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山
(东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大学生、环境、教材等多因素、多维度条件下相互作用的行为过程。受到教育活动因素多样性的影响,各因素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多种演变的可能,这也就给教育过程的推进与实施带来了多种选择[1]。因此,把握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因素的变化状态,提高对影响教育实施各因素的利用水平,是更好地满足教育动态性、大学生发展性的基础。高校体育课堂作为开发性与活动性的活动过程,教师课前的设计与准备是满足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而课堂上一些临时出现的大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变化等因素却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的课堂环境为高校体育教学的课堂生成创造了空间。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就高校体育课堂生成性教学的使用策略等问题展开分析。
生成性教学作为创新思维与发展思维意识下的教育图景,其实践探索要明显地早于理论的著作。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意大利的教育学者艾米利亚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对生成性教学进行了实践。而对生成性教学理论研究较为系统的人物则是多尔,他通过研究在《后现代课程观》一书里指出:生成性教学是一种线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实施手段是灵活的,教育结果是可以预测的,教育主体之间是共促与协作的关系。多尔的认为,生成性教学的典型与产物是泰勒的现代课程模式。
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生成性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在注重教师与大学生生命、健康发展多样性、教学环境复杂性的前提下,将每一节体育课都看成是一种不可重复的、智慧与激情的综合的课堂状态。因为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多因素下与教学过程发展的多可能性,高校体育课堂生成性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尤其要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生成资源契机的把握与利用[2]。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利用与创新作为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性把握与个性化教学场景的建构,在遵循大学生生命成长的自然性与多样化的基础上,将体育课堂教学向着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发展。注重生成的体育课堂是具有活力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理念作为新课标背景下体育课堂开展与落实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对传统教学不足的一种弥补与创新。体育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是后现代教学论思潮影响下出现的。后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科教育的哲学观由本质主义向着生成性思维的方向过渡与发展。其中,体育教学生成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就是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在重视创造的前提下,反对预设;在重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反对统一与中心。所以,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也凸显出一个典型的特点:注重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强调体育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基础上,倡导体育教学方法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自然的互动。同时,注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之间的交往与课堂生成的随机性与多样性[3]。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育教学的内容、体育教学的组织方式等与语言等文化课教学有着明显的差异。从学校体育的功能来讲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本质来看,是在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发展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个性的发展、意志品质的养成、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等,都可以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与巩固。因此,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与渗透,预设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教育预见效果,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开展体育教学,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
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学场馆的空间感、大学生体育参与的情感体验、人际交流的真实与自由感、运动技能展示的自信感等,给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积极体验。同时,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空间的广阔性、运动参与的技能性与竞技性等,让高校体育教学过程表现出的开放性、非线性化更明显[4]。在大学生、教学环节等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教育时机、教学资源等的出现充满了不定性与唯一性,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以动态发展的视角来对待体育课堂教学、对待每一个发展中的大学生。在注重高校体育教学方式非预设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组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让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课程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就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动态课程资源,而体育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能够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更多有利的教育节点与教育资源。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尤其要注重对体育教学的活动性、主体性和交互性的体现与追寻。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对大学生主体地位、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这就需要突出高校体育教学的动态性与生成性,让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更具魅力。从高校体育教学的生命视阈来分析,每一堂体育课都是不可或缺、不可重复的运动与智慧的碰撞过程。
体育教师与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是体育教学能够获得动态生成的一个基础条件。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动态生成也可以看作是互动生成的过程,这是因为体育课堂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无法产生动态生成课堂的。对大学生来讲,课堂互动是大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与个性化的发展过程,对体育教师而言,课堂互动则是与大学生交流、指导其健康发展的过程[4]。
例如:在高校体育课堂的篮球传接球练习的过程中,一部分同学提出要通过分组比赛的练习方式开展传球练习,而另一部分同学则希望通过原地的双人一组的练习方式,来进行传球练习。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在做好最优选择基础上,充分征集与权衡大学生的练习需求,选择一个更为合理的练习方式,进而为篮球传接球练习效果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方法。高校体育教师组织大学生共同开展讨论、比较、评价等,形成不同体育学习方案、课程资源、对体育学习的新认识。体育教师与大学生间互动深化,作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信息对称、信息重组的过程,体育教师按照信息整合的结果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策略,让高校体育课堂更能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这一过程的开展是师生互动与情景交融,让大学生在体育课堂民主与平等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运动兴趣与自我的内驱力,为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支持条件。
一节动态生成的课堂能够让体育教学更为真实、更为丰富多彩,对于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真实有效地反映大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师要加大对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体育教师要具备优秀的教学机智,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转换成体育教学的有效资源,将原本可能存在疑点的问题转化为体育教学的闪光点。同时,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面对大学生出现的体育技能错误的时候,可以暂不急于纠正,而是找时机利用此错误动作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纠正。
例如:在高校体育课篮球教学比赛开展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大学生篮球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比赛经常会因为走步等违例而中断,导致比赛断断续续,无法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尽兴锻炼的需求。这个时候教师则可以“将错就错”,通过适当的降低教学比赛的要求,给大学生更多享受篮球比赛的快乐,而大学生则会在教师的宽大处理之下,显得更富动力与兴趣。等教学比赛结束之后教师再集中进行违例、犯规等行为的纠正,并在下一次教学比赛中进行强调与检验。又如:大学生在投篮练习的时候,有的同学是双手将球砸向篮圈,而不是投向篮圈,这样就造成了球无法准确投进,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大学生在多次砸框不中之后再开展投篮动作的纠正。此类教育时机的生成与使用,能够让大学生在充分实践后认识自身篮球练习存在的错误,然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与提升。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一个动态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构建动态的、系统的教育思维方式,并且将体育课堂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的、偶然性的因素深入到体育教学设计理念当中[5]。其实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作为教师个人的内在策略与体育教学形式的外在组合,在高校体育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内在策略能够更为有效地把师生的课堂活动紧密地围绕在教学目标的范围内。所以,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其最终目标是获得一个综合的、富有调整空间的教学方案,体育教师课前备课的时候将教学设计的方案、教学目标等进行熟识,从而为更好地引导与倾听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
高校体育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在体育课堂教学前、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课堂教学后等环节都需要科学地设计。高校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的即时表现,组成了高校体育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而大学生的课堂表现也成为体育教学设计的一个新起点。高校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情境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对大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环境、内容进展等做出感知、判断和操作,根据教学情境中产生的问题等实施教学设计方案。同时,因为高校体育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体育教学情境相分离,所以在生成性环境中要体现出教学现场的方案设计。当然,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设计同样注重课前设计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情形随机变化,构成一种动态的体育教学预设,这种预设是多策略的教学准备,并保证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达成。
高校体育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有目的的、需要按照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来生成。在综合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大学生状况的基础上,将体育教学目标与教育生成进行有效地预测。如果缺乏目标的制约,将会导致体育课盲目地生成,体育课堂教学作为在规定时间内开展的教育活动,假如某一节课体育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动态生成的状态,那么将会造成高校体育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受到破坏,对大学生的练习时间、健康发展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放弃了预设,而单纯地追求动态生成,将生成视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种必然,那么将会偏离教学生成的实质,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6]。
例如:在高校投掷实心球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在指导大学生进行实心球的投掷练习。而另外一个班级正在开展篮球教学比赛,练习实心球的大学生被篮球比赛所吸引,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个时候如果教师不能够将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实心球的练习,那么这种课堂的生成是无效的生成,因为教师的教育机智并没有转化为促进实心球投掷练习效果的一种驱动力。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发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到生成性教学对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价值。通过优化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评价方法的使用等内容,为高校体育课堂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和敢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生成性教育时机、教育资源,来提升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动态性与有效性。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等情感体验的真实性,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1]黄莉敏.课堂生成性教学行为:理论、属性与分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6):96-98.
[2]李书光.浅论生成性教学目标的生成条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113.
[3]冀蒙,朱文辉.生成性教学:何为与为何——兼对郑朝予博士的回应[J].当代教育科学,2013(14):63-64.
[4]黄俊秋.巧妙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进行生成性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10(11):59-62.
[5]黄琴.精彩源自生成——生成性教学案例分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1(5):132.
[6]罗雪婷,李风雷,刘健,等.运动干预对大一新生生命质量的影响[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83-386.