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巍
摘 要:课堂教学语言使用巧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在课堂教学中,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一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更高效。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语言更有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科学的课堂语言,让课堂更流畅
有效课堂的前提是教师要读懂教材。“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对教材进行认真充分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才明确,教学难点才清晰,提问才会有指向性和针对性。教学前,教师应深入研究课文,弄清所教课文在教材、单元中的地位,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和具体的教学目标,着重设计一个或几个关键性的提问,以问题为纲,统率教学目标。
在教《老人与海》时,我没有在情节结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摘录课文中能表现桑迪亚哥精神的句子,说说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面对问题,学生不敢贸然作答,于是令人欣喜的场面出现了:认真地阅读,紧张地思考,热烈地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出现了“不可能有这样的人”“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子”两种不同的观点。此时我并没有急于亮明观点,而是让学生再认真阅读思考,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于是他们又开始细心勾画阅读,归纳整理思考,激情热烈地辩论。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材规定的学习重点“小说的主题和结构”以及人物形象等,水到渠成,学生也都弄明白了。
二、做好铺垫,课堂上惊喜不断
墨守成规是教学之大忌,而启发性教学也不能只看形式上的有问有答,更要看它的实效,即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所以,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要努力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思考的维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小狗包弟》的教学中有两个问题:“1.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2.本文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一上课便提出这两个问题,可是没有学生响应。教师的愿望很好,想以此激起学生的热烈发言,没想到学生的反应却如此冷淡。课后我分析说:教材设计这两个问题,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但达到同一目标的路径有很多条,我们不妨换个问法,例如:1.试问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文章哪些言语表明了作者的“歉意”? 2.面对作者的忏悔,我们首先该做什么?按照第二种提问方式在另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把简单的对他人的文章评述,转变成结合学生自身的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积极,对指导学生的思想成长具有积极意义,这让我欣喜过望。
三、找准切入点,课堂更有深度
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创设若干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深层理解的问题,从较高的起点激励学生的思维,以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
散文《囚绿记》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语言的品味”,当学生对文中语句的品赏不到位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做的:他知道这是学生对作者的思想和情趣拿捏不到位所致,但他没有直接提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而是用“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人认为是歌颂绿,有人认为有更深刻的意义,你的观点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进行引导。结果学生们见仁见智,课堂讨论颇为激烈。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能有独到见解并能为之找出依据的可贵后,并没有直接抛出答案,而是指出学生的观点都不太准确。热闹的课堂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沉默无语,思维受到约束,原有的思路已很难解决问题。于是教师又及时提出新问题:“对作品的分析,应该联系什么?”此语一出,立即有学生回答:“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学生的思维火花又被点燃了,最后很自然地达成共识:作者赞美绿的“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也就是在赞美坚贞不屈抵抗外侮的中华民族。如此,当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能够准确把握时,对文中表现力极强的语句,特别是主观感情色彩极浓的语句,也就能涵泳玩味了。
四、以问探路,课堂拓展更有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适时有效的提问是启发教学的重要体现,它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能够开启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思维,引发智慧碰撞,激活生命体验。在本节课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容,精心设计,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1、细节的拓展。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改嫁后夫死子殇,再回鲁镇时,“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此处可以设问:为什么改嫁后的祥林嫂,人们并不改称其为“贺嫂”或“贺六嫂”,却仍叫她祥林嫂呢?鲁迅先生难道仅仅是在陈述鲁镇的礼仪习俗吗?通过讨论,学生明白这正表现了旧社会人们对改嫁妇女的鄙视与奚落。“仍然”二字,意味深长,蕴含着浓厚的封建道德色彩,也为后文所谓的“二夫阴间争妻”埋下伏笔。
2、课外的拓展。把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使课外成为课内的拓展与补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鲁迅先生说:“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对此,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这是否是鲁迅先生贪生怕死的借口?课后我让学生去搜集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为自己的观点找论据。学生由此明白了这是鲁迅先生“忍”的战术——不作无畏的牺牲。
高效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平台更为科学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语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