么建设一个惠及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理论创新的集大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三大法宝”。中国共产党的94年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66年国史已经证明,“三大法宝”是党的正确政治路线的制定之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宝,是社会主义建设之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拓之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之宝。
“三大法宝”及其与时俱进的各种时代形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一以贯之的“主动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概括,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唯一载体,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深邃政治智慧在汲取了马克思主义营养之后所达到的最高程度。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不仅中国共产党在用,世界上一切执政党或统治集团都在用。以此观之,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简单明晰起来;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永葆人民江山不变颜色简单明晰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简单明晰起来。此之谓“治大国若烹小鲜”,此之谓“四个全面”的真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