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龙永
摘 要: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应落实素质教育。语文学科这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它那里去。”显而易见,初中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意义重大,它落实素质教育情况如何,不仅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自身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试以自己对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心得及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谈一谈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一、初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
为了达成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应以更新观念为先导,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坚持以下原则,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1、全面性原则:即面向全体学生,追求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各类目标的和谐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心理品质、道德品质、思维品质的健康成长。
2、基础性原则:中学语文教学是打基础的学科教育,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因此,基本知识的教学必须精要、有用。基本技能训练必须扎实、严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基础打好了,才能谈到创造和发展。
3、主体性原则:不仅在思想上承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且要在实践上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要把课堂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在“学生是主体”的框架内发挥教师在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方面的主导作用,解决好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问题。
4、创造性原则: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设宽松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亮点,但目前学校开展创新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仍起着“指挥作用”,“应试”还是学校教学的重头戏,许多学校的创新教育还停留在“多动口少动手”的层面。
5、发展性原则: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上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他们在离开学校之后,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还能够发展。
二、初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思想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需要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总称。树立现代教育思想的关键,是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打基础的教育。它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它以素质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以发展为动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心理;它以全体为对象,按“四有”标准培养合格的中国公民,它以未来为目标,把学生引向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的坦途。转变教育思想,可以说是说者容易做者难,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认认真真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实践,实实在在地总结。
2、激发学习动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已独特的思维方式、性格特点和感受理解能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灌输、加压,使他们被动地接受,他们就会产生畏难心理和厌学情绪,那就根本谈不上培养兴趣,发展能力。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体制根深蒂固加之受教师素质、教学环境和学生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数学成绩很难提高甚至出现下滑,这些问题已不容忽视。如在教学中首先注意不生硬灌输,也不让学生死啃书本,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年龄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营造和谐的学习情景和氛围,使其在愉悦的情景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实现培养学生兴趣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其次是充分估计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类型的训练题目,使他们都能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从而获得成就感,增加其克服更多学习困难的信心。
3、面向全体学生:初中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语文是基础学科,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也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负载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如果说民族的根是民族文化素质,民族文化素质的根是语文素质,那么语文素质就是民族的根之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并不是排斥学生冒尖,而是让更多的学生都学好都冒尖,它反对的是只顾个别尖子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教学行为。
3、进行情感引导:初中语文教学是有情的教学,而学生则更是充满感情的个体。为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情感,在文本的情感中领悟情感。在教师情感的正确引导下,使得语文课堂变为学生情感的栖息地。如今的课堂效果不是看教师口若悬河的演讲,也不是看学生无动于衷当听众,其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也就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凭借自身的情感去引领学生情感。教师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更好的进行情感的培养,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其思想内涵、抒发情感并增强艺术效果这是作者描绘情境的目的。而教师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人情境,帮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主动探索代替以往变被动的学习,积极扩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明确课堂需要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现代教学技术也可以适当地运用到教学中来,有时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节教学氛围的方法还有很多,除以上讲到课前导语、借助音乐以外,还可以借助投影幻灯,展示实物的具体形象,或是运用电影、电视等,通过合理的运用,就能起到激励学生情感,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将情感教育落实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养心灵、健全人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