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丹
摘 要:现代社会是合作交流的社会,交往成为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通过交往,能让自己融入社会,接收多方位的信息,体现个人价值。口语交际正是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关键词:职业教育;口语;表达;交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对人才的技术和技能的培养,口语交际则是人生活中一种处世能力的培养。所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每个人终身发展的需要。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多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笔者以为:
一、增加内涵,增强口语生成能力
在口语交际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怕“说”或不愿“说”。有的讲话时会出现“嗯……唉…”等垫语增多和语流中断的现象。有的是因为胆怯、紧张,约束了自己的情感表达和与他人的交往,更多的则是因为“无话可说”。古人云:慧于心而秀于口。为了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要引导学生多读中外名著,背诵优秀诗文,背诵格言警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扩大知识量,参加社会实践,丰富生活积累,厚积薄发,在口语交际中就会视界敞亮、滔滔不绝了。因此,训练学生会说的同时,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并要求他们摘抄其中的美句或写读后感,使学生不仅可以在佳作美文中得到人文感悟,更能使自己的思维认识、审美情趣得到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和驾驭能力也得以提升。阅读的范围不一定局限于常规语文读物范畴,还可以涉及到其他所有有利于各方面能力提高的阅读物。只有肚中有物,才能从“我想说”转化成“我能说”。
二、重视朗读,提高口语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对理解句子含义的作用,对训练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感染力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训练学生朗读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范读,学生可以从老师的朗读中领会文章的情感而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文章中去。老师的范读对提高学生朗读的感情,实验证明远比单独播放录音带的效果好得多。朗读、朗诵、背诵等训练方式,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性训练。朗读,可以培养敏锐的语感,丰富口语材料,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朗诵,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口语训练,要求正确地运用停顿、重读、语速、语调,并辅以眼神、手势、体态动作和面部表情等,将朗读艺术化。背诵,既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资料,又可以强化记忆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口表达能力
1、把握教材,挖掘说话情境。情境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已经是当前心理学界公认的有效教学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当然,在进行问题情境教学时,应该尽量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又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讲授《荷塘月色》,老师可安排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加以想象,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月下荷塘,荷塘月色的优美的画面。在学完诗歌、演讲、议论单元的时候,老师可根据需要组织诗会、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
2、关注生活,创设交际情境。口语交际还应让它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成为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手段。创设生活中的精彩画面,让学生锻炼,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比如让学生表演下列情景:(1)两个同学在教室走廊发生碰撞。(2)学生与家长沟通。(3)在大街上阻止他人乱扔垃圾。(4)求助等等。让学生模拟这些生活场景进行表演交流。既巩固了礼貌用语的使用,又提高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别人的品质。这样丰富学生的生活感知和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真实、有趣。
3、放眼生活、放眼社会,拓宽说话交际题材
每次上课老师可增加5分钟讲话的环节,让学生观察学校、社会、家庭中发生的新鲜事,通过网络手段寻找国内外奇闻逸事,将这些通过整理介绍给同学。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以自己的语言述说生活,无论说者还是听者,都能保持很高的兴致。在此训练阶段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从要求上说,即席讲话难度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但由于有兴趣,他们就肯多花力气。许多同学不仅对观察所得的材料进行精心整理,有的还在家里预演。上课时,学生抢着上讲台,每次五分钟训练,学生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纷纷要求延长时间,大有不吐不快之感,因为他们是真的愿意说。
四、开展演讲、讨论训练交际能力
1、演讲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演讲前要做好充分准备(1)要明确演讲的中心,演讲要选择富有时代特征和听众关心的话题;(2)确定演讲的题目,题目要与内容一致,并且力求吸引人、警醒人;(3)合理选择演讲的材料。所选材料要典型生动,适合特定的演讲氛围;(4)设计演讲的结构,主要是开场白部分,要能打动人并通过调动语音突出它,结束语要耐人寻味。
2、讨论,组织学生围绕看法不一致的主题进行讨论,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和口语表达的论辩能力。组织讨论要选择有价值、有吸引力的问题,力争使论题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当讨论偏离主题时,老师要及时调整方向,避开岔道。放过枝节。使讨论始终围绕着中心问题进行。讨论结束时,还可以进行总结和评点。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作为培养社会人才基础语文素质的中职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多加锻炼,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必能使学生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第1版.
[2]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彭聃龄.《语言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1.第1版.
[4] 王松泉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8.第1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