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飞 王祥贺 曹雪滨 任 越 张 刚 何建成 齐 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保定 071000)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的相关研究*
王艳飞 王祥贺 曹雪滨▲任 越 张 刚 何建成△齐 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保定 071000)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CHF患者531例,对本病症的发病年龄、性别、心功能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并总结相关中医证候间的规律。结果: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心血瘀阻、气阴两虚、气滞血瘀三证中,女性尤多;不同中医证型,年龄分布有明显差异,以70岁以上患者较为多发;心功能Ⅰ级以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为主,心功能Ⅱ级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比例明显升高,心功能≥Ⅲ级阳虚水泛证比例最高。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型与性别、年龄、心功能具有相关性,综合进行病情的诊断与分型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晚期的疾病状态,其致残率、致死率均高。中医学没有心力衰竭病名,按临床表现归为“心悸、喘证、水肿、怔忡、痰饮”等病证范畴。充血性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涉及心肺脾肾多个脏器,终致脏腑功能失调[1]。历代中医文献对心力衰竭的证候均有描述,中医药对CHF防治方面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其证候变化规律以及证候的标准化仍有待进一步完善[2]。中医证候与CHF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分析能更好的完善症候分型标准并指导临床治疗。为进一步探讨其中的相关规律,选取我院53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归性分析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53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男215例,女316例;年龄46~81岁,年龄<50岁41例;50岁≤年龄<60岁79例;60岁≤年龄<70岁145例;年龄≥70岁266例。心功能Ⅰ级218例;心功能Ⅱ级228例;心功能≥Ⅲ级85例。原发病为冠心病38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2例、肺源性心脏病34例;老年瓣膜性心脏病31例;风湿性心脏病17例;扩张型心肌病14例。
纳入标准 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具有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肺部湿性罗音、心脏扩大等症状和(或)双下肢水肿、肝脏瘀血、胸腔积液等体征,胸片、超声心动图阳性表现等[3]。心功能分级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做出。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医证候规范》并综合我院两名主任中医师诊断纳入。愿意合作者,有条件随访者。
排除标准 反复入院者;伴有肝、肾、肺严重衰竭疾病者;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者;精神异常或智力碍障不能配合者。
研究方法 中医证候要素的提取 依据《中医证候规范》和《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以及与CHF中医证候名称规范有关的文献,将CHF中医证候分解为基本要素,如痰瘀互阻、心肾阳虚证分解成为痰、瘀、心、肾、阳虚等证候要素。最终提取病性证候要素6个:气虚、血瘀、阴虚、阳虚、痰浊、水饮。
中医证型诊断 结合患者主症、次症、舌脉表现归结为6种中医证型: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阳虚水泛证[4]。主症: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痛引肩背、自汗或盗汗、泡沫痰等。次症:神疲咳喘、面色苍白、面颧暗红、口唇或爪甲青紫、尿少浮肿等。舌脉:舌质暗红、瘀点、瘀斑、舌质淡;脉涩或结代、沉细或虚数等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原发病、临床症状表现等。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变量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性别构成差异与中医证型分布 本研究根据中医分型,将充血性心力衰竭分为6种证型,其中不同患者表现的中医分型有差别。女性明显多于男性(P<0.05)。其中,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三种证型分类中,女性CHF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气虚血瘀、痰阻心脉、阳虚水泛三种中医证型分类中,女性构成比明显低于男性,结果见表1。
表1 性别构成差异与中医证型分布
年龄构成与CHF中医证型分布 根据年龄分析CHF中医证型分布,发现不同CHF中医证型患病年龄分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70岁以上心血瘀阻、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证候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结果见表2。
表2 患者年龄构成与中医证型分布
心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型分布 本研究中心功能Ⅰ级、Ⅱ级较多,其中心功能Ⅰ级以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为主,其分布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心功能Ⅱ级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分布(P<0.05)。心功能Ⅲ级阳虚水泛证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果见表3。
表3 患者心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型分布
讨 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分型仍没有统一诊断标准,中医药对CHF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受到标准化的限制[5]。本研究通过对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进行资料分析,试图提炼出与中医证型分类的相关性,为科研及临床中医证型分类、病患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心脏病的终末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临床证候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相关研究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预后效果较差,每年病死率达到10%~50%,其中约有35%~50%的患者是心脏性猝死[6]。祖国医学对心衰之症早有描述,心衰临床症状具有复杂多样性,中医表现虚实夹杂、并以虚为主,疾病演变为气虚致气阴两虚进而导致阳虚、阳虚欲脱[7]。目前,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分型并没有统一诊断标准,大致可分为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以及阳虚水泛证四类。本研究依据血瘀、气虚、阳虚、阴虚、水饮、痰浊6个病性证候要素附加了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
中医认为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原因是本虚标实,气虚、阳虚导致血瘀、水解,引发痰湿、水泛,其病变部位主要以心脏为主,常累及脾胃肾肝[8]。结合本研究资料,总结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发生演变的规律为:心血瘀阻、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气虚血瘀、阳虚水泛证。而这些中医证候中尤以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发病明显,分别占发病比例的45.57%和23.35%,远高出其他病症的发病率。
本研究显示,女性患有CHF的几率明显高于男性,尤其以心血瘀阻、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证多发,男性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痰阻心脉、阳虚水泛证,这可能和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生理状态有关。女性本身属阴,体内寒气较大,所以相对男性来说,更容易发生气虚、肾阴。而男性属阳,一旦气血供应不足,便会导致阳虚血瘀出现。本研究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其病症表现更加明显,尤其在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情也由实转虚、实夹杂或虚证。这与老年身体机能逐渐衰弱有关。
心力衰竭的主要器官在心脏,所以心功能对于CHF中医症候的判断极为重要。当患者心功能下降时,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各脏器“充血”,造成气虚血瘀[9]。本研究显示,心功能Ⅰ级、Ⅱ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候为主,这与相关文献报道内容一致。随心功能进一步减低,心功能大于等于Ⅲ级的CHF由心气亏虚、心阳不足转变为阳虚水泛证,出现乏力、下肢水肿、尿量减少、不能平卧等症状,脉弦、细,舌苔薄、白,质暗、红,临床证候变化结果与西医症状转变相同。
[1] 苏 钊.名中医岳良明用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经验[J].陕西中医,2013,34(11):1529-1530.
[2] 李小茜,何建成,黄品贤.基于临床病例回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339-1345.
[3] 陈 婵,王 娟,张 鹏,等.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相关因素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2925-2928.
[4] 李振国.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1883-1884.
[5] 江建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5):9-10.
[6] 邹 旭,潘光明,盛小刚,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7):903-908.
[7] 虞东玲,汪 涛.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J].陕西中医,2012,33(6):655-656.
[8] 段艳锋,吴晓新.15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演变规律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963-964.
[9] 刘 伟,曹雪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0):1227-1228.
(收稿2015-01-23;修回2015-03-10)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H2014104023)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 201203)
▲通信作者
心力衰竭 充血 证候
R541.6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6.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