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林
【关键词】 养成教育;内心;理想;规范;道德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3—0037—01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素质,最终形成整个人生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青春期。既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黄金期”,也是教育学生的“黄金期”。鉴于初中生心理空间可塑性很大,对他们开展养成教育是现实迫切的需要。
一、开启心扉,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做学生的贴心朋友
教育成功的关键源于爱。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师采用传统的说教显然是收效不大的。因此,因材施教,做到“长善救失”教育的前提是清楚自己的教育对象。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条件。
如何打开学生的心扉,这首先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放下师者的架子,将自己的人格与学生等同起来,从思想上尊重学生。其次,通过“拉家常”靠拢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随意谈话来了解学生。谈话的内容应以学生感兴趣的、关心的话题为主,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事物的观点、态度,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教育学生,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再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成长中的小过失要持宽容态度,对他们的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他们的困惑给予及时剖析,用爱教育学生。
二、加强理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意识决定行动。加强对初中生的养成教育,必须先从思想意识着手。理想是人生路途的明灯,高尚的追求引领高尚的行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具体做法是:教育学生深刻领会树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向伟人学习,帮助学生制定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具体方案,最终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的道德认识支配我们的言行举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善辨美丑,教会学生知道美、发现美、创造美。对学生的不良嗜好加以规劝,对学生的文明举止予以肯定,让学生用“美”来对照自己的一举一动,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养成高雅的人生志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加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1.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在学习和受教育过程中,通过模仿、简单重复和有益训练形成并培养起来的。班主任和各课任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包括学习中的注意力、记忆的习惯方式等。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得失、掌握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比如五步学习法:第一步,课前自学,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第二步,课堂领悟,掌握基本原理的来龙去脉;第三步,课后回顾,加深课堂理解;第四步,检验巩固,做到脱离课本,独立思考;第五步,经常总结,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所学的知识并加以应用。
2.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在行为习惯上,要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守时守信。这种培养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关系着一个学生各种品质的养成,关系到一个班集体的形象。因此它是养成教育的基础。
其次,用规范约束。班主任要反复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并接受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树立目标,提出更高要求,从而达到自觉接受规范的目的。同时,要发挥规范的督促制约作用,经常开展检查、考核、评比等活动,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及时发现学生中产生的不良行为,并对照规范,及时矫正,使规范落到实处。
再次,榜样引导。树立典型,以典型引路,弘扬文明风尚,抑制不良行为,是开展养成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班主任做榜样。可以说,班主任的形象,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所以,班主任无疑就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班主任的道德品质,人格力量,工作态度甚至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是树立学生榜样。要把优秀学生作为典范在班上宣传,优秀学生具有生动、具体、实在的教育性。三是社会上的榜样。在我们的国家,我们所处的时代,有着许多杰出人物和感人事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宣传的。运用这些榜样,让学生找出差距,明确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