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升
【关键词】 寄宿制;学生管理;问题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3—0028—01
城郊学校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生源结构,给学校管理与教育造成一定的难度。要科学分析问题成因,制定有针对性、人性化的管理对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营造和谐有序的学校氛围,才能使学生愉快生活、安心学习。针对这些特殊环境中的特殊学生的管理与教育,笔者认为要科学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氛围,才能缓解心理压力,消除不安心理,使问题与矛盾最小化。
一、寄宿制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1. 自理能力弱。有节奏的饮食起居生活和增大的学习量,使他们无所适从,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小学阶段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养成了依赖心理,缺少了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进入中学后,生活要自理、学习任务要独立完成,快节奏的生活和大容量的学习,使他们无所适从。同学间、师生间的不了解加剧了不安心理和缺失感。这些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的压力,在无法合理宣泄的情况下,必然出现许多违规违纪的行为。
2. 自控能力差。由于不能有效调节不良情绪,面对同学之间的小是非、矛盾冲突,一时冲动而不能理智控制,导致偏激行为或突发事件的发生。又因为高年级学生的不良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他们盲目从众,纷纷效仿。高年级学生背后操纵,低年级学生被迫违纪。
3. 集体观念淡薄,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盛行。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容易形成小集体,谁打谁的小算盘,谁顾谁的小利益,对集体的事情或消极对待或拖拉推诿。
4. 业余生活单调。学生全天候生活在校内,课余时间相对宽裕,但由于受条件限制和安全上的考虑,课余活动相对较少,其中的一部分学生为了寻求娱乐,翻墙离校,就近进城到网吧包夜,还有一部分学生,谎称有事请假回家,实则进城游玩,随意旷课。
5. 是非观念不强,缺乏正义感。学生中间丢钱、丢物、以大欺小、乱扔垃圾、损坏物品等恶性违纪事件时有发生,但当生活老师和班主任调查处理时,无人说真话,有人违纪时,无人当场制止或去报告老师。
6. 生活态度消极。由于学校饭菜相对单一,远不如家庭和城区丰富,乱扔食物乱倒饭菜等浪费现象严重,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学习上得过且过,成绩下滑。
二、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对策
1. 发挥生活指导老师的指导职能,从抓制度的落实做起,使学生逐步学会自理,教学生学会自理生活。公共生活讲究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很显然,有秩序的校内生活,要从指导与落实两方面抓起。指导就是教学生学会自理,如饮食起居、个人卫生、室内卫生、物品摆放等。在学会自理的基础上,以落实各项制度为抓手,调控和训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序完成校内生活的各项要求。
建立各宿舍轮流值日制度。由值日生负责本宿舍学生的日常生活,并将个人表现整理记载,报告生活老师,作为整改与评价的依据。
2. 定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如年级间、宿舍间开展球类比赛、读书比赛,定期开放电脑室、读书阅览室等,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或玩健康文明的电子游戏、阅读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学校食堂科学合理制订食谱或定期会餐等,从各方面改进和丰富学生的校内生活,消除孤独感,克服并缓解心理压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归属感。
3. 大力倡导文明生活,礼貌交往,营造和谐有序的人际氛围。开展“文明宿舍”、“生活能手”、“道德标兵”、“礼仪标兵”“优秀住校生”等评比活动,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平台,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4. 生活指导老师要与学校政教处、团支部、班主任、科任老师协调一致,互通信息、对症下药、齐抓共管,使管理与教育人性化、和谐化,当学生的自觉意识被唤醒时,校内生活才能有序有趣,学校才会成为他们快乐生活的家。
5. 对问题学生开展“约见式”谈心活动,用心灵温暖心灵。事实上,寄宿制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一个难点。面对复杂的家庭背景和流动性人际关系背景下出现的问题,笔者作为校长采用了“约见式”谈心活动,用心灵温暖心灵,用真诚启迪心灵、唤醒心智、发现良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6. 定期开展“我有问题大家帮”的主题班会教育活动。班会由班长主持,先由违纪学生陈述自己违纪的经过和后果,再让全班同学结合自己的表现自由发言。班主任和本班学科教师、学校领导只做听众,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剖析自我、规劝违纪者。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