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作品《木兰从军》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风格把握

2015-03-26 07:13
关键词:演唱风格艺术特征

兰 晓 梅

(龙岩学院 艺术系,福建 龙岩 364012)



民族声乐作品《木兰从军》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风格把握

兰 晓 梅

(龙岩学院 艺术系,福建 龙岩 364012)

摘要:声乐作品《木兰从军》由南北朝的民间乐曲《木兰诗》改编而来,该作品不仅继承了古典诗歌的意蕴,而且将声乐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发挥到极致。通过分析《木兰从军》的曲式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和曲调变换方式,探讨如何把握其段落层次、语调及情感的演唱风格,完美呈现木兰的民族英雄形象。

关键词:《木兰从军》;艺术特征;演唱风格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50107.1324.02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01-07 13:24

在精神产品不断涌现的今天,令人惊叹的声乐作品层见迭出。这些音乐作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现代传媒技术在生活中蔓延开来。其中《木兰从军》就是一曲优秀的作品,一经面世便被收纳进音乐教材,成为学生声乐学习的必修曲目之一。该作品被称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声乐佳作。《木兰从军》是由王志信和刘麟共同创作的一曲叙事乐曲,由五言体诗《木兰诗》演变而成,《木兰诗》最早收入在《古今乐录》,而后进入《乐府诗集》,是北朝时期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1]。乐曲情节紧凑、叙事性强,作曲家王志信将戏剧的表现方式与豫剧音调相结合,融入丰富的情感,使得整篇歌曲显得斗志昂扬又不失细腻,富有强大的感染力。

一、《木兰从军》的艺术特征

《木兰从军》这部作品不仅结构严谨、流畅,而且艺术特征鲜明,主要体现在曲式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及曲调变化上。

(一)变奏曲式的结构特点

变奏曲式是《木兰从军》中最为鲜明的结构特点。作曲家王志信将豫剧音调引入乐曲中进行创新,对豫剧最具代表性的“二八板”和“慢板”曲调进行改良,并以此来展现木兰从军后战火硝烟的激烈场面。乐曲首段通过豫剧音调烘托出音乐主题,将木兰的忧愁心理展现出来。第二段节奏加快,表现木兰急切、果断的情绪。第三段旋律以弱转切分节奏,以“垛板”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的勇猛,这种无间奏过门的表现形式将激愤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铿锵有力的曲式使该段极具韵律感。第四、五段都采用了以弱拍转切分节奏的表现形式,人声和伴奏无规律地进行同步的音响织体模式,为二四拍和四四拍的混合拍。整段音乐呈现出字字紧连、层层递进、铿锵有力的效果,极大地强化了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作曲家在这段融入戏曲元素,完善了木兰与敌人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在结束段,曲式以高音盘旋为主,这不仅是对花木兰的肯定和歌颂,而且提升了整首乐曲的精神意境[2]。

(二)个性化、意境化、人性化的人物形象塑造

《木兰从军》整部作品表面上看是在描述民间故事,实质是在抒发情感,解读人物的内心。通过人物形象和音乐的整合,将人物的个性、人性与音乐的意境和意蕴大大升华,大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该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3方面的特点,首先是个性化,全曲以花木兰的视角出发,花费了一定篇幅描写她代父从军的因果,作曲者摆脱了现有的创作模式,另辟蹊径,以不同的音乐结构从侧面烘托音乐主题,把握人物性格和心理,促使全曲充满个性。其次是意境化,这部音乐作品充满强烈的画面感,音乐响起便为听众营造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木兰形象,尤其在每个乐段的前奏部分尤为突出。最后是人性化,花木兰是根据《木兰辞》中的人物塑造的,把人物和事例融入音乐情感,时而柔美,时而豪放的音乐韵律将人物情感很好地传递出来,花木兰这一形象也更加生动。

(三)承上启下的曲调变换

《木兰从军》首段采用的是慢板,内容为木兰知晓父亲将要从军,旨在表现亲情的深刻,曲调采用D调,交代故事的起因。第二部分为凸显木兰的忧虑速度加快至中板,曲调由D转为C,深化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第三部分为木兰决定代父从军,采用快板表现木兰的刚毅和豪放,曲调仍采用C调。第四部分为驻守万里边关,运用快板,感情细致,曲调由C转为B调,将木兰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场面描绘了出来[3]。第五部分由快板转广板,表现战士与敌厮杀、保家卫国的壮烈场面,仍采用降B调。第六部分为木兰结束战争回家,速度转中板,旋律舒展自由,曲调由B调转为C调,使紧张的战斗气氛转向和缓。第七部分为木兰换上女装,采用中板来表现激动的心情,曲调转为D调来表现木兰的小女子情怀。第八部分为赞扬木兰的英雄事迹,依然采用中板和激昂的D调。鲜明的承上启下的曲调设计贯穿了整部音乐作品,深刻地诠释了木兰英雄女性的光辉形象,丰富多变的曲调给听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木兰从军》的演唱风格把握

在乐曲的第一段,木兰为父亲从军的事而忧愁,该段表现的是木兰作为古代深闺女子的柔性美,要注意不要将还是小女孩的木兰定位成将军。在木兰织布、望月等桥段中要深入表现其内心的忧虑。一句“催我爹爹出征去”要注意表现得知父亲被点名出征时的急切情绪,在这个节点上反复演唱,要唱出层次感,第一遍演唱将重心放在事实陈述上,第二遍则注重感情的抒发,尤其是拖腔上的处理要做到刚中带柔,将豫剧中浓烈的语气感充分地表现出来。

在乐曲的第二段,木兰得知家里无人可以代父出征,心中焦急万分。因此,在这段演唱中,演唱者应该唱出木兰与父亲深厚的感情。在演唱“难耐北风寒”这一句时要充分表现出木兰对父亲的心疼和爱惜。在“谁人去征战”这一句时,情感上应该比上一句更加深刻,表现木兰情绪的大幅波动。这一句在音调上与河南的方言相似,在表演时可将河南特色充分地体现出来,促使听众更容易进入戏曲感情中。

在第三段中木兰灵光突现,决定替父出征。在这一段的节奏处理上必然是运用紧凑性的伴奏来体现木兰在闺房中来回踱步的状态。看到墙上挂着的龙泉宝剑,脑海中灵光闪现,这一思考虽然是短暂的,却包含了木兰的心理变化过程。因此,在唱“剑”字时一定是斩钉截铁的,代表着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的坚定决心。“胸中豪情逐浪翻”和“乔装男儿跨战马”两句歌词应有所不同,表现了保家卫国的理想与隐瞒女儿身的忐忑,在语气上应注意强、弱对比才更容易展现作品的戏剧性[4]。

第四段木兰与家人辞别奔赴战场,抒发了木兰与家人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作曲家王志信在这一段中设计了“紧打慢唱”的演唱方式,其中的摇板共包含了9小节,每3小节中的12拍为一组,共有3组。演唱者在演唱时节拍可以在每组中任意发挥,但要谨记总拍数只能有12拍,以确保伴奏的默契和配合。歌词“关山度若飞”代表着木兰在疆场疾驰的形象,“度”和“飞”很好地表现了这一动态。因此,在这两字的处理上采用顿腔的方式来演唱,通过强有力的停顿来提高唱腔的感染力和表现张力。“寒光照铁衣”所要传达的是木兰面对激烈战事时的紧张气氛,这一句在音量上可采用突然间弱来表现站前的紧张氛围。

第五段所要表现的是征战场面,采用了反复的垛唱方式,将歌词重复演唱了3遍,第一次演唱采用顿腔的润腔演唱手法,注意“踏踏”一词上“喷口”的咬字方式,以此来表现兵器间碰撞的激烈。第二次演唱中音量不应超过第一次,应该是渐弱的。在这种紧张激烈的气氛中,渐弱的处理方式更能促使听众融入乐曲演唱之中。而第三次演唱用渐强的处理来表现战士的英勇作战。“将军百战多,碧血染旌旗”的演唱也重复两次,王志信通过短短的4句话言简意赅地表现出木兰12年的征战历程。这一段的演唱要再现战场上驰骋杀敌的场景,不能偏向抒情演唱,要做到节奏准、演唱力量足。

第六段描述木兰结束战事,载誉而归。这部分表现木兰在结束漫长的军旅生涯后复杂的心情。12载过后的木兰目睹了胜利是如何得来的,残酷的战争促使其内心更加成熟,死去的战友未能与她一同迎接胜利也使其感概万千。因此,在演唱中一定要表现出木兰此刻的复杂心情。“春风迎故人,木兰还故乡”所要体现的是木兰已然成为一位威武、稳重的大将军,此时的形象应与开场中的深闺女儿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5]。

第七段中木兰贴花黄,复女妆。在12年的军旅生涯洗刷下,木兰已经不再习惯过去的女装打扮。此时,木兰一边感叹一边换上女装。王志信所要传递的是木兰12年隐瞒自己女儿身的不易,舍弃了多少少女该有的向往和憧憬才赢来了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因此,在该段的演唱上不能过于欣喜以及有太多小女生的表现。此刻脱下军装的花木兰仍然是一位大将军。

第八节主要是歌颂木兰的英雄事迹。整篇乐曲的前部分都是站在木兰的角度上进行创作的。但在这一段中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演绎的,主要表达的是后世之人对木兰从军的赞美和歌颂。不仅赞叹她的孝道,更表达对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英雄的钦佩之情。本段为乐曲的结束段,是整篇乐章的升华段落,最后一句的节奏和风格要准确把握。

《木兰从军》作为一首叙事型乐曲,演唱者的再创作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演唱该作品前必须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熟悉其中的事件叙述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这样演唱者才能更好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才能把乐曲中的美好道德传统、民族精神以及木兰的英雄事迹完美的呈现。

参考文献:

[1]刘丽萍.析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音乐创作及演唱艺术[J].戏剧丛刊,2009,(2):87-89.

[2]杨佩侠.浅谈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2011,(13):22-23.

[3]李群.民族声乐演唱对豫剧的借鉴与吸收——以《木兰从军》为例[J].北方音乐,2011,(11):137-138.

[4]廖红梅.王志信三首民族叙事性歌曲的艺术特征[J].音乐探索,2010,(3):21-23,51.

[5]侯莲娜.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演唱处理与艺术表现[J].黄钟,2000,(2):80-84.

(责任编辑白晨)

Research 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Works

Mulan Enlists in the Army and Its Singing Style

LAN Xiao-mei

(Arts Department,Longyan University,Fujian,Longyan 364012,China)

Abstract:The vocal music works Mulan Enlists in the Army is adapted from the folk song Ode to Mulan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The works not only inherits the connotations of classical poetry,but also maximizes the infection and expression of vocal music to the extreme.The paper analyzes the musical form,characterization and changing ways of tunes in this works,explores how to grasp its singing style related to different levels,intonation and feelings,and pursues a perfect presentation of Mulan’s image as a national heroine.

Key words:Mulan Enlists in the Army;artistic features;singing style

中图分类号:J 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5)01-0081-03

作者简介:兰晓梅(1976-),女,福建武平人,龙岩学院艺术系讲师,声乐教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

收稿日期:20140702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艺术特征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刍议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思考
音乐剧演唱风格探析
论歌曲的演唱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