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开放性同行评审方式探索及初步成效

2015-03-26 02:27李金珍庄景春邱炳武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审稿人编委开放性

■李金珍 庄景春 邱炳武

《心理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 100101

当前学术期刊的论文审稿基本都采用传统的“同行评审”(Peer review)制度[1]。这一制度的优点毋庸置疑,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发表周期长;审稿人责权不对称;论文评审过程只局限于审稿人、作者和编辑部之间,虽然其中经常包含着精彩的学术讨论与大量科学经验,但其作用只限于评判稿件是否可以发表,存在着极大的资源浪费[2];……。为克服传统审稿方式的弊端,西方科技出版界提出并讨论尝试 “开放性同行评审”(Open peer review)。《心理学报》经多方讨论权衡“开放性同行评审”在中国学术大环境下的利弊后,尝试采用“开放性同行评审”的一种变式——公开审稿意见,冀望能兼取“传统同行评审”与“开放性同行评审”二者的优点。本文即再现了我们的这种探索,抛砖引玉,与同仁探讨。

1 开放性同行评审的出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起欧美科技出版界开始探索“开放性同行评审”的可能[3][4]。所谓开放性同行评审,就是将科研论文先行发表于网络上,通过公开透明的公众评审过程,完成“科研论文的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 of academic papers)[5],同时也将其中的讨论互动呈现在公众面前,提供一个分享知识和经验的平台。开放性同行评审获得了大量关注,很多期刊对此进行了评论、调研,以至试用[6-9]。比如 1999年 Nature Neuroscience曾以《Pros and cons of open peer review》为题,探讨了开放性同行评审的利弊[6];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Medical Physics将开放性同行评审与传统同行评审过程进行了比较[7];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期刊给293名审稿人发送问卷,调查其对于开放性同行评审的态度[8];Nature Cell Biology、British Medical Journal等期刊对于开放性同行评审系统进行了试用[3][9]… … 。

2001年,在开放性同行评审和交互性公众讨论(Public Peer-Review&Interactive Public Discussion)理念下创刊的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ACP)采用了开放性同行评审与传统同行评审并行的制度。其具体流程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论文经过期刊编辑快速审查后,即发表于 ACPD(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Discussions)论坛,之后交互式的公众评审与同行评审同步进行。审稿人意见(匿名或署名)、其他科学家的署名短评及作者的回复都发表于ACPD。第二阶段:同行评审结束后,如果论文被杂志正式接受,则最终修改版本发表在 ACP纸质杂志上[10][11]。ACP期刊的尝试获得了很大成功,其被 Thomson Reuters评为Meterology&Atmospheric Sciences领域的顶级期刊[2]。EGU(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出版集团旗下现有包括ACP期刊在内的11家期刊都采用这种论坛开放评审与纸版发表两阶段的审稿出版模式[11]。

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张学新博士在《心理发展与教育》上撰文提出一个“公开评审审稿系统”,这个系统由实名推荐发表、匿名公开评审、纸版杂志发表三阶段构成。经过一个设定时段(比如3个月)的公评期后,期刊主编根据最初推荐意见、网上评审记录、作者的回应及最后修改版本,确定是否接受正式发表。如果不被接受,作者可以把所有记录递交其他杂志申请发表[2]。

2 《心理学报》对开放性同行评审的讨论

面对东西方科学与出版界的热烈讨论,《心理学报》也在考虑开放性同行评审系统的试用可能。编辑部经与香港中文大学张学新博士多次深入讨论,提出一个在《心理学报》试用“公开评审审稿系统”(简称“公评审稿”)的试点方案。试点方案中,《心理学报》将设立公开评审栏目,每期分配一篇文章的版面给该栏目,发表完成公开评审后被接受的稿件。向《心理学报》投稿的作者,可以基于自愿原则,选择现有的同行评审流程或公开评审流程。如果选公开评审流程,则需提交两位同行的身份信息及其推荐意见。编辑部审核推荐人资格后,把稿件、推荐人身份、推荐意见公布在一个专有网站上(公评网),完成网络发表。编辑部随后邀请几位审稿专家评审,获得审稿意见后,反馈给作者,作者修改论文,把回复和修改稿递交编辑部,主编决定接受、拒绝、或是进入二审[12]。试点方案预计开始只用几篇作者自愿的稿件做试验,如果可行,再逐步扩展至每期一篇。如果试点顺利的话,传统的同行评议审稿系统与公开评议审稿系统将长期并存。

初步确定试点方案后,编辑部将该试点方案及《对于<心理学报>少量论文评审试用“公评审稿”流程的可行性说明》等文件一并提交给编委会讨论。当时,《心理学报》共有编委52名(含主编、副主编;《心理学报》现有编委55名),其中国内编委都是来自大陆和香港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国内最好的心理学家;国际编委是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的知名心理学家。经充分讨论后,编委会认为“新方法利弊并存,或许不一定适用于国内目前的学术大环境”,虽然有一些编委同意进行尝试,提出可以“在试行过程中再积极面对事先没有考虑到(或考虑不周全)的问题并逐步加以完善”,但更多的编委表达了对公开评审审稿系统在国内的大环境下可能存在弊端的担忧,比如:

(1)在中国的“人情”、“面子”社会现实下,如果是学生或朋友请求自己做推荐人,即使是知名或顶尖的心理学家或许都很难开口推脱;

(2)公开评审审稿方式对在心理学领域内人脉关系不足的年轻学者不够公平,他们或许不易找到知名学者作为推荐人;

(3)公开评审系统中公众参评人员可能数量众多,而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其中的审稿意见质量普遍不高。

讨论中有编委提出,公开评审审稿系统在克服现有同行评议审稿系统的“审稿效率低下、发表周期漫长;审稿人权责不相称,有损平等、自由的科学精神;学术资源的巨大浪费”等弊端方面效果有限,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通过简单地将审稿意见匿名公开,就可以实现公开评审审稿系统的许多初衷,比如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比如可以将审稿意见包含的精彩学术讨论公开给读者学习。

3 公开审稿意见——“开放性同行评审”的变式

经过充分讨论权衡试用“开放性同行评审”方式的利弊后,《心理学报》最终决定采用“公开审稿意见”这种“开放性同行评审”的变式。即在稿件接受发表后将审稿意见匿名公开,并同时提供作者对于审稿意见的回应。除了在时间上稍有滞后之外,公开审稿意见和作者回应可以实现“开放性同行评审”的很大部分功能,特别是克服传统同行评审中审稿意见资源浪费的弊端。

确定“审稿意见匿名公开”的方向后,接下来就是具体该如何实施的问题了。因为《心理学报》使用的是网上投稿系统,投稿、审稿在系统中都有记录,最初想到的就是在系统中增加一个接口界面,使读者可以方便查看每篇文章各阶段的审稿意见。但这样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可能给系统带来大量访问导致网络不畅,或许会影响到正常的投稿、审稿、编辑工作流程;也可能因增加的新功能系统漏洞导致审稿人姓名泄露,影响期刊的“双盲审稿”;所以通过网上投稿系统进行访问并不具有可行性。经过充分讨论后,编辑部认为可以将每篇文章的历次审稿意见和作者回应整理成单独的PDF文档,然后在《心理学报》网络版的每篇文章后面增加一个“审稿意见”的链接(如图1),点击该链接就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

2014年3月11日,编辑部在期刊主页上发布了一个名为“《心理学报》稿件评审意见公开”的公告:“从2014年1期开始,《心理学报》网站上每篇发表文章的后面多了一个‘审稿意见’链接,可以看到审稿人的历次审稿意见和作者的回应。……无论如何,我们都对过去的、现在的,包括未来的审稿人,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

这样,《心理学报》自2014年第1期开始实行匿名公开审稿意见,将审稿过程中的学术讨论提供给读者学习观摩;初步实现了稿件评审过程的公开透明,便于接受公众监督。

图1 《心理学报》公开审稿意见链接示例

4 公开审稿意见的初步效果

《心理学报》采用在传统同行评审后公开审稿意见的举措,客观来看应该算是“传统同行评审”与“开放性同行评审”之间的一条中间路线:在传统同行评审后增加了公开审稿意见的环节。除不能达到“缩短发表周期”的目标外,公开审稿意见的方式可以实现“开放性同行评审”的大部分初衷。

《心理学报》是国内学术影响力最高的心理学期刊,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心理学报》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出版的、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和心理科学光盘(PsychINFO)所收录。2013年《心理学报》入选“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进入符合遴选条件的1120种人文社科期刊TOP 5%的行列,在其中名列第3[13]。作为国内顶尖心理学期刊的编辑,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一直希望能够尽最大努力为作者、读者以及心理学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期刊对于科研活动的影响,不仅通过文献引用等指标体现出来,也通过期刊的知识教育与传递功能得以实现。期刊的教育功能同样需要全面、深刻,既有针对性又有普及性、综合性[14]。《心理学报》自2005年开始实行网上投稿和审稿,每篇文章的处理意见都保存在稿件处理系统中,这是一座宝藏。因为编辑部没有人手来做这个事情,2014年之前的审稿意见只能封存,等以后有条件再开发。我们希望通过将审稿意见公开,让更多的后来者学习借鉴,更好地实现学术期刊的教育功能。也许看审稿意见比看文章本身要有意思,学到的东西更多。特别是初出茅庐的研究生,把文章与审稿意见结合起来读,比读研究方法类的教科书显得更实在。因为审稿意见与回应中广泛涉及从实验设计、实验控制,到数据分析处理,乃至文章架构逻辑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蕴藏着大量知识经验、实用技巧及科学思考,对于相同相近专业领域内的读者都具有学习借鉴意义。《心理学报》公开审稿意见后,读者反馈良好,有读者来信表达感谢和赞赏,也有导师要求学生阅读《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作为补充学习材料。希望《心理学报》公开审稿意见的举措可以更好地实现期刊的教育功能,为提高中国的心理学学术教育水平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1]Spier R.The history of the peer-review process[J].Trends in Biotechnology,2002,20(8):357-358.

[2]张学新.用公评审稿促进中国科技期刊的快速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1:109-111.

[3]van Rooyen S,Godlee F,Evans S,et al.Effect of open peer review on quality of reviews and on reviewers'recommendations:A randomised trial[J].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99,318(7175):23-27.

[4]Groves T,Khan K.Is open peer review the fairest syste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10,341(7782):1082-1083.

[5]Perakakis P,Taylor M,Mazza M,et al.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open peer review and dynamic academic articles[J].Scientometrics,2011,88(2):669-673.

[6]Pros and cons of open peer review[J].Nature Neuroscience,1999,2(3):197.

[7]Starkschall G.Editorial:Peer review vs.open posting[J].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Medical Physics,2012,13(5):1-2.

[8]Melero R,Lopez-Santovena F.Referees'attitudes toward open peer review and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of papers[J].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2001,7(6):521-527.

[9]Opening up peer review[J].Nature Cell Biology.2007,9(1):1.

[10]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An interactive open acces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http://www.atmospheric-chemistry-and-physics.net/home.html.

[11]A short history of interactive open access publishing.http://www.atmospheric-chemistry-and-physics.net/pr_short_history_interactive_open_access_publishing_2001_2011.pdf.

[12]张学新.对公评审稿的一些说明——给主编和编委的信.2012年7月26日.《心理学报》内部资料.

[13]中国知网“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名单发表公告.http://piccache.cnki.net/kns/images2009/other/gonggao/2013CAJZ.html.

[14]隅人.不同侧面看科技期刊改革与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417-420.

猜你喜欢
审稿人编委开放性
编委简介
《电源技术》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2020年度《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优秀审稿人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本刊编委简介
特约审稿人遴选通知
2018年度《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优秀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