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5-03-24 23:31王彩霞
甘肃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法审美能力语文教学

王彩霞

【关键词】 语文教学;审美能力;教材;教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3—0050—01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和语文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基于上述认识,笔者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本着教会学生审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这一原则,展开以下探讨。

一、凭借教材,挖掘教材的审美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就像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微到细菌的无所不有的百科全书,它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材。其中的一篇篇课文,无不以其特有的魅力,发挥着审美教育的潜能。

1. 自然环境美。大自然为作者提供了无穷尽的素材,经过作者的审美处理,给人的印象往往比自然更美。如,《草原》的风情,《五彩池》的神奇,《小池》的幽静等,作者笔下的这些自然景色,不但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2. 人文景观美。在语文教材中,作者描写了很多人工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和观赏意义的建筑物和场所。如,《赵州桥》的雄伟,《颐和园》的绝妙等,都给人以新颖的美感。作者所表现的这些人文景观的美,不仅颂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

3. 社会生活美。生活处处都有美,语文教材源于生活并再现生活。许多课文描写的人物、事件、场面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使人产生一种真实的美感。如,《亲人》《小站》和《穷人》等文章,让学生了解了人际间的友好关系和生活中的真、善、美,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欣赏情趣的艺术珍品。

4. 人物形象美。作者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流露自己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评价,这些丰满的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行动的楷模,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起美的丰碑。如,《为人民服务》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桥》中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老共产党员等,这些人物形象对于启迪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品质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5. 生物形态美。《荷花》是以散文结构来表现美的,全文形散神不散,作者用清丽的文字,描绘了一幅淡雅的荷花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中的修辞,能帮助他们体会语言文字的力量,真正做到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既可丰富感受,又可提高审美评判能力。

二、探讨教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以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美,并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探讨教法,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

1. 引导“美读”,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叶老的这句话,是语文教学中关于指导学生“美读”的经验总结。教师进行“美读”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美读”训练,能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抽象的文字变为真实的情感,能够调动学生的听觉和思维,使文章中的人物、情景跃然纸上,浮现于学生的眼前。

2. “入境”分析,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审美者即学生,审美对象即语文教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以教材为依据,引导学生“入境”,分析课文所表达的人和事、美和丑,品味它为什么美,美在何处。

3. “动笔”仿写,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一般是指学生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美好的生活进行构思、加工、提炼,创造出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并用自己的笔表达出来,这是审美能力最主要的部分,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从美育观点来看,这种仿写借鉴是深化美感的途径之一,是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良好开端。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我们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所以,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还具有以美启善的精神力量。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美感的熏陶,激情的感染,这会使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高尚的审美理想。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教法审美能力语文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